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案例】 浮力及其测量是九年级物理“浮力”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拓展教材空间,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呢?一位教师由课题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能感受浮力的生活场景时:有学生介绍自身游泳时的感受,在水中身体受到向上的浮力,踩在池底时脚底感到更舒服了;有学生介绍白天鹅浮在湖面上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新实验的物理教学是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为此,设计了简易浮力演示仪,深入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徐宏武 《考试周刊》2013,(19):134-135
<正>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浮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学业考试中浮力题目难度较以前有大幅下降,但浮力知识的学习仍然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创设教学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浮力的概念、公式和原理,教学中老师们在积极开展课本实验的同时,还针对书本实验进行改进或创新。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不少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创新目的教材中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理论上结合着压强的知识理论推导而来,学生并没有直观印象,只能是机械地记忆有关结论。从而大大降低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与探究性,也降低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此创新实验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教学案例] 浮力及其测量是九年级物理"浮力"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拓展教材空间,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呢?一位教师由课题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能感受浮力的生活场景时:有学生介绍自身游泳时的感受,在水中身体受到向上的浮力,踩在池底时脚底感到更舒服了:有学生介绍白天鹅浮在湖面上的现象,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天鹅也受到向上的浮力.在学生介绍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橡皮筋显示出浮力效果?并让学生们做了一个拓展活动,用橡皮筋吊着重物,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重物浸入水中时发现橡皮筋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6.
密度和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重要的概念,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这类综合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灵活性,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通过分析、点评几种例题介绍利用浮力知识测量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浮力"是初中力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在功能,精心、巧妙地设计好实验,不但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类比"引入学生对"浮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从"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等常见现象简单地引入"浮力"概念,势必导致学生对"浮力"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如果设计以下"类比"实验引入,就会使学生感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水平台面上放一木块,让学生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思想",然后把木块…  相似文献   

8.
由于“浮力”这章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学习过程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因此“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一个公认的难点;同时,它又是中考用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发散思维、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地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热点.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卷与浮力有关的探究性试题频  相似文献   

9.
化学中考理科综合类试题中,化学与密度、浮力知识的综合,是考查学生化学与密度、浮力知识综合能力和联系实际创新思维能力.近几年来,不少省市中考题围绕化学与密度、浮力知识的综合,设置了新颖的试题,笔者从中选择几例,归类分析如下.供教学中参考.一、化学反应与溶液密度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
浮力知识研究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受力情况,受液体的密度和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的影响.由于物沐在液体中同时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因此,对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与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关系的分析,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和掌握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除了要重视观察、实验、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外,还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教会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  相似文献   

11.
浮力是大部分初中科学教师眼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开始学习浮力的时候,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浮力、阿基米德定律、浮沉条件等概念和知识的建构比较顺利,可是越到后面,学生越觉得浮力难学。浮力之所以成为初中科学的教学难点,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浮力教学内容所需要的逻辑运算水平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相似文献   

12.
物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下面就我们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初中物理《浮力》一节的教学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初中学生对浮力知识已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等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仍是新知识。此外,学习本节内容要用到前面所学的有关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液体压强等诸多知识,这就给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各地中考出现了很多富有创意且不落俗套的好题,下面就是两道富有创新意识的浮力题。  相似文献   

14.
《浮力》一直都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对浮力有不可名状的畏惧,教师在教学时也会产生难以言状的伤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浮力》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认识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影响因素,知道浮力的大小的计算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谈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浮力是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抽象,题型复杂,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本内容时出现了掉队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防治掉队,我将本部分题型进行了分析.如能正确解答浮力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从中找出正确的计算方法呢?下面就浮力计算中如何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其难点,谈谈我个人的体会.一、正确理解浮力中的有关概念关于浮力部分的内容中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理解,是解浮力计算题的关键.如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测量方法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在液体中上浮、下沉、悬浮或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鉴于篇幅的限制仅设计部分典型实验,一些非典型实验成为教材设计的盲区,但这些盲区却是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必不可少的关键。以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浮力”的教学为例,创新设计实验教学,完善认识浮力的概念,完整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突破学生的认知难点,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现象人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水的浮力的认识。水的浮力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但能感知到的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探究其内在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感知,大胆实践、自主探究,积极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浮力问题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有关浮力的计算题多种多样,学生对相关计算的解答常常感到难以下手,且容易出错。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浮力问题,文章结合例题简要介绍两种解答浮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阶段,“浮力”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是学生力学部分一个比较大的坎儿,而“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是“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浮力问题的解决中,由于缺乏对“浮力的形成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两个问题透彻的理解,导致认知模糊,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错误:有部分学生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体积大小直接相关,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有部分学生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有部分学生认为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一定相等。这些认知上的误区都是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认识不够深刻导致的,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将这些问题搞清楚,那么如何深化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呢?就该话题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20.
肖明华 《考试周刊》2009,(26):200-200
很多学生学到有关浮力知识的章节时就犯难,原因是浮力知识的应用涉及较抽象的计算题,同时它的综合性较强。学生要很好地掌握浮力知识及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对其它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浮力问题综合性较强,其涉及密度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力的平衡关系、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等物理知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读懂浮力知识点和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对浮力知识点作一个总结,并通过几个例子解析浮力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