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而责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尊重大人,不听话。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训斥打骂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有些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小时候挨过父母的打,现在打自己的孩子不算过分。还有些家长十分宠爱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正确都极具耐心、百依百顺。他们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说也听不懂,打也没有用。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孩子是有个性、有尊严、有其发展特点的个体,家长应该尊重儿童,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晓之以理。但是教育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确实非常难。孩子2~3岁时,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一下,难免会出点事。譬如,我儿子曾经对家用电器很感兴趣,经常想去玩电源插头。我对他说:“电是非  相似文献   

4.
我的孩子从小活泼可爱、聪明机灵、人见人爱。可自从上了小学便好像变了个人,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大人批评教育他,他就“强嘴”和我们对抗,让我们非常生气。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情况越来越糟糕。真不知以后怎么办。张东孩子“强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打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强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强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才“强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解”。这时候,家长应该耐…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少家长不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兴趣和爱好,而是代替孩子去选择兴趣和爱好。而他们为孩子选择兴趣的标准又往往与希望孩子将来有个好职业之类的功利目的直接挂钩。于是,越来越多的幼儿加入了“钢琴考级班”、“影视表演班”、“美术书法班”、“外语班”、“计算机班”等等。坦率地说,我也是这支匆匆忙忙的队伍中的一员,但我认为做父母的应有一颗平常心,要注意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尊重孩子  相似文献   

6.
刘老师怎么也没想到,才上初一的孩子竟在房门上挂了“请勿打扰”的牌子刘老师百思不得其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说是倾尽了心血,然而,孩子却用一块“请勿打扰”的牌子,轻而易举地拒绝了家长孩子在房门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自有孩子挂的道理,关键是家长怎么办?是对“请勿打扰”视而不见,还是对孩子打骂一通强行摘下来?我想,家长不要过多地责备孩子,更多的是应从自身找找问题。一、尊重孩子的“请勿打扰”。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所有的行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都抱怨孩子拿家长不当回事,有的家长甚至说:“他简直不拿我当人!”怪谁呢?谁让你做家长的自己不尊重自己呢?王晓春教授告诫您:家长自毁权威,将使家庭失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次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向我诉苦:“顾老师,我听你的劝告,对孩子不再像先前那样叫嚷了我很注意语气和场合的———你说过要充分尊重孩子———可孩子还是和我敷衍,就是不和我说心里话。我真有点搞不懂……唉!现在的孩子,不知要怎样才能如他所愿?”我问“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你是否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想法中有无可取之处?”“这个……我倒没注意,但我现在肯定很少骂他!”“很少骂孩子就是尊重了吗?”我脑子里不由得迸出一个词:温情专制耐心温和的“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有时也并不一定就能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9.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尊重孩子却有一个“度”的问题:只有讲究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才能使家长的有意引导和孩子的自主发展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平等地位与主导作用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条件。家长要努力  相似文献   

10.
许多教师、家长都问过我:“你的孩子在你的班上学习,不太容易教吧?”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与家长比较亲近,比较“皮”,不太听话,不容易进行教育。其实不然,如果能充分利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更离不开学校。本文着重论述了学校与家庭合作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关注孩子言行,及时与家长联系;信任、尊重家长;把握好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让老师与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下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是我的,我叫他怎么做他就应怎样做.觉得自己有权利支配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地限制、干涉.其实,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同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不断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家长大多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去教育子女的。但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家长却常常感到困惑。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要让孩子主动活动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靠大人“教”出来的。因此,教育孩子就要在“教”上下功夫———把孩子关在家里,教识字,教数学,教常识。采用这样的方法,家长费劲不小,孩子却未见得发展得好。这样的“教”会使孩子感到厌倦、乏味,是违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天真活泼、兴趣广泛、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陈鹤琴先生60多年前就指出:“小孩子…  相似文献   

14.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大人们常常管他们叫“半大孩子”,不要小看这些“半大孩子”,如今的他们,可真是了得。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也常感困惑。可你们知道他们的伤心事吗 ?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可能这种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半大孩子”们的那些“伤心事”可真有一大堆呢。我曾做过的一次调查,使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内心的“疾苦”。   一、不被尊重   得到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半大孩子”自己觉着已是个“大人”了,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在意。他们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看。…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的是对孩子的“尊重、相信、理解、接纳”,是“感召”“温暖”“影响”“非暴力”的家庭教育。相信每个家长的目标都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安全感、有归属感、有自尊心、有自我价值感的独立个体。《正确父母》这套书分为上下两册,是由之名教育机构负责人编著,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意义。上册为理念篇,通过阐述家庭教育目标,理论基石,教育理念、沟通方法与融会贯通,向读者展示其教育框架。下册为工具篇,通过“一个观念(尊重、相信、理解、接纳),四个方法(你的感受、我的感受、我们的感受、价值观尊重)”,并配以大量真实的案例,帮助家长学会“区分亲子矛盾间的问题”,解决与孩子相处中遇到的“孩子的问题,家长的问题,共同的问题,及价值观的问题”。真正教会家长如何在具体事件中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亲密关系。在最后的融会贯通和附录板块,也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了更为具体有效的方法和操作性答案素材。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住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  相似文献   

17.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凡当过家长的人挂在嘴上较多的字眼就是“尊重孩子”。在家庭教育不断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什么?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9.
江苏南通一位家长来信说:我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我发现他话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沟通。早上叫他好起床了,不要迟到。他回你一句“:烦不烦?”叫他抓紧时间好做作业了,他又说“:烦死了。”叫他快点洗漱,早点睡,他不耐烦地说“:谁不知道。”我真不明白,我没说错啊,怎么这样难沟通?答: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子沟通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以下建议供你参考。1.做孩子的朋友。放弃家长的权威,改变控制孩子的意愿。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如“应该”“不要”等命令式的词语。尊重孩子,在态度上…  相似文献   

20.
“谁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教育方式正在被为数不少的家长所应用。但仔细分析一下,虽然同持一种观点,他们的出发点却不一样。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吃亏,所以让孩子狠狠还击。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将来的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从小就畏畏缩缩,必须有冲劲。我认为,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霸王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样,整天挥动拳头也不代表有竞争意识。将来社会虽是高度发达,对人才要求甚高,但同样也是文明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我6岁的女儿被邻居的孩子打了,她说:“你这样不文明,要向我赔礼道歉。”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