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讲授“电解质溶液”时,为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离理论,我们自制了一个“电离演示器”。装置如图所示,用六个15瓦灯泡并联,连接电源一端装一个开关,灯泡前各有一个容器(五个是烧杯,一个是配有加热装置的坩锅),容器中的电极和灯泡串联。  相似文献   

2.
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第五章第一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第二个问题——电解质的电离时,由于受前一个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现象的影响,学生往往对教材中电离概念的理解发生偏差,错误认为,电离是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物)通电后发生的变化;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物)通电后才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离子。为了不使学生产生上述错误认识,我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通过实验对“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一结论进行验证。 实验时将课本169页[实验5—1]的装置稍作改动。具体做法是:将169页[实验5—1]装置中的电源和灯泡取掉,把两个电极的引出线并联在灵  相似文献   

3.
伏打电池演示实验的改进阳新县第三中学柳炳军(435200)初中物理课本对伏打电池演示实验,作了如下叙述:“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稀硫酸溶液里,就做成了一个伏打电池,它可以向小灯泡供电,使小灯泡发光(课本图7—10)。”遗憾的是,小灯泡发光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采用常规仪器(5组灯泡)演示,观察每组灯泡的明亮程度,从而判别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电源采用220V交流电安全因素差;若采用音频判别器,又不能同时进行多组电解质导电能力对比观察,甚至会  相似文献   

5.
蔡洌群 《物理教师》2000,21(1):19-20
1“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 “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系.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在初三物理课本p.85中提出的结论,并安排有一演示实验,就是用钨丝跟电流表、开关、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源,再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从而说明这一结论.这一实验器材个体多,装置麻烦,而且只能说明结论的前半部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关系,我对课本中“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作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小灯泡L和去掉玻璃…  相似文献   

6.
这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20页习题中的一个实验。目的是说明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是离子反应。实验仪器:50ml酸滴定管,50ml碱滴定管,滴定台及夹;100ml~200ml烧杯,玻璃棒;石墨电极,导线;220V电源,220V100W灯泡;18V低压电源,12~16V泄力灯泡;调压器(或行灯变压器),36V100W灯泡。  相似文献   

