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钟巧灵博士的《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研究》是一部阐释古典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全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廓清迷雾,立论科学;二、分析透彻,示例生动;三、语言流畅,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
苏童小说语言倾向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童的小说注重语言的创新与实验,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追求意象化的语言境界;二、用隐含作家的提示性语言构成与读者之间的对话;三、对色彩词汇和意象的迷恋;四、标点符号的有节制的删略;五、颠覆情感化的语言,惯用冷笔。  相似文献   

3.
本试从思想与艺术相统一的艺术美规律入手,探寻苏轼“赤壁二赋”的艺术美规律。认为“赤壁二赋”的美是在多种艺术即诗、画、乐交合作用下产生的,诗境、乐境、画境共同成就了二赋的境美。这一规律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视觉意象的造境艺术及其象征性寓意美;听觉意象的抒情艺术及其直觉化的对应美;心理意象的寓志艺术及其理性化解的“共适”美。透过艺术美规律可把握二赋深邃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4.
明初诗人高启论诗讲求自适的心理,并在诗歌创作中予以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闲趣的咏叹、讴歌,对人生的深沉思索;二、在抒发感情时加以理智的约束;三、安静而绵长的意象“雨”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唐宋词人在词的意象选择上偏爱“燕子”,常常因燕起兴,以燕喻人,借燕抒情。燕意象中所寄寓的情感主要有四类:一是伤春惜时,二是离愁闺怨,三是乡愁旅恩,四是兴亡之叹。词人们青睐燕子,是其抒情言志的需要;选择燕意象,是由词本身的艺术特质、艺术风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唐边塞诗,一是以李世民、虞世南为代表的早期边塞诗,二是以骆宾王为代表的贬谪边塞诗,三是以杨炯为代表的想象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五种类型不同,形成不同的边塞诗风格:王昌龄等以七言绝句填写乐府歌词,意象含蓄而概括;高适以实地经验加以想象创造,在似与不似之间;岑参以长期边塞生活写边塞,具体而奇异;王维以朝廷重臣赴边,风格贵重;李、杜以边塞诗表达政治怀抱,思想深邃。初盛唐边塞诗以其刚健崇高的审美,实现了对于六朝宫体绮靡诗风的变革,别开奇特雄伟的意象方式,从而健全了诗本体在唐诗阶段的意象构成,引导了近体诗与歌行、古风体的多元化建构。  相似文献   

7.
在审美意象的使用上,鲁迅与郭沫若是有差异的,本文以他们最具个性表达的《野草》与《女神。为例做了比较,鲁迅笔下的审美意象呈冷色调、细微精警、多象征性意象;郭沫若笔下的审美意象较为热烈、大气磅礴、多自然意象。审美意象的差异实际上是创作风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延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对李白和庞德诗的分析,知道中西诗歌意象层面模式的不同:一种是二层间性模式;另一种是三层间性模式。产生这两种模式差异的根源是在字的起源不同上,中国是一种字的对事物及其意义的描摹的原型结构模式。而西方则是字对声音的记录的原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意象整合的语言机制及言语策略。意象是熔铸了审美主体主观因素的表象;语言意象的形成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结构过程,这个结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整合。意象的整合是一个个显象词的相互搭配、相互作用;意象整合的必要条件是———语义场和语法组合规则。意象整合的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意象并置,二是意象叠加。意象并置的言语策略:有标记的并置、无标记的并置。意象叠加的言语策略:有标记的叠加、无标记的叠加  相似文献   

10.
唐代韩愈、孟郊诸人各自追求一种怪异之美,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生硬劲峭为特点的韩孟诗派。其表现为:一、追求生硬的词句;二、着重在意象中表现出硬朗的骨力;三、在造句用韵上显示生硬劲峭的力度;四、在写景抒情中亦传出一种生硬的意趣。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词作意象的组合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组合方式,主要方式为三种:第一是“叙事蒙太奇”,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组合;第二是“心理蒙太奇”,意象的组合打破逻辑顺序,呈现为交叉、转换的组合方式;第三是“对比蒙太奇”,通过对比意象的组合凸现人物情绪。温庭筠词作运用的蒙太奇创作手法营造出含蓄悠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迷离隐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论英汉语中动物文化意象的错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客观事物在不同民族的化中意象不尽相同。英汉语中动物化意象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一是,用一动物在两种化中具有截然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化意象;二是,一种化中的某些动物意象在另一种化中却没有。翻译中应充分注意这种现象,以免产生化意象的流失和破坏。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阅读古诗的心理流程,一般经历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形成意象、体会情感三个阶段。因此阅读古诗,首先要接受诗的信息,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词句意思;二是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意境;三是要探究诗的言外之意,体会诗所蕴寓的思想感情。这三个阶段,是体现理解古诗的三个层次,现代中学生接触诗词少,而接触古诗更少,因此,诵读理解古诗的三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只有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真正读懂古诗。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象影响幼儿园教师的情感和行为,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质量。研究在对24名初任幼儿园教师进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初任幼儿园教师自我意象评定问卷,维度包括镜中意象、称职意象、效能意象、地位意象、发展意象、忠诚意象,问卷信度和效度均达到测量学要求。运用此问卷对353名初任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任幼儿园教师自我意象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在称职意象、镜中意象、地位意象三个子维度偏低。此外,初任幼儿园教师自我意象在性别、学历、婚育、月工资、编制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在总体水平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心雕龙》中对“比兴”问题的阐发将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比兴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新批评对比喻所作的研究则体现从语言人手研究学的意义。本主要从三个层面加以探讨:一、修辞层面。刘勰揭示了比、兴的成因、功能以及二的关联,新批评则从比喻中发现语义的对立统一;二、心理层面。刘勰的意象论将构思与表达结合起来,新批评则排斥心理因素,标举语象;三、化层面。刘勰的比兴论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是一种化修辞学,新批评则以比喻作为学本质属性,是一种本体修辞学。  相似文献   

16.
对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在高考中出现在古诗词鉴赏中。而对这类题不少考生吃不准。似是而非,或不知所措。其实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是;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杨万里的诗歌,善于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发人之所未发;善于在平淡无奇的意象中,表现出创造的新奇美;善于锤炼转瞬即逝的时空意象,创造生动新颖的诗趣;善于在寂寞无聊的情景中创造细致灵动、具有独特韵味的意象;善于提炼中心意象,形成多次重叠、联系,造成一种回环往复、流转如珠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语文课程重要的学习主题和内容,有着丰富的教学价值:一是以文润心,树文化自信;二是以文育能,促语言运用;三是以文促思,提思维品质。教学要依托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基础型学习任务:理解积累,知文化意象;落实发展型学习任务:深度阅读,悟文化内涵;安排拓展型学习任务:实践拓展,感文化深广。  相似文献   

19.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绘画艺术追求“形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意象,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性特征体现在几方面;气韵的意象性,线的意象性、形的意象性、色彩的意象性、构图的意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