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中差生逆反心理的预防王金柱,曹玉平逆反心理就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而来的消极态度和情绪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产...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角度讲,“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阙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也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学生一且产生逆反心理,随之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产生严重对立情绪。中师阶段,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本来两极分化就严重,倘若差生再产生逆反心理,那就将极大影响物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角度看,“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也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学角度看,“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也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  相似文献   

5.
增强学习兴趣,防止产生逆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条件。一、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逆反心理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的体验。也即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更容易在大学生中,特别在学某门课中出现。因为,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在初中生中占有相当比例,尤其是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即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种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后进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出现逆反心理,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产生严重对立情绪。目前,中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29):161-162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发现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极不合拍。  相似文献   

8.
<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也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有的甚至产生严重对立的情绪。鉴此,语文老师切不可掉以轻心。如何防范呢? 1、培养差生的自信心。我们常说,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教师外因作用不可忽视,对差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老师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平日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时多鼓励这些差生,帮助他们树立“能够赶上去”的信念,在具体做法上,则降低标准,创设条件,让他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徐羽 《四川教育》2012,(2):95-95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体在一定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怀疑或抵触的情绪,并体现为与常理相悖的逆反举动。对初中生(十二三岁至十四五岁)来说,其逆反心理表现最为突出,如不及时纠正,将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对一生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潘建生“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有悖常理的行为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学生常有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故意触犯校纪校规;因厌恶某人便故意跟某人唱反调;因好奇便故意去做别人已作出禁令...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在农村高中学生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不论对什么事什么人都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对长者的言语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对乃至反抗;对思想教育及遵纪守法持消极、蔑视、对抗态度等等。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的反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就是心理学上所指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本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地疏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指人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或行为产生反感情绪,意欲做出与常理相悖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心理上表现为厌烦、厌恶、反抗和对立:行为上表现为拒绝接受教育,不愿执行合理的要求,故意对抗,行为上具有对立性、抵触性、放任性的特点。逆反心理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陈永钢 《新疆教育》2012,(10):62-62
体育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非典过后,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也越来越强,因此学校的体育教学,学生的健康教育变的由为重要。但目前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厌学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之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体育锻炼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也会随之产生,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做出与该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常有的「逆反心理」表现为:因厌恶校纪校规便故意触犯校纪校规;因厌恶某人便故意跟某人唱反调;因好奇心便故意去做严禁做的事情。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观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正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特殊阶段,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日益强烈,他们往往对周围的人和事持批判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考虑问题还不够成熟。所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学生心理状态失衡,造成对某类事物的厌恶反感情绪,而导致与该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态。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而表现出的“反教育”心理。此种心理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正常工作,须及时进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生心理欠成熟的自身因由,同时也与教师疏导不够及时有力或引导方式欠佳有关。因此,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心须坚持循序渐进、谆谆善导的原则,突出五要,进行综合治理,切实把正面灌注和耐心疏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初探王景赞(南康县教研室)心理学家指出:逆反心理是表现为个体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排斥、厌倦、反感、厌恶的情绪,从而做出“逆反”的举动,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中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指人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种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从而采取逆向的态度以及对外界的劝导作出背道而驰的举动。这种心理状态在六年级学生中表现较为普遍。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对学习就产生消极态度。鉴此,老师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本文就六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谈谈粗浅的看法。一、六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1.好奇心的驱使。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事实说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小学高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表现为个体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排斥、厌倦、反感、厌恶的情绪,从而做出“逆反”的举动,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