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艺节目热潮涌动促使"CP文化"从一个小众宅文化逐渐成为娱乐节目的流行现象,关于"CP"的话题量、报道量也居高不下,形成"CP文化"的"媒介奇观".本文主要在"媒介奇观"视野下从社会心理、文化环境、媒体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和归因,对其进行反思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赵倩 《声屏世界》2017,(1):38-39
随着《爸爸去哪儿4》的回归,与"父亲"有关的亲子话题再度升温.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父亲"在家庭中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从"游离在家庭之外"到踏上"归家"的旅程,从毫无经验的实习爸爸到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奶爸,"父亲对家庭的回归"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从"爸爸系列"(《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闪亮的爸爸》 等)真人秀节目对"父亲回归家庭"的演绎中,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社会对这一回归的期盼与认同.  相似文献   

3.
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文化现象一度成为传媒界宣传报道的重点,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作为"三俗"样板在经历停播、整顿、改版开播的周折之后,逐渐淡出了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圈;红极一时的马诺"拜金",闫凤娇"艳照门"事件也逐渐远离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话题可以淡出,事件可以远离,但是这些事件留给社会的负面影响还在继续蔓延,尤其是带给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的影响更为久远.  相似文献   

4.
蔡骐 《当代传播》2003,(5):32-33
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疫情,人们与之的抗争,并最后取得抗"非典"的胜利.新闻传媒的表现从事件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关注.媒体在"非典"带来的危机中的责任与义务是什么,信息的传播如何才能做到公开透明,这些话题都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然而,"非典"时期的另一个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5月份"非典"流言突然大规模扩散.虽然由于政府与媒体很快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流言迅速被遏止,但是对这一现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反思,无疑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各种"粉丝"现象可以说成为了一幅值得人们观看的文化风景,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已经扎根于我们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了.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唾骂和追捧都是不正确的;审视它,观察它,掌握它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引导它成为社会文化的进步力量.本文从"粉丝"症侯和"粉丝"文化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提出了"粉丝"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我们应该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因其普遍存在于校园,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大多涉及未成年人,话题极具敏感性.因而媒体报道的内容、角度和方式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06至2016年《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关于"校园欺凌"的报道,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总结其报道特征,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幸福难说今年以来,"幸福"再度成了人们的热议话题。全国"两会"前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70%的民众觉得幸福。但这个数字随即遭遇不少的质疑。  相似文献   

