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ξ电势是反映胶粒带电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胶体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胶粒或分子问的相互作用及实现不同物质间的分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阐明了ξ电势的物理意义,介绍了ξ电势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胶体分散体系因胶粒表面荷电而表现出特殊的电学性质,ζ电势是反映胶粒带电的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ζ电势在胶体化学研究、大分子或胶粒间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在胶体分散体系的分离与提纯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ζ电势是反映胶粒带电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胶体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胶粒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实现不同物质间的分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阐明了ζ电势的物理意义,介绍了ζ电势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1概念上的区别 胶体指的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为10-9~10-7m的一类分散系,属混合物.而胶粒是胶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一般是纯净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pH值对Mg-Al-MMH溶胶、Mg-Fe-MMH溶胶以及MMH-高岭土分散体系电动电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两种溶胶以及五种MMH-高岭土分散体系的电动电势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就pH值对分散体系电动电势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胶体同溶液、浊液一样都属于分散系,它们的本质区别是胶粒与其他分散质直径大小不同(胶粒直径介于l~100nm之间),因而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应用,体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规律总结1.带电规律(1)吸附带电①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胶体粒子吸附自身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体粒子吸附自身阴离子带负电荷·但整个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②AgI胶体粒子吸附Ag+时会带正电,吸附I-时会带负电·(2)电离带电①H2SiO3胶体因电离出SiO23-而使胶粒带负电,即H2SiO32H++SiO32-·②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  相似文献   

7.
纵观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对胶体的性质和制备考查.题目设计类型主要为选择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把握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其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因此具有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渗析及凝聚等特性.其知识要点总结见表1.  相似文献   

8.
解决与胶体有关的化学试题,关键在于要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根据胶粒的结构特征(直径在10^-9m~10^-7m之间)来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差异;根据丁达尔现象来鉴别溶胶和溶液;  相似文献   

9.
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分散体系,它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我们最熟悉的胶体分散体系是牛奶,它是油脂的小珠分散在水中组成的乳状液.油脂是一种液体,水也是一种液体,因此,牛奶是一种液体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胶体分散体系.牛奶中的大量物质是水,少  相似文献   

10.
(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1一在有固体Ca(OH)2存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 C。(OH):‘=二C二2令 ZOH一,欲使C.(OH):固体减少,可采取的措施_ .。加入固体C。Cl:,b.加入N。OH溶液,C。加入热摘水,d。加热,e。加入盐酸。 名。F。(OH),胶粒带有正电荷是因为_ a.在电场作用下F。(OH),胶粒能向阴极移动,b.F。’‘带正电荷,c.F。(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于,d.F。(OH):胶粒吸附阳离子。 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_ a、胶体箱粒带电,b.产生了丁达而现象,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不能穿过半透腹,c.分傲质徽粒的直径…  相似文献   

11.
教学背景 从教材内容安排上. "胶体"紧随"晶体结构"之后.从知识体系上,胶体与之前学过的溶液、浊液一起都属于"分散系",而晶体结构与之前学过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一起都属于"物质结构"体系,这看似分立的两块知识之间却有着深层的关系,因为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构成形式,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分散形式,都与"粒子"有关.因此进行胶体一节的教学时,晶体结构自然成为胶体研究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胶体电泳实验的改进孝感市文昌中学成火香(432t00)胶体颗粒具有吸附带某种电荷离子的性能.而使胶体带电,在外加电场的作):IJ下,形成带电荷胶粒的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电泳。如氢氧化铁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户,带正电前...  相似文献   

13.
淀粉溶液与蛋白质溶液胶体性质比较天水市一中胡筱岩淀粉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水溶液中分散质微粒──淀粉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大小均达到了胶粒的大小范围(10(-7)─10(-9)米)。因此,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均能表现出溶液和胶体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4.
裴燕 《化学教学》2010,(7):56-58
[教学背景] 从教材内容安排上。“胶体”紧随“晶体结构”之后。从知识体系上.胶体与之前学过的溶液、浊液一起都属于“分散系”,而晶体结构与之前学过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一起都属于“物质结构”体系,这看似分立的两块知识之间却有着深层的关系,因为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构成形式,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分散形式,都与“粒子”有关。因此,进行胶体一节的教学时,晶体结构自然成为胶体研究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有关胶体的考查都是零散地分散在选择题的某个选项中.笔者就近几年高考有关胶体的考查分类例析如下,以便同学们了解高考有关胶体知识考查的方向. 一、考查胶体的本质特征 例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C.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D.TiO2·nH2O控制一定条件可形成溶胶 解析:分散系的分类是依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而不是依据胶体的性质,A说法错误;豆浆属于分子胶体,雾属于气溶胶,都是胶体,B说法正确;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葡萄糖不属于胶体,C说法正确;TiO2·nH2O溶胶控制其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 nm~100 nm,可形成溶胶,D说法正确.答案为A. 点评: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微粒的直径介于1 nm~100 nm,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胶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易错点1 忽视概念形成过程导致理解概念错误 易错分析 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易混淆胶体与胶粒概念,误认为所有的胶体都能吸附离子,形成带电荷的胶粒.实际上,蛋白质、淀粉等有机大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的胶体不能形成带电荷的微粒,也不能发生电泳现象,原因是溶液中没有阳离子或阴离子(除水电离的微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外).再者蛋白质胶体在重金属盐溶液中发生变性,在一些金属盐溶液中由于其溶解度的降低发生盐析.  相似文献   

17.
电泳现象是胶体的一个重要性质,做好电泳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胶粒在分散剂中的运动,这对理解胶粒的带电性,加深对胶体本质的认识很有好处。这里介绍一种效果较好,一般学校都可以做的简易方法——半透膜——缓冲溶液法。  相似文献   

18.
胶体本身都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绝大多数在溶液中会吸附某些离子而形成胶粒带上相应的电荷.如何快而准判断胶粒所带电荷?笔者总结、以下四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分散质粒子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具有布朗运动现象、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  相似文献   

20.
明矾净水是过去民间常用的方法,活性炭净水是现在常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这两种净水方法有什么区别呢?一、从原理上比较1.明矾净水的原理科学家经研究发现,泥沙胶体粒子带的是负电荷。由于每一个泥沙胶粒带的电荷都一样,当两个胶粒彼此靠近时,静电斥力总是使它们分开。这样它们就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