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它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儿童外语学习年龄一降再降,现在一般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外语,有的提前到小学一年级,还有的幼儿园孩子也在学外语。“双语小学”、“双语幼儿园”如同雨后春笋。这般儿童外语热是让人喜还是让人忧?显然,让儿童早学外语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就儿童外语学习的认识上看,误区又确实存在。本文就目前几种对儿童早学外语的认识提出质疑,试从理论上结合一些客观实证资料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几个认识误区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邓爱君 《考试周刊》2014,(48):73-7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实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予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强人的勇气和信心。"兴趣"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燕 《文教资料》2010,(15):136-138
“幼小衔接”一直是社会、教育关注的焦点和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对“幼小衔接”的理解,有些教师和家长缺乏正确的认识.偏激地认为是“知识准备”。于是。主张提前让孩子系统地学拼音、写字、做算题等。以为这样做才能为孩子的入学学习打基础.殊不知.对学前儿童来说,学习知识还不是他们的义务,而发展幼儿的基础素质比“知识”更重要,它是学前儿童日后上学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基础。本文以发展幼儿的基础素质为视角,探讨“幼小衔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所谓“学习困难”,通常是指智力正常而学习效率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状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越易出现“学习困难”现象,到了初中,学习困难者一般占23%左右,即使学习成绩中等的孩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就家庭而言,相当数量的家长在对待学习困难孩子方面,至少存在着以下的五种弊病。 1.“亡羊补牢”。患此“病”者平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留意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即使发现孩子学习上有问题也掉以轻心,待到孩子学  相似文献   

5.
为了“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让不到l岁的孩子开始认字,两岁的孩子背唐诗,3岁的孩子学外语,4岁的孩子学钢琴……不顾孩子年龄待征和能力发展水平,任意实施超前智力开发,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早“起跑”。这样,就使肩膀还很稚嫩的孩子,过早地背上了生活的“十字架”,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没有正式开始就提前结束了。这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也打乱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从长远看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6.
两种“声音”。幼小衔接的话题受到众多教师和家长的讨论和争议。部分家长和教师将幼小衔接片面地理解为把小学时期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提前放到幼儿园来学习。一个“声音”说道: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学习内容不合适。孩子在幼儿园就应该好好玩,在玩中成长。幼儿教育要顺其自然,顺应天性。还有一个“声音”说:我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孩子学了总比不学好。  相似文献   

7.
《家长》2009,(4):5-5
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八年级学物理课、九年级学化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如今“超前学习风”越刮越猛,六、七年级的学生争相“抢跑”学物理、化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于是,各类抢进度的“超前班”生意也愈发红火。一些家长解释说,这样做主要是想让孩子提前适应一下,等孩子正式学的时候会比较轻松,此外,这样还能让孩子在中考前留出时间做大量的模拟练习题。——摘编自《新闻晚报》  相似文献   

8.
我是幼儿园的一名保教干事,同时也是一位母亲,而且我的孩子也正在上幼儿园,面临着“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这个并不困难,却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在此,我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林雨 《中华家教》2011,(8):26-27
"提前"包括提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前告诉孩子将要遇到的困难、提前为下个阶段打下基础、提前培养孩子的成人感等等。由于人们的竞争对象往往是同龄人,如果能让孩子适度地把握好"提前",做到"事事领先",那么孩子也就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提前激发学习兴趣提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孩子的探索心和想象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上追逐“快”和“速度”,让孩子提前识字;让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两年级的内容;让孩子穿梭于各种类型的兴趣班,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这种焦躁、唯恐落后的心态,也会让孩子急功近利,承受更多的压力,无法以良好的心态来享受成长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黄堃 《成才之路》2011,(17):I0015-I0015
(1)不要揠苗助长。有些家长觉得,让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提前掌握小学的部分知识内容。而美国的早教理念认为,要适应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孩子多观察,用语言进行比较和分类。(2)不要因攀比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一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说:“你看,那个谁家的孩子怎么学得那么好啊,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攀比会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受挫感,从而开始消极地面对学习。这个时候,应该采取鼓励的策略,关注幼儿个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祝晓燕  徐雁 《学前教育》2013,(11):22-23
“让孩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性”是教师们的常用词,教师们已有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以“教师如何教”为主线设计活动,较多地关注形式和结果。如何将活动重心从“教师教”转到“孩子学”上?孩子怎样才会“主动而积极地学”、实现数学经验的主动建构呢?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09,(12):141-141
0~6岁是多元智力启蒙、播种才艺兴趣种子的黄金阶段。种子种下了,孩子的兴趣才能发芽、长大,收获。痛快地滑通轮滑,随手挥洒一幅“画作”,在水里畅游一番或弹奏一个喜欢的曲子。这些都能给孩子带来愉悦、信心和力量,协助小小的他跨越未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沟坎。但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兴趣班宣传,  相似文献   

14.
0~6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中的敏感期,在语言敏感期内,如果成人能够让孩子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够轻松地掌握某种语言,如果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以后的学习往往事倍功半。但在这一时期,特别是0~3岁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情况,家长应该正确地认识孩子语言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从而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5.
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兼评幼儿读经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急功近利:儿童教育的时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往往是某些“教育方案”的广告用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并不错,错的是讲这句话时有些人有“大跃进”式的心态。更有人趁火打劫,利用一些家长关心子女成长而又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教育市场上大发不义之财。在“大跃进”式的心态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鼓励将导致儿童的生活受到伤害,将导致儿童的发展最终落后,这就是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但结果却害了孩子。家长想让幼儿学小学的课本,想让小学二年级学生学初中二年级乃至大学的课本。(实…  相似文献   

16.
哈蒂小姐     
我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缺乏学习能力”的孩子。我得了一种叫做“诵读困难”的病,它使我的想像力严重失真,而且对所读到的东西产生曲解。得了诵读困难症的孩子往往学单词学得很  相似文献   

17.
做父母的,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本是好端端的“龙”、“凤”苗子,结果成才无“望”。现列举家教误导四类。揠苗助长提前教育——超负荷施压一些盼望子女成龙成风的家长,过早让孩子承担学习任务,如背唐诗宋词,学英语,弹钢琴等。他们盲目给孩子加压,结果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而丧失学习兴趣。据《大河  相似文献   

18.
正一年按365天算,每个孩子从出生到入小学,大约有2190天的幼年时光。这期间,我们该给予孩子什么?该怎么给予?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幼儿受益终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前教育要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核心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核心,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回到人的发展上。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孩子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财富,它由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其中,学  相似文献   

19.
文摘     
该方案根据人的身体、认知和人格发展规律,将我国现行学制提前了三年,即3至5岁为三年制幼儿教育,6到11岁为五年制小学教育,12至15岁为四年制中学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方案提出了一个总的目标,即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在幼  相似文献   

20.
任何水平的教师都必须提出“学什么”这一问题。在教育的广义目标上,孩子学习的内容应该最终能使他们成为健康、有能力、有创造力以及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教师和父母容易达成一致。但具体到下个月、下星期或是具体到某一天要学习什么时,他们就不那么容易达成共识了。   “学什么”这一问题部分地依赖于学习者的年龄,也就是说,“学什么”在某种程度上说的是“什么时候学”。从而,发展的性质以及它如何与学习相联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 )发展的性质   “发展”概念包括两个维度:规范维度及动力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