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的首要价值就是审美价值,否则它不可能成为文学作品;人们欣赏文学,也就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感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课标对中学生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文学欣赏的手法,创造审美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审美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生活,学会用敏感的眼去发现美,用敏慧的心去领悟美,用敏健的笔去表现美,那么学生作文就不会脱离生活,学生也就形成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感受、欣赏美,并能联系实际去创造美,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富饶,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教学中,语文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语文可以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那么,如何将学生送进美的世界,如何让学生去感知语文教学中的形象美、音乐美、意境美,从而去感悟现实生活的美,也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三种境界,即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韩丹 《海南教育》2014,(9):57-57
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是审美教育。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的审美教育,它通过对人的审美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观察美、欣赏美、创造美,并且运用到美术的创作中去呢?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叶圣陶特别强调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设身处地地尽情发挥当时的情感,激昂处还他一个激昂,委婉处换他一个委婉,与文中人物心灵相通。小语教材,内容异常丰富,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情享受课文中的自然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去感受看似单调的文字背后的美。一、欣赏自然景色美在苏教版教材中,有许  相似文献   

9.
在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学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任务就是在向学生普及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散文学习兴趣,丰富散文学习内涵,增强散文教学效果.在散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首先引导学生发现美,其次,启发学生欣赏美;最后,带领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把美学教育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形象美,领悟语文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捕捉生活中的美感。一.创设情境感知美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设置情景,"情"  相似文献   

11.
张敏 《现代语文》2008,(5):59-60
美点即审美视点,它以感性的形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且诉诸我们的审美知觉。能否发现美点、欣赏美点取决于主体的审美发现能力。当理论家黑格尔和诗人海涅晚上一起散步时,海涅盛赞星空的美丽,想到仙人的出没,仙境的美妙。而黑格尔大为不解,在他看来那些星星只不过是天上的几块补丁而已。我们不难看出俩人美感的差异性,同时赞叹海涅惊人的审美发现能力。欣赏自然美如此,欣赏艺术美更是如此。文学教学为了促使智育任务愉快地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构建生态化课堂,引导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一大功能要通过美感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而教师应如何去引导呢?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的教学是以文章为载体,而汇集各类文体精华的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生活中去。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课文和教师的中介作用,呈现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感受美、欣赏美,获得美的熏  相似文献   

14.
张丽 《快乐阅读》2011,(21):9-10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形态各异的美,挺拔雄伟的崇山峻岭,旖旎秀丽的湖光山色,英雄的业绩,壮丽的人生,难以忘怀的情思——简直美不胜收。而对美的创造则离不开语言文字,因为如此,"语文"就像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教师的责任就是带领学生去跋涉攀登,去寻幽探胜、去发现美、欣赏美。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让学生懂得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数,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然后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接受了审美教育就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就会激发审美情趣,对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正确分辨真善美、  相似文献   

16.
臧绪琴 《教师》2014,(26):59-59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又要使其发现和欣赏美,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欣赏到文字的语言美、情景刻画的意境美、表情达意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7.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感受美和评价美。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齐  袁辉钟 《河北教育》2005,(23):37-38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来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判断能力,发展与完善学生对作品艺术美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净化和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激发学生去追求美,使审美的价值取向更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所选的文章都是从浩如烟海的文章和文学宝库中筛选出来的,它们“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子。每一篇小说,每一篇散文,每一曲戏剧,甚至每一首小诗都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都闪烁着美的光辉。那激人斗志的壮美情,催人奋进的崇高情,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剧情,匡正粗俗的喜剧情,发人深省的哲理情,无不激荡着学生的心田。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带领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自由、和谐发展、个性完美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需要细心去发现美,用心去创造美。运用智慧在"美的富矿"中挖掘,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还给学生,赋予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