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闻背景:第四轮六方会谈于7月26日在北京拉开帷幕。经过13天的讨论与磋商后结束了第一阶段会议,开始休会,到8月29日开始的那一周复会。这次会谈发表的《主席声明》认为,会谈增进了了解,扩大了共识,取得了积极进展。当然,由于朝核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美互不信任严重,双方存在分歧乃至根本分歧不足为奇。本轮会谈虽未在朝鲜弃核的核心问题上取得突破,但已就很多问题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26日,朝鲜半岛核问题第三轮六方会谈在北京结束。会谈取得五项成果:各方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设想;就弃核第一阶段达成共识;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寻求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审议通过了工作组概念件;原则确定了第四轮会谈会期为9月底,发表了第二份《主席声明》。中方代表  相似文献   

3.
2月25日至28日,“朝核问题”第二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中、朝、日、韩、俄、美等六国发表了主席声明,这次会谈向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迈出了新一步。 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认为,会谈有三个特点、五项进展。他说,这次会谈是深入、务实和有益的,主  相似文献   

4.
[热点背景]朝鲜半岛核问题第四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于2005年9月19日下午闭幕,与会各方一致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就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六大共识。与会六方在声明中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  相似文献   

5.
2月25日~28日,“朝核问题”第二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总体讲,这次会谈向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迈出新一步。会谈存在三个特点,取得了五项进展。三个特点是:启动了实质问题的讨论,标志着会谈进程在向前迈进;各方保持了冷静和建设性态度,标志着会谈正在走向成熟;会谈的方式更加公开和灵活,标志着各方对会谈的信心在增强。五项进展是:成功推进了实质问题的讨论;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发表了启动和谈判进程以来首份文件;确定了第三轮会谈地点和时间;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这五点进展为今后的会谈奠定了基础,也为和平解…  相似文献   

6.
时事背景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举世瞩目的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第一轮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谈,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会各方都主张半岛无核化,确认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并确定将在北京继续举行第二轮会谈。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由中、朝、美、韩、俄、日组成的朝鲜半岛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精神。在良好的气氛中务实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取得了积极进展。8月7日.中国代表团团长武大伟宣读《主席声明》说,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代表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要事概览     
(2003年8月21日-9月25日)国内: 2003中国企业500强公布8月23日,2003“中国500强企业”名单公布。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移动名列前三名。我国500强企业中有12家达到了世界500强企业标准,但总体实力仍然远远弱于世界500强。 北京六方会谈8月27日-29日,中、美、朝、俄、韩、日就关于朝鲜核问题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会谈中达成一些了共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主张半岛应无核化,同时考虑朝方在安全等方面的关切;各方不采取可能使局  相似文献   

9.
六方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新闻事实:9月19日,经过两个阶段长达20天的艰苦谈判,第四轮六方会谈终于闭幕,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六方会谈启动以来的首份共同声明,就朝核问题达成六项共识。在当天发表的共同声明中,朝鲜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下。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点评:本轮会谈所发表的共同声明是自2003年8月举行第一轮六方会谈以来取得的最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向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对东北亚地区乃至世…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事实:8月8日,朝鲜半岛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决定休会3周,以便为复谈协调立场。在本轮会谈的13天中,各国间的双边磋商多达120余次。中方为推动会谈进展,与其他各方的会见、会谈、磋商和会晤达66次。此外,朝鲜与美国也多次坐下来,交换了看法。朝鲜代表团认为,复谈能否取得成果,关键在  相似文献   

11.
从本质上讲,一般的网络恶搞并没有很多的恶意,往往只是一种自娱的手段或需要。但恶搞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带来各种不良的信息和道德法律问题。对于网络恶搞,一味的指责与批判是非理性的,关键在于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引导与规约。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的变化跃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生存环境。由于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前几代青年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群体个性。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年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及社会分层等方面,都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史研究是中国民族史与东北民族史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出现了大批的研究成果,文章尽量全面回顾了2005-2010年间高句丽史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研究我国文学翻译家江枫有关雪莱诗的歌翻译作品,结合他的诗歌翻译标准及技巧,深入研讨了他在诗歌翻译中提出的"翻译诗歌,形似而后神似"思想,探索出其诗歌翻译作品中蕴涵的美学原则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媒介责任是一个内涵甚广且相当复杂的概念,是对作为整体的媒介对国家、民族、历史、人文应担负怎样的责任的系统探索。对媒介责任的探索,则是将媒介这一复杂变动的社会有机体,与诸多社会历史伦理道德重要因素进行价值碰撞的多元思考,这种思考也是培养大学新闻专业学生系统整体的媒介宏观意识的第一步。目前我国传媒表达中常出现孤立性、没有历史观、偏重感性缺乏社会背景的现象。在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媒介责任教育缺失,对比美国大学展开的媒介伦理研究,我国大学新闻专业教育应系统引入媒介责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的变化跃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生存环境.由于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前几代青年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群体个性.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年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及社会分层等方面,都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后出师表》是研究诸葛亮的重要材料。自清代开始,《后出师表》的真伪成了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针对这一问题分别有正反两种观点。综合20世纪以来前人的研究成果,搜集关于证明《后出师表》真伪的各种依据。针对同一个论争点,学界分别有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分别列出不同论争点的正反两种观点,总结陈述并细致分析这些观点。最后根据不同的论争点如《后出师表》的出处问题、感情基调与用语问题、涉及的历史人物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后出师表》确实出自诸葛亮之手。  相似文献   

18.
刘勰应是对左思作品进行较全面批评的第一人。他高度肯定了左思的文学才能。不仅指出了其创作的总体风貌 ,而且察觉出了其独特风格特征。认为左思的文学成就突出反映在《三都赋》和《咏史诗》上 ;另外也指出了其创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看来 ,刘勰的批评有的地方有失偏颇或不甚深入。  相似文献   

19.
遑论人文对数学科学的反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对科学技术及其他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人文教育对数学科学又具有反哺的作用。本文的撰写目的是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在数学科学的发展、教学和研究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ls of late 19th century Schools of Design (Art) as exemplified by the first municipal School of Art (Margaret Street, Birmingham) and the current preparation of specialist teachers of Art and Design. A recurrent theme is the paradox of objective, measurable standards, pitted against notions of subjective independent learning, individual relevance and choice. Consistent with other papers from this author, the thrust of the perspective is question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an examination–dominated agenda and opportunities for experimentation, creative risk taking and forms of supported, purposeful play. Continuing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ncept and purpose of drawing in an increasingly technological,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