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载火箭》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无限宇宙》单元中的第四课。前面三课是《天上有条河》、《艰辛的探索》、《人造卫星与飞船》。从课题就能看出,这三课是《运载火箭》一课学习的基础。特别是《人造卫星与飞船》一课,与本课教学密切相关。人造卫星与飞船是如何到达太空的?很自然引出对火箭的探究。本课教学主要是对火箭上升原因的探  相似文献   

2.
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教学视频不可或缺,它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但是它的视频是不是精品呢?作为精品课程建设者,有没有认识到有必要让精品课程的视频与《百家讲坛》的视频相媲美呢?本文就精品课程视频的应用现状和效果的不理想,将精品课程的视频和《百家讲坛》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如何设计和制作精品课程的视频。  相似文献   

3.
大博士当然不会啦!你大可不必担心人造卫星掉到你的头上。人造卫星在它自己的轨道上运行,不会掉下来的,因为地球对它的引力和卫星的离心力始终保持着平衡。为了保持卫星的正常运行,科学家为它设计了自转稳定方案,让它环绕自身的轴线快速地飞转,运动的方向就不会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当然,人造卫星也有使用的期限,当它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时,科学家们就会让它自动坠毁在荒凉的沙漠或无人的大海中。  相似文献   

4.
酋长SOS     
最近酋长大人看了网上流行的一段史上最烂的52合1游戏卡带视频。它让我见识到,原来生活在物质生活水平极高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也会有这样痛苦的童年记忆。我们至少还有《超级玛丽》《坦克大战》……虽然带来的乐趣不多,但至少比那痛苦的52个小游戏要可爱得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土豆播客网找找这段视频,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酋长SOS。  相似文献   

5.
人造卫星是当今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主要有万有引力、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等.本文尝试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范围内,总结和归纳有关人造卫星的基本概念并介绍该领域中的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江苏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幼儿折纸》(施义珍编写,夏维淳绘图),是幼儿读物小百花园中一朵有特色的小花。它简单扼要地介绍了折纸的八种基本折法,又列举了四十四件折纸实例,有传统的狗、猫、桌、椅,又有现代化的机器人、人造卫星,还有天安门城楼……为孩子们提供了有趣好玩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学教学》杂志上常见到一些介绍编辑视频的好方法,在此也向大家介绍一种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完善的视频编辑工具——超级转霸(E.M.Total Video Converter)。超级转霸可以帮助进行视频、音频等文件的转换,它能够读取和播放各种视频和音频文件,并且将它们转换成流行的媒体文件格式。同时它集成多种视频处理工具,如把各种视频转换成标准的DVD/SVCD/VCD、多文件合并、提取音频等,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8.
《新星》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通过小白兔和嫦娥的对话,介绍了几种人造卫星。课文分三段。第一段:通过小白兔在月宫所见及嫦娥的答话,说明人造卫星是跟月亮一道绕着地球转的。这一段先写月出。为什么月出之后,小白兔也就出来了呢?神话传说中月宫有白兔、蟾蜍,有嫦娥。又把月中的兔,称为玉兔,也作为月亮的代称。所以这个童话,正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编写的。这样写,推陈出新,既有古神话的色彩,又有现代童话的意味。小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学好英语,这是衡量一个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标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愉快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以初中英语教材第三册《宇宙和人造卫星》一课为例,浅谈一下我的做法:一、把快乐带进课堂《宇宙和人造卫星》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其...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母婴世界》2014,(12):156-160
《育儿,你造吗?》隆重上线,好礼大放送 首部由国内权威母婴网站育儿网倾力打造的育儿类视频动画——《育儿,你造吗?》隆重上线。4分钟轻松幽默动画,视频化科普解说从怀孕到育儿期间的全方位育儿知识。 只需下班路上4分钟,奶爸到家变专家!更有精美奖品在等着你!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2月23日报道:在时下火爆的短视频平台上,为方便网民观看,很多短视频都配了字幕。但是,一些短视频字幕从标题到内容,错别字频出,甚至短短十几个字的一句话里,就有两三个错别字。有网民笑称,这个问题能"逼疯语文老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网民中学生占比21.0%,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短视频的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是人造卫星。一般,把发射到绕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叫作人造卫星。不过,只有那些现在正在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运转着的人造卫星才是真正的人造卫星,而那些虽然仍在运转,却已无什么特定任务需完成的卫星,只能叫做卫星的残骸。那么,人造卫星为什么会一直绕地球转呢?打个比方,如果把球水平地投掷出去,它一定会落到前边的某个地面上。投掷的速度越快,球就飞得越远,但它也还会落到某一个地方。可是,请不要忘记地球也是个球。因此,投掷的速度越快,投出的球所画出的轨道就越接近于地球表面的曲线,并很快与地球…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小语教材五年制第八册《沸腾的航天城》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十、九、八、七、六、五……点火!”我知道,这叫人造卫星发射倒计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采用的都是顺计时,为什么在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发射时要用倒计时呢?这倒计时是怎么来的?希望编辑同志能帮助解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热身听经典(视频播放:《经典咏流传》中腾格尔传唱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师:腾格尔固守家园,为经典发声,真好!同学们,老师推荐给大家一档节目,它为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为古典穿上现代的新衣,它就是——《经典咏流传》。有谁上台写一写节目的名称?  相似文献   

15.
在查阅参考资料时,我曾见过下面这道相关人造卫星的练习题.题目在日落很久以后,我们常能看到高空中明亮的人造卫星,现有一个在地球赤道上方飞行的人造卫星,在日落后两小时内都能在上方看到它,且在两小时末刚好在人的正上方,则该卫星距地球的高度至少有多少千米?(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6.38×10~3km)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月22日《深圳特区报》A14版有《苏紫紫的身世是虚构的》一文,其中写道:“2010年苏在在读学校举办形体展览时,‘非我非非我’利用自己网络拍客的身份,将展览内容及对苏紫紫的采访内容制作成视频发布到视频网站……”文中“在读学校”应为“就读学校”。  相似文献   

17.
吕建华 《物理教师》2001,(12):10-11
“人造卫星”问题是历年高考出题的热点 ,而在本书的教学中 ,由于课本本身篇幅太少 ,而且阐述得过于简单笼统 ,加上学生对卫星运动的物理过程、力的特点、运动的特点、能量的特点等的模糊认识 ,学生在对本节的理解和掌握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在本节的教学中 ,通常会遇到以下几个疑点 .1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有何区别 ?我们知道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 ,要把人造卫星从地面发射进入一定的轨道而绕地球运行 ,必须使人造卫星克服地球对它很大的万有引力 ,也就是发射时必须使人造卫星具有一定的动能 ,即…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谈话】师:认识他吗?相传他七步成诗。生:曹植。他是曹操的儿子。师: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你们看,他的代表作《洛神赋》,被称为浪漫主义千古名篇。(出示《洛神赋》)师: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洛神赋》的魅力,有人将《洛神赋》运用艺术化的手法进行了演绎,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视频)师:你发现视频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生:它把《洛神赋》画成了一幅画,写成了一幅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9.
“发现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了大批专家、学者到苏联去进行教育考察,尔后又成立了各种教材编写机构,先后动员了包括11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与教授,参加中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此间,教育理论也有相应发展。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布鲁纳相继发表了《教学论》、《认识生理学》、《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再探》等一批专著,系统地  相似文献   

20.
如今,视频游戏已经能被做成光盘,它同样具备所有的视频游戏元素:图像、音乐,甚至还包括电影片段!这里就有一个光盘游戏,名字叫做《恺撒的挑战》。阅读本文后,你就会知道光盘游戏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