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方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有效地通过"问题",引领并促成学生从知识层面走向思维深处,理解数学内涵,感悟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
“量问题”是在化学启蒙教材或试题中涉及数据、含量、量大小关系的一种学习情景.结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列表梳理并例谈典型“量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启迪学生的化学思维,促成学生的化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精心架设探究路径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几个学生熟悉的,逐层递进的有价值问题为引领,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活动的舞台,给学生架设一条思维探究的路径,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数学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从而促成教师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尽量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如何设计、组织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氛围,而不只是仅仅提供获取知识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何庆敏 《甘肃教育》2013,(20):83-83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可以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积极思维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计算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STEM项目式学习以真实的工程问题情境为切入点,以工程项目设计与制作为驱动,让学生经历“思考—行动—反思—再行动”的设计活动过程,与计算思维活动具有相似性和协同性。本研究以恒温箱项目设计为例,探索了在STEM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生智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所尝试的协同性学习角度出发,试图探索出一条培在思维品质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协同性学习的形式、特点、条件、功能与效果等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育重在促成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历史学习和人文素养提升都极具意义。就历史学习而言,学生只有具备创新性思维,才能自主分析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升历史学习兴趣与获得自身学习水平的提升。本文将从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创新性思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中物理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清楚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在创新视角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问题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历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生物学科的特质决定了问题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以问题教学来激活初中生物课堂,教师要运用好问题的类型,掌握好运用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中笔者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出发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通过以下四点进行讨论:(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自觉性;(二)适时点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三)引导联想,促成思维的运动性;(四)变化习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相似文献   

14.
杨会军 《甘肃教育》2010,(11):52-52
一、创设情境,从发现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当进行"设疑",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 ,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离开了思维活动 ,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思维主体———人的内部条件中“问题情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 ,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并提出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 ,更是思维的动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主线 ,以提问及解答为主要形式 ,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为目的来组织教学流程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中笔者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出发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疑问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启迪学生学习思维。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它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促成学生物理知识技能的提高和身心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提出问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理解是有层次的,理解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由之路.复习课是促成学生双基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若能适时培植问题的"生长点",便能激发学生感悟,引发迁移,促成问题的反思,让问题的理解步步深入,酝酿出思维的"发酵点",让解决问题的灵感一触即发.现以2012年我市中考压轴题解决的教学设计和生成为例,谈谈复习课中如何有效培植问题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推动力,在问题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在促进思维深入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问题开展教学,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让他们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打造高效的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