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凝结了教师的思想,智慧、才华,如何备好课已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难题。在备课中,教师应从“精”处入手,做到备精彩段落,备精当之处,备精巧构思.备精确语句,使学生真正能够一课有一得。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 ,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备课。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师要想上好课 ,就得先备好课。那么 ,究竟怎样才能备好课呢 ?有的年青教师认为只要熟记了语文教学法的有关备课理论 ,诸如“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 ,就可以备好课了 ,其实并非这样简单。从书本理论到实践工作是有相当距离的 ,尤其是语文教学备课这项复杂而又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要将书本理论转变成实际工作的能力 ,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年来 ,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师备课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 ,发现有不少年青教师在语文备课的教学环节存在这样或那…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进行的,实行“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使语文教学科学化系统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果不是从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高度着眼,科学地确定每课教学的一得,安排各学年的“得得相连”,就会使“一课一得”成为一  相似文献   

4.
如何备“问题设计”——实施单元教学备课一得□福建上杭县蛟洋学区邹潮林实施单元教学过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备好课,就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问题”。现就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问题”设计,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认...  相似文献   

5.
一、坚持集体备课,认真开展“说课”活动。 教好课要从备好课开始。抓好备课是开展好语文教研活动的“龙头”。如何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专长,搞好语文教学,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在提倡每位老师独立钻研教材,考虑两个实际(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认真做好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还特别坚持了集体备课,利用了“说课”这个“法宝”。所渭说课,即是在集体备课时,事先确定各篇  相似文献   

6.
与初上讲坛的教师谈备课吴忠师范赵英奇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要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初上讲坛的教师要学会备课。一、备学生教学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必须针对学生备课。有的教师说“备课必先备人”,这是经验之谈。对新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和掌...  相似文献   

7.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师备课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备课不仅要重视“三备”,还应关注自身准备即“备己”。备课“备己”是教师学习、反思、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清醒认识、深刻理解,并积极主动地加以实践,提升自己并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发展。一、教师备课“备己”的意义阐释1.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新观念,转变角色,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灌输作…  相似文献   

8.
1说课、备课和授课概述 1.1“备课”概述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在授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环节,它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三个重要部分.备课是静态的工作程序,是教师钻研课标和教材以及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独立思维活动.备课的必要性虽然在理论上是“人人皆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  相似文献   

9.
吃透“两头”上好思想品德课所谓吃透“两头”,就是指教师必须吃透学生思想和教材内容这两头,认真备课,把备课和备人结合起来,做到备课先备人,备人先备思想。吃透学生思想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教学有针对性。如,教学《谁最美》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调查、访问。课堂教...  相似文献   

10.
“备学生”是由来已久的备课准则,但是,综观现在的小学语文备课现状,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却被一些教师忽略甚至遗忘。下面笔者罗列几个“备学生”中的不等式,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教师“细读”≠学生解读时下,“文本细读”作为一种备课策略备受推崇。研读文本确实是语文备课的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适应压缩学科课程,增加活动课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呢?实践告诉我们:采用目标教学法,优化教学目标是提高中师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标教学法一般包括确定目标,制定措施,认真实施,最后检查是否达到目标等环节。目标的确定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完成,目标的实施在课堂上完成,目标的检查则可在课后进行。中师语文如何运用目标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呢?一、根据大纲要求,认真备课,优化教…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课一得"是指胸有全册,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课一得"理念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落实是突破传统教学内容杂乱无章、蜻蜓点水等弊端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从教学整体出发,秉承"减法"原则的同时,做到精准预设,聚焦教学重点,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实现高效扎实的语文课堂。一、学情入手,注重目标"一得"对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情永远是教师教学目标设定的出发点,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和现有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重视课前备课 深化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堂好的数学课,得益于老师课前大量的准备、组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备课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相似文献   

14.
陈恩华 《学语文》2013,(5):68-68
一、“同课异构”:对问题本身的追问“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课程,用不同的方法、形式完成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同”的是内容。“异”的是方法、是形式。但是,笔者认为,对该问题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同课”之“同”不仅包括课程内容栩同,且应包括相同学生群体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一个教师在面对不同群体的学生时,  相似文献   

15.
张丽华 《学周刊C版》2010,(10):181-182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千变万化.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使学生喜欢你讲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即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上课是关键,那么备课是基础。怎样备好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的传统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听着、答着犯困,便或玩、或打盹,或者思想开小差,于是大家在教改中大声疾呼: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改变被告诉、被灌输、被训练的地位。怎样改变 ?我们想出的一招就是:“换个思路备课”。比如教《太阳》这篇课文,老师备课不是像以往那样备自己讲的内容,也不是备自己“问”哪几个问题,而是想,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读懂,还要提出自己乐于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备课时备了这样一个自学提纲在课堂上出示:   1自读课…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关键是上好每一课,提高每一课的教学质量。如何上好每一课呢?我的体会是:讲练结合,注重实效,“一课一得”。所谓“一课一得”,就是以作文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以写促读,以写促讲:基础知识,讲准讲精;思想内容,画龙点睛。就是说,“任凭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不搞面面俱到。教师每一课要“讲”在点子上,“引”在关键处,学生练在写作上,运用在实际中。  相似文献   

18.
语文备课“三步曲”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子弟学校刘爱琴怎样教好语文,这是语文教师常在探讨的问题。要教好语文,首先要备好课。如何备课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语文课备课的“三步曲”:即先当“学生”,再当“作者”,然后联系实际,设计教案。一、当...  相似文献   

19.
作业,本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处理不当,教师反而被它捆住了手脚——80%以上的空课时间要用来批改作业。钻研教材、备课的时间所剩无几。为扭转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我从八○年起,对中、高年级语文作业的批改作了几点改革。识字作业,精简批改课文中的生字往往是教一课,写一课,默一课,教师要批改拼音、写字、默字三种作业。四年前,我开始采用“分散自学,集中默字”的方法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默。课堂检查自学效果,当堂集体纠错订正,不再批改拼音和写字两种作业。教完一组(约三至五课),集中默字,一次批改,不再默一课,改一课。  相似文献   

20.
在新教材实施中,语文教师应怎样备课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探讨的“焦点”。因为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笔者认为: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备课应该和新教材所体现的格调一致,体现创新、增效、实用、减负的要求,以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一、改变观念求实用目前的评价机制普遍认为:教师写了教案就备了课,未写教案就没有备课;通过校园网选用网上教案是“偷懒”;同级同科目的集体互动而写成的教案为“雷同”或“抄教案”。这样检查评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明显地滞后了,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