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构建从课内到课外的大语文观,而学习方式的采用应该充分考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乃至家庭、社会等语文学习环境的不同特点,因课、因人、因时而异,并且必须注重实效。笔者认为,就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而言,前者或许更适合于课内学习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要让学生在喜怒哀乐的情感熏陶中深深爱上语文这门学科,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使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变化伴随着教学内容而波澜起伏,感情时而激动,时而沉郁,时而浓烈,时而淡泊,可谓“淡装浓抹总相宜”。马卡连柯也曾说过:“要用十五到二十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17):110-111
好的课堂导语是一节好课的开端,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思维。众多语文名师在课堂导语上精心设计,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精彩纷呈。本文结合名家教学实践例谈了五种堂导语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53):15-16
语文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是集语言工具和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科目。在语言表达或形象描述中时而有心潮澎湃的激昂,时而有温柔大方的谦卑,时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时而有字正腔圆的说明。故而,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通过语文的表述传达情感的,小到生活细节,大到民族和谐,恰当的语言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地进行沟通,粗俗的语言则会阻碍彼此的交往。所以,孩子们从小就要养成认真学习语文的习惯,为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婷 《考试周刊》2014,(30):29-29
正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从字词句到节章篇,什么都要掌握,什么都不好掌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欲穷尽一切方法,帮助学生努力掌握需要或应该掌握的知识,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努力往往是在做无用功,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长时间的无效教学,不仅使老师感到迷茫,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出现厌学语文或消极学习语文的现象。要改变语文学习的被动局面,语文教学必须因时而  相似文献   

6.
尹焘坤 《考试周刊》2011,(57):55-55
外语启蒙阶段就开始学习相应语法知识,国外这样做,国内也是如此,似乎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而在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大讨论声潮此起彼伏中.语法时而被重视.时而被忽视.汉语语法教学像一个失衡的天平时左时右。不少人把语文教育的失败归咎于语文工具性的强势。在语文人文性的新浪潮汹涌澎湃中,不少人恨不得将语法从汉语里抠去。于是《语文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语文学科中考不考语法,许多初中老师教学不提语法,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下降.IZl语表达语法常识错误频发,作文中错别字增多,病句发生频率逐年攀升,阅读中解读文本因缺少必要的语法知识而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7.
翻开小学新的语文课本可发现,小学语文由于没有不断地因时而改,导致有的内容不利于小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含义,甚至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为了赢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时而注重语文知识教学,时而注重阅读教学,时而语文知识和阅读同时教,而忽略作文教学,而且大都是分割教学,把作文教学进行单独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和写作题占了相当的比重,而学生在阅读题和写作题中失分的现象相当突出,他们常常为作文竭尽心思,却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为了赢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时而注重语文知识教学,时而注重阅读教学,时而语文知识和阅读同时教,而忽略作文教学,而且大都是分割教学,把作文教学进行单独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和写作题占了相当的比重,而学生在阅读题和写作题中失分的现象相当突出,他们常常为作文竭尽心思,却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高度凝练,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深刻总结。具体而言,"因事而化"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因时而进"就是要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瞄准时代特点,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因势而新"要求高校根据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马素萍 《现代语文》2013,(8):99-10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主动地、紧张而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寓知于乐,以趣激情。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常常看到,热气腾腾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智力情绪的高涨,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他们时而瞪大眼睛,专注地静听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时而殚精竭思,全神地思索着课文的疑点和难处;时而成竹在胸,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创见;时而咀嚼推敲、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因人因时而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就要尽量多一些直观的教学措施。文章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运用绘图逐步引导学生的策略,在渐进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杜甫在网络爆红(本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是我的挚爱,我为它如醉如痴。在语文教育的殿堂里,我时而迷惑,时而清醒;时而感觉山重水复,时而感觉柳暗花明……1986年,我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初到溧水县实验小学报到时,教导主任让我挑选自己喜欢的学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语文。因为我要把自己对文学的挚爱传递给我的学生。师父是一位快要退休的老教导主任,她经验丰富且对年轻人十分热情,每天坐在我的课堂里听课,手把手地指导我如何备、批、辅、改。这无私的关爱让我减少了许多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就在我踏上讲台三个月的时候,语文教育专家蒯福棣老师来调研,学校安排听我的课。…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应该时而活泼欢快,时而沉静严肃,时而奔放豁达,时而温婉细腻,并伴有浓浓的书卷气息和淡淡的儒雅气质。在这样的语文课上,学生始终伴随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始终有一种美的享受和热爱语文、学好语文的情感愿望。但如今的阅读早已悬坠了沉重的世俗功利,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实行以来,很多老师都在全力以赴,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付出辛勤的劳动与汗水。语文课堂上也异彩纷呈:时而播放音乐,时而联手做游戏,时而表演课本剧,时而慷慨激昂的辩论……花样不可谓不新鲜,课堂不可谓不热闹。但在这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总觉得缺少什么东西。偶然间看到钱梦龙老师的文章《为语文教学招"魂"》,我恍然大悟,文章中指出:"现在的语文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原来目前的语文课已经不姓"语"了。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巧妙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的情绪跌宕起伏,时而焦急,时而紧张,时而开心,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得到心灵的贯通,融入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境界,因而对故事的领会也就水到渠成.于课文外的延伸是那么自然而然,既提升了内心的理念,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因而,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我很注意进行一些巧妙的设计,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完全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课堂不同于语文教学。就语文教学阅读而言,时而高声朗读,时而静心欣赏,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潜心看书、深沉思考。精神有张有弛,情绪有起有伏,教师热情奔放,学生兴趣盎然,双方共处在同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教学高潮荦荦大端,显而易见。生物学教学高潮尽管没有语文教学那样鲜明、强烈,但  相似文献   

19.
另一种作文     
把作文杂志、优秀作文集小山似地堆到书桌上,你埋头其间,一本本地翻,时而沮丧,时而展眉,时而把这本杂志折一折,时而在那本书上划一划,不用说,你又在进行"创作"了。你看,我没说错吧?看你头也不抬的那股劲儿,这次作文一定又会拿"优",语文老师一定又会把你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  相似文献   

20.
李喜鹏 《辽宁教育》2008,(12):36-36
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积极交往、有效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感触: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情境与“预设”之间因时而出现“偏差”而无法“同轨”。面这种“偏差”,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