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文化的内涵丰富隽永 ,源远流长。历代文人欣然命笔 ,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咏燕名篇 ,为中国传统文化平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记载了很多相关的古老仪式,如祭祖的、祈谷的、宴饮的、占卜的、婚丧嫁娶的,等等.其中燕飨仪式是很重要的一类,《小雅·鹿鸣》是燕飨诗的代表作,论述了周代燕飨仪式,并衍射出周代仪礼,同时也浅析了文学起源于仪式.  相似文献   

3.
金腰燕(Hirundo daurica)是著名的益鸟和吉祥鸟。本文对金腰燕的营巢、孵卵、育雏等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初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金腰燕某些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如何更好地保护金腰燕和吸引金腰燕前来营巢栖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西周时期燕文化分期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考古资料,探讨西周时期不同阶段燕文化的区域分布。西周早期燕文化的分布范围,北起北京昌平、顺义一线,南至拒马河以北,东不过天津大厂地区,西边则是以军都山为其天然界线;西周中期燕文化分布范围东、西、北界变化不大,南界则已越过拒马河;西周晚期燕文化分布范围基本稳定。纵观整个西周时期,燕文化的扩张主要以向南为主,究其历史原因,应和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有关。  相似文献   

5.
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由于燕国史料的缺乏,使燕文化的研究非常困难。燕国历史和燕文化研究得益于近几十年考古的新成绩。燕文化考古和研究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燕地的考古和研究;燕下都的发掘和研究;琉璃河商周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燕国青铜器、燕币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燕下都作为西周燕国的都城之一,在燕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燕下都发生过很多重要事件,对燕国历史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燕下都发掘的大量遗物有重要价值,推动了对燕国历史和燕文化的研究。随着燕下都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对燕下都和燕文化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7.
论先燕文化     
先燕文化是召公封燕前,在燕地区域内由商人子姓燕国创立的文化。商族和燕都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燕国的燕氏一族在商人各宗族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东周时期,"北方文化圈"中的中山、赵北和北部的方国部族不可和"燕文化"合并,更不能用"燕文化圈"来代替"北方文化圈",燕文化圈与北方文化圈是两个内涵和外延都不同的概念。自西周中期到战国,燕文化已经和中原文化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燕文化应该属于北方文化圈中的一支独立文化。相反,中山国文化与中原文化有趋同的趋势。这个问题长期存在分歧的原因是受到华夷观念的影响,华夷观念和华夷关系具有主观性,这两种观念都不适合作为现代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小齐 《现代语文》2005,(9):56-56
广义地说,词也属于诗,词是一种配合燕乐歌唱的新诗体,因此,词除了具有诗的上述特点,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赵飞燕为代表的汉代女性审美化通常被称为“燕瘦”审美化,是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化的主流,在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化中可谓源远流长。仔细分析和研究“燕瘦”审美化,我们发现,“燕瘦”审美化的成因主要是因为赵飞燕“纤腰轻细,举止翩然”的体态芙完全符合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审美时尚。千百年来,“燕瘦”审美化既为人们所认可,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但是,在其流行的过程中,又由于在某些时期某些人时它的过度追求,因而也曾经给女性带来了不少痛苦或灾难。  相似文献   

11.
请大家细读下列所选的古诗名句: 念君客游思断肠。(曹操《燕歌行》)  相似文献   

12.
《玉台新咏》所录《燕歌行》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刻《玉台新咏》录曹丕、陆机、萧子显作品,恰恰显示出《燕歌行》“闺怨”从“秋风萧瑟,,到“初春丽日”的发展三阶段。明人之所以将萧绎、庾信之作滥增入《玉台新咏》,是因为其作品思妇与将军的形象交替出现而《燕歌行》又有新意味。唐代《燕歌行》,“闺怨”成为了“士怨”,自我人生感慨有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钱映雪 《文教资料》2014,(36):82-83
毕飞宇的一部《青衣》让筱燕秋家喻户晓。在筱燕秋的心中,《嫦娥》是她的全部。她因《嫦娥》而生,因《嫦娥》而死,这戏蕴涵着她的一生。在小说中,毕飞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与强烈的矛盾对比,将筱燕秋的执着、骄傲与美丽刻画得无可替代,同时也让人引起对人生的意义的深刻追问。  相似文献   

14.
《九歌》是屈原楚辞中的重要一组诗,特别是它对后世文学影响非常大,奠定了七言诗的基础,《燕歌行》充分吸收了《九歌》的营养,完善发展了七言诗,形成了古体诗的完整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以赵飞燕为代表的汉代女性审美文化通常被称为"燕瘦"审美文化,是中国古代女性审美文化的主流,在中国古代女性审美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仔细分析和研究"燕瘦"审美文化,我们发现,"燕瘦"审美文化的成因主要是因为赵飞燕"纤腰轻细,举止翩然"的体态美完全符合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审美时尚.千百年来,"燕瘦"审美文化既为人们所认可,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但是,在其流行的过程中,又由于在某些时期某些人对它的过度追求,因而也曾经给女性带来了不少痛苦或灾难.  相似文献   

16.
《青衣》中的主人公筱燕秋因在“奔月”中钸演“嫦娥”而一炮走红,自此她便生活在艺术的幻想之中,无论是时间的流逝、人生际遇的变换亦或是社会的前进与发展的步伐都没有挽留住那心高气傲、不愿苟于俗世、不知悔恨为何物的“嫦娥”.于是她走了,飞了,带着存活于自己心中的那唯一的理想,执着而无奈.本文主要从《青衣》中的各种人物关系的角度来阐述主人公筱燕秋的命运及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燕鲅鱼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有超声波提取方法从海鱼燕鲅鱼肉中提取鱼油。经皂化后,采用了四甲氢氧化胺法对其脂肪酸进行酯化,并通过GC/MS联机对燕鲅鱼油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中共鉴定出16种脂肪酸,占鱼油含量的73.55%。  相似文献   

18.
“燕”化的内涵丰富隽永,源远流长。历代人欣然命笔,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咏燕名篇,为中国传统化平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以赵飞燕为代表的汉代女性审美文化通常被称为“燕瘦”审美文化,是中国古代女性审美文化的主流,在中国古代女性审美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仔细分析和研究“燕瘦”审美文化,我们发现,“燕瘦”审美文化的成因主要是因为赵飞燕“纤腰轻细,举止翩然”的体态美完全符合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审美时尚。千百年来,“燕瘦”审美文化既为人们所认可,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但是,在其流行的过程中,又由于在某些时期某些人对它的过度追求,因而也曾经给女性带来了不少痛苦或灾难。  相似文献   

20.
辛格代表作《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中的犹太少女燕特尔,为了学习犹太教法典,女扮男装,但最终迷失自我,被迫放弃了理想和爱情。以拉康的"镜像阶段"论解读,燕特尔荒诞行为表层之下所遮掩的是悲剧性心理冲突和精神异变。《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女性在犹太传统文化中的真实处境,也折射出犹太传统文化的男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