7.
化学课本谈到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时,设计了如图1的一个实验来证明。图1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设计其中溶液A是一定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如0.5M的HCl溶液),而B是相同浓度的弱电解质溶液(如0.5M的CH3COOH溶液)。灯泡C与D的瓦数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第三册P2 8的实验装置是用强电来比较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的 ,能否将电源由强电改为弱电呢 ,笔者有如下想法 :1 设想一1 1 改制方法 :将电源改为低压直流电源( 6V) ,在原实验装置接灯泡处改为接电流计。电流计可作如下选择 :若是演示实验可接演示用电流计 ;若是分组实验可用小型的电流计 ;还可利用物理分组实验桌上的电流计及电源进行实验。1 2 特点 :①由于电源是弱电 ;实验操作更安全。②实验效果更清晰 ,更准确。即使是导电能力相差不大的电解质也能准确地比较其导电能力的强弱 ,对比P2 8的实验装置是无法办到的。2 …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教材需要演示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及小粒状固体的导电现象,高中化学选修本需要演示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可见,液体导电仪(对小粒状固体也适用)是教学中十分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但目前课本仅用电极棒加烧杯这样简单的装置来做导电仪,有必要研制一个性能优良而又好用的液体导电仪。我认为研制该仪器必须解决好下列问题:(1)现象的可见度。试验一种液体的导电性,关键表现在灯泡的亮度上。用低压电源,灯泡小而可见度低,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课本谈到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时,设计了如下装置证明.其中溶液为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强弱电解质溶液(如05mol/L的HCl溶液与05mol/L的CH3COOH溶液).当老师按此要求做对比实验给学生看时,有些时候却发现灯泡的亮度几乎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的导电性、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原理、新型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及防护、原电池的设计等众多知识点。有关此知识的考题“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尤其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学生要想做好“原电池”考题,不仅要全面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有灵敏、严密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原电池的考查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在讲述用伏打电池给小灯泡供电一课中,课本中提到:“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稀硫酸溶液里,就做成了一个伏打电池,它可以向小灯泡供电,使小灯泡发光。”而我在每次准备这个实验时,都感到这个实验比较难做。所以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点小的改进,即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灯泡,用二个伏打电池串联起来给发光二极管供电。改进后经任课教师在教学时试用,反映很好。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 现就初三物理几个演示实验作改进和补充说明。 1.关于玻璃变成导体实验的改进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五十页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图4-12: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这一实验,照课本中做,如果用电池组做电源,即使将玻璃(用废灯泡中的玻璃芯和灯丝引线)加热到红炽状态,小灯泡也不发光。现将这一实验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电解水实验”的主要问题是氢氧体积比的误差较大。已有改进实验设计,主要涉及误差分析、电解质、电解装置、电源电压、电极材料、电解速率、电解温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电解质、电解装置以及电极材料的研究始终是热点,而电解温度这一重要的实验条件却鲜受关注。文中重点关注电解温度,基于文献梳理结果对电解水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多次实验证实,在30℃~35℃时,用9V干电池作电源,以浓度约为5%的食用纯碱溶液作电解质,滴加酚酞指示剂显色,用小量筒收集气体,电解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接近2∶1。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通过感官对外界现象或信息的感知活动,它是认识活动的起点。观察能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清晰地感知化学现象,透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一、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在进行每个实验前,教师都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向学生阐明观察的意义,以启发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例如,做“电解质溶液导电”实验时,引导学生不仅观察灯泡“亮与不亮”,还要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再如,在进行红…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二物理教材(必修,必修加选修),有“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学生在操作此实验过程中,常会烧坏小灯泡。本人因此对存在的问题,作了十多次实验探讨,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供同行参考。1验证实验根据教材,实验仪器有:“4V、0.7A”,或“3.8V、0.3A”的小灯泡,4-6V学生电源,相应的滑动变阻器。在以上实验仪器中,对于相应的滑动变阻,没有明确值的大小;规定了额定电压电流范围。按“中学理科教学配备目录”(根据调整意见修订本)2000年3月版,相应的滑动变阻器,学生实验使用的仪器有三种选择:①“50Ω、1.5A”;②“20Ω、2A”;③“5Ω、3…  相似文献   

17.
对“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演示实验的改进黄州市堵城镇叶路中学熊志全(436131)初中物理第二册新教材第50页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所示电路进行,对玻璃加热时间较长,且不易使小灯泡发光,因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迅速有效地完成本...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有一个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对比实验,通过它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完全电离,通过的电流就大;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通过的电流小。在演示时,感到该实验存在不足:只能证明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的强,不能顺理成章地说明强电解质已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未完全电离。因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如下实验,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原理见图1。a.电源选用8V的交流电。b.A1是量程为3A的交流表,A2是量程为100mA的毫安交流表。c.K1~K8是…  相似文献   

19.
溶液导电性实验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1个演示实验。实验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个简易检测设备(2个石墨电极,1个小灯泡,2根导线,加上1个支架)来检测溶液的导电性。该实验操作简单:依次将装有溶液的烧杯放到支架上,插入石墨电极。闭合电源,看小灯泡是否发光,以此来判断溶液的导电性。在实际教学中,该实验确实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实验效果,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学生也感兴趣。但从学生学习和教学的效果来看,该实验显得有些简单.在涉及溶液导电性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笔者就该实验进行全新的创新设计.开发出溶液导电测试仪,方便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20.
1.考虑变阻器的安全 例1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电路.其中小灯泡的规格为“6V 3W”,电压表量程为6V,电流表量程为0.6A,学生电源6~8V.则变阻器应选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