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1.让学生大胆求"异",独立见解
  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无论对于不对,都是对他们求异能力的培养,更何况我们教师,我们的参考,以及我们的前人,并不是完全正确,一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前人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首先在教材有"异"之处,要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我们的教材无论是注释,还是提示和练习都有许多很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让学生大胆的发挥他们的独立见解。比如《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里的标点和内容的关系就不够清楚,很值得推敲。再如高中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戏弄臣"朗读时怎么停顿,《劝学》中"以绝江河"的"绝"到底怎样理解。不同教材,不同参考的说法常有不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大胆开放,引导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培养高中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丁秀丽 《考试周刊》2012,(47):79-79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作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要求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相似文献   

4.
徐爱萍 《考试周刊》2011,(76):187-188
初中生物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能动的探索研究过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引"和"导"的作用,让学生去主动分析、主动发现、主动提问、主动思考,要努力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热情参与,启发学生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大胆尝试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研究精神。  相似文献   

5.
绘画活动,是幼儿用来表达内心情感、感受生活的工具。《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具体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艺术领域是一个个性化极强的领域,在幼儿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启发幼儿用眼、用心去观察,大胆表现与创造。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重视课堂上的合作与创新。小学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打破陈规,大胆创新。本文以"前滚翻"的教学案例为背景,谈谈新课程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创设自由开放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艳青 《考试周刊》2010,(34):222-22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在教学中,学生不应拘泥于书本所述,应主动接受信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处理好创新教育中师与生的关系呢?一、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呵护"创新之花"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9.
蓝小平 《广西教育》2014,(13):34-35
猜想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也关系到学生探究方向和路径是否正确的问题,最终关系到探究的成效问题。在猜想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因为在猜想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发挥作用,给予支持与帮助。那么,在"猜想"这一环节中有哪些需要呢?一、需要鼓励在"猜想"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首要作用是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积极地猜、大胆地猜。  相似文献   

10.
周皎皎 《成才之路》2011,(25):17-I0012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想象,提倡大胆的无拘无束的想象。但是,时下小学生写起想象作文却往往感到有点"欲语又茫然"的困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乐于想象、善于想象、  相似文献   

11.
严娟 《成才之路》2014,(31):72-73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学活动的资源和载体。新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结构框架和组织方式,尝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与探究"凸显了新课程的探究色彩。"活动与探究"是"知"与"行"统一观的科学体现和发展,从完成活动的方式划分,可以分成实验类活动、调查类活动和交流类活动。一、实验类"活动与探究"的实施(1)设疑激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它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双基"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路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地捕捉、保护并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是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应夯实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关注数形结合,培养直觉思维动机;冲破逻辑思维模式,培养直觉思维的敏捷性;创造良好的猜想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因此,我们要善于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新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心巧妙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以问题为核心的交流互动,着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通过强化实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潘琼 《现代教学》2014,(12):7-7
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会思慧玩成为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初步架构了会思慧玩的课程体系,鼓励教师开展"慧教学",引导学生们大胆地思考、智慧地活动,着力打造会思慧玩的童心课堂。一、"慧教学"让学生充满智慧教师"慧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慧学",教师作为"慧教者"应该教会学生的是一种学习智慧。以语文课为例,语文课课前预习是学生们必做的功课,教师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每一个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在学习新知识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过程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保护学生的动手热情  相似文献   

17.
碳是学生连续学习的第三种非金属元素。跟前两种元素(氧、氢)不同,碳的单质是固体。因而通过本章的学习,能使学生学到一些固态非金属所特有的物理性质,同时还能学到有关固体之间的反应,溶液之间的反应,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 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元素,在小学自然课、植物课和前面两章的教材里,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已获得了不少有关碳的知识。例如学生已经知道空气里含有二氧化碳,碳能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都放出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8.
陈玉萍 《成才之路》2011,(18):24-24
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科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其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质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角活动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及同行们的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而现实中许多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区角活动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争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课堂学习的自主化,拓展学生思维,鼓励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开展多元评价,体现评价方式的科学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使他们的"双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