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100页有一个演示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实验,如下: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 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实验现象说明,有电荷通过金属杆从验电器A流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了电.也就是说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 ( 2 0 0 1年 3月第一版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 4 7面“电流”一节中的导语这样表述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和 B,使 A带电 ,B不带电 (图甲 ) .用金属棒把 A和 B连接起来 ,可以看到 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 ,B的金属箔张开 ,最后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相同 (图乙 ) ,这表明验电器 B也带了电 ,有电荷通过金属棒从 A流到 B,也就是说 ,用金属棒把 A和B连接起来时 ,金属棒上有了电流 ,但这种电流是短暂的 ,不是持续的 .”图甲图乙笔者认为“有电流通过金属棒从 A流到B”,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 …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电路》一章第三节《电流》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图甲)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相同(图乙),这表明验电器B  相似文献   

4.
题目让装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带上正电,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变小.由此可见验电器原来().(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出)可能带负电错解(C).分析验电器是利用电荷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制成的.当验电器带上一定量的电荷后,两金属箔困带上同种电荷相斥而张开一定角度,这时金属球A与验电器金属球B接触,若验电器B原来带负电,A、B球接触后,中和了验电器部分负电荷,金属箔张角变小.若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当A球与之接触时,电荷的迁移有三种可能:①正电荷从A球移向验电器…  相似文献   

5.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制成了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这种仪器叫做。(93年上海市)2.用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因而带电,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因而张开。(91年吉林省)3.用一个带电小球去靠近另一个塑料泡沫小球,如果出现现象,不能断定塑料泡沫小球是否带电;如果出现现象,可以断定泡沫小球一定带电。(91年四川省)4.有A、B、C三个带电体,已知A带正电荷,将A、B、C依次与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的箔片第一次张开较小角度,第二次角度继续增大,第三次角度变小,由…  相似文献   

6.
验电器是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例如,直接用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杆下端的两片金属箔依然下垂,表明此时玻璃棒或橡胶棒不带电(如上图)。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便张开,表明玻璃棒或橡胶棒带有电荷。箔片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带有同种电倚互相排斥而推开的。那么,验电器金属箔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电流”一节,课文开始安排了“图4-5有暂短的电流通过金属棒的实验”.该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因此,若能做好该演示实验,就会为本节课的讲述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演示的能见度极小,学生根本看不见文中所述“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相同(图4-5乙)”的效果.无明显演示效果的实验,使相当多的教师只好改演示实验为讲解实验,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1近反远同在静电感应现象中,离产生感应的原电荷较近的导体,所带电荷与原电荷电性相反,离产生感应的原电荷较远的导体,所带电荷与原电荷电性相同,如果有一端接地,则接地端为远端.如图1、图2所示,A为近端,所带电荷与C相反,B为远端,所带电荷与C相同.例1使用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打开.图3中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图3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时,在验电器上感应出异种电荷,验电器的顶端为近端带正电荷,金属箔片为远端带上负电荷.故B选项正确.2串反并同在动态电路分析问题中,如果一个电阻的…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摩擦起电的实验中,传统的金属箔验电器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检验电荷的电性,且实验效果不明显。现笔者介绍的验电器可弥补这一不足,且声光并茂,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2种电荷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图1所示,6只三极管分2组组合,等效于2只  相似文献   

10.
1 例题选断 例1 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A带正电,B带二倍于A的负电,C不带电.先使B、C两金属球接触,分开后使A、B两金属球接触再分开.则三个验电器所带电荷的情况分别是  相似文献   

11.
考点1:电荷问题解这类题时,一定要抓住“电子的转移”这一原则,用“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正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的思路进行解决.例1如图1所示,用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一定的角度,那么  相似文献   

12.
电路·考点复习·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1 物体有了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者说 ,带了电荷 .根据此性质可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 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叫做摩擦起电 .3 电荷有种 ,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4 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的仪器 ,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 ,金属箔由于而张开 .5 叫做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6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叫做 .7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 ,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 ,…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教学中,通常采用下面方法做静电屏蔽演示实验,使带正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的箔片就张开,这表明验电器受到了附近的带电体形成电场的影响。如果事先用一个金属网罩把验电器罩住,再让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的箔片就不张开。这个实验固然能够很好地说明金属网罩具有屏蔽作用,但此演示在课堂上成功率低(气温及空气湿度影响较大),再加上验电器的  相似文献   

14.
【知识要点1 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___ 锄裹羁 荷从一个物体__ 荷___· 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 轻小物体的 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 .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 起电. 2.自然界中只有 电荷,人们把绸子 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_电荷,把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_电 荷.同种电荷互相__,异种电荷互相___. 3,实验室里常用一种叫做__的仪器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当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 时,就有一部分电荷__到它的两片金属箔 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_____而张开. 4.电荷的___叫做电荷量,简称电…  相似文献   

15.
刘英斌 《中学理科》2005,(11):39-39
现行高中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十三章第四节《静电屏蔽》内容中,对有关静电屏蔽的演示实验是这么描述的: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的箔片张开,表明验电器受到了外电场的影响.然后,用金属网罩把验电器罩住,无论带电球在罩外怎么靠近,验电器的箔片也不张开.这表明,金属网罩能把外电场挡住,使罩内不受外电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构造有差异 最常用的金箔验电器,它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最简单的仪器,在玻璃瓶口处有一橡胶塞,塞中插一根金属杆,杆的上端有一金属球,下端悬挂一对金箔(或铝箔).当带电体与金属小球接触时,箔片因带同性电荷相排斥而张开.为了避免气流的影响,金属棒和箔片封闭在一个玻璃瓶中,棒与瓶间有绝缘材料相隔.  相似文献   

17.
一、填充题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它们是__,__.带电微粒所带电量的最小值是__库. 2.当用手接触已带电的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时,下面的两片金属箔就带__电荷(填同种、异种),金属箔片将__. 3.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__电压,不高于__伏的电压是安全电压,安全用电的原则__和__. 4.几个不同电阻并联时,如果其中一个电阻突然断路,则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值将__.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 1 7面的一幅插图如图1所示.在讲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此图欠妥.图1笔者认为,图1甲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先把金属导体A和B分开再移去带电球C后,图1乙中由于导体A、B相距不是很远,异种电荷相吸,因此导体A和B上的净电荷分布应该向近端靠拢,而不是像图1乙所示.为了验证这个问题,笔者反复认真地做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发现先将导体A、B分开,这时导体A、B两端的金属箔片的排斥效果依然很强;但移去带电球C之后,导体A、B两端的金属箔片张角迅速减小,表明箔片之…  相似文献   

19.
一、器材:如图,A是紫外灯,B是锌板(可取电池的锌皮),C是泡沫塑料,D是验电器。另外有一根有机玻璃棒和一块丝绸。二、方法: (1)不接通紫外灯电路,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把带正电的有机玻璃棒移近锌板(不要太近,以免放电)。由于静电感应,可观察到验电器箔片张开,移走有机玻璃棒,可观察到验电器箔片合上。这说明此时锌板不带电,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电。  相似文献   

20.
做静电学实验须讲究:绝缘性能好,仪器干燥清洁,空气干燥纯净,不发生放电,操作熟练。本文结合具体实验过程谈点看法。 1.用法拉第圆筒做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的实验,先使有绝缘柄的金属球e接触已带电的C的内表面,再使球e与验电器A接触时(如图1),A的箔片应不张开,但有时却张开了。此系放电所致,C的内表面本不带电,e当然不能把电荷搬到A上,但e与C筒口之间的放电,却使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