8.
安平 《今传媒》2007,(11):74-74
(本刊讯记者安平)传统文化的勃兴,为广告界提供了从传统文化角度探讨广告的契机。2007年10月20日,由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研究所主办,陕西省传播学会和陕西省广告协会协办的"中国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广告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管理机构的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广告与传统文化、广告教育、陕西广告业现状等话题。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作者、出版社(包括非民族类)进入到了"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领域,为繁荣"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以及新的思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民族类出版社的非民文图书出版业务如何融入市场也将是下一阶段出版事业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围绕"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的话题一时成为了关乎民族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一些兄弟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就如何拓宽"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思路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又是个要不断补充的话题。说它是老掉牙的话题,是因为有些人早就对此有了界定,说"电视文化是娱乐文化","电视文化是消遣文化","电视文化是快餐文化",甚至有些文化人煞有介事地说"电视你还要糟蹋什么"!"文学千万别嫁给电视"等。说它是个要不断补充的话题,是因为它在各个领域区别、彰显、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杨树标 《浙江档案》1999,6(5):15-17
"五四运动"的纪念,在今年是第八十个年头了,似乎每年的纪念活动(逢十更突出)都要挖掘什么新的意义,寻找新的话题,这就不免使人们产生误解,好象中国历史上的这场运动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是游离的,是"万能"的.这是对"五四运动"的曲解.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两会”期间,名演员、全国人大代表赵本山的“限制娱乐新闻恶意炒作”的提案颇受瞩目,一度成为热门的娱乐话题之一。净化化娱乐报道,提升报道品位,还广大受众一片新闻净土,无疑是当前亟待正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把"超级女声"现象作为当今"后现代"大众娱乐文化的一个"范本"来加以观照,对其"成功"因素与利益动机、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等进行某种深层文化解读,尤其对这一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精神情感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作用加以分析思考,以求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健身的观念已经进入人们的意识之中,特别是现代爱美女性普遍追求骨感紧实的身材,减肥现象也是愈演愈烈.健身观念的转变、健身消费的增长也促进了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各类运动塑身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利用微博进行"减肥文化"宣传的营销号更是不在少数,这些活跃在微博平台上的意见领袖和舆论一起推动着"减肥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迸发新生,引发减肥热潮.关于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瑜伽、普拉提等等一系列的运动减肥话题,甚至捎带着减脂期的饮食文化也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并呈现出极其丰富的状态.减肥这一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选择方式也更加细化,既强烈反映着新兴的社会文化,也为商家提供了大量的商机.本文将新媒体环境与减肥文化现象两者结合,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基于受众行为来讨论减肥文化传播兴起的特点,并对微博营销号"减肥明星赵某某"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球村"还是"全球化"?--解读今天的传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凌 《当代传播》2003,46(3):16-19
近些年来,以电视直播技术、通讯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以此为基础,全世界的信息传播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我们要用一些关键词来说明今天的传播环境,"地球村"和"全球化"无疑不会被遗漏.在不少场合和文章中,甚至常见到二者混用的情况.全球传播、咫尺天涯、全球一村,在一些乐观主义者眼里,传说中的大同世界似乎已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而得以实现."电子信息瞬息万里,使全球生活同步化;全球经济趋同、整合,游戏规则走向同一;网络生活统一;时空差别不复存在,昔日遥不可及的海角天涯刹那可达.谁不说这就是弹丸之地?"①"数字化科技可以变成一股把人们吸引到一个更和谐的世界之中的自然动力.②"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信仰与思想,从未谋面的人们在无限互联的网络上将心灵拉近.  相似文献   

17.
"直播"是近年来的热议话题,自2016年"直播元年"至今,人们对"直播"的讨论只增不减,随着技术与市场的发展,直播的形式不仅变得多样,其功能也被无限放大."电商直播"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茶,为争夺中国市场巨大的购买力,国内外品牌争相蜂拥.在这"购买力"背后,是资本平台的蓄力、主播的卖力以及受众的"无力".只有搞清楚三个主体...  相似文献   

18.
"范跑跑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跑跑事件"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引起全民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沉默螺旋"理论很难加以解释,反而显示出了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从"范跑跑事件"出发,旨在从网络特性、社会环境、中坚分子三方面出发找出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是权利意识普遍苏醒和网络传媒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网络传媒凭借其特有的属性,在现代社会中与公民不断增长的民主意识完成了天然对接.近年来,媒体高度关注、民意广泛介入审判的个案时有发生,许多网友义不容辞地充当起法官的角色,这种群体性参与司法的活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全民法官"现象.如"躲猫猫"事件、"梁丽案"、"杭州飙车案"、"罗彩霞案"、"邓玉娇案"等,在网络中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从而引发了"全民法官"现象.应该看到,这种"全民法官"现象,是指民众为了某种相同或类似的目的,自发地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的信息,制造舆论或发表评论,以实现司法诉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有着几千年封建文明的中国,自古以来对于"性"就感觉敏感和羞涩,认为"性" 是不登人雅之堂,令人望而止步的话题.宋代有程朱理学的禁欲之说,"去人欲,存大理",对"性"问题的保守和控制可谓达到了极端的程度.新闻媒体对同性恋、艾滋病忠者、性工作者、变性人、未婚同居、单亲妈妈等一些对"性问题"的报道蜕变,影响人们的思想逐步的放开,促进社会观念的宽容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