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顾去年中国出版界的情况,出现了两个令人注目的动向,而且这两个动向有可能继续成为今年重要的课题。一个动向是,去年一月成立了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新闻出版署。另一显著动向是,开展了以出版界为主的,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图书评论和推荐优秀图书活动。这一活动展开的标致是在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嬗变看当前出版集团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缘起 目前,出版集团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纸面上的东西,而是实际存在的一种文化企业形态。还有更多的出版集团在组建过程中。出版集团是我们中国出版界在世纪之交出现的最重要变化,有可能使中国出版事业以更快的速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出版学会创建于1969年3月14日,它在日本出版界内众多的协会团体中,是个成立较晚、却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组织。造成这个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其它协会团体相比,出版学会是一个不带任何商业性质,致力于专门研究出版学这门科学的学术性团体。它的主持人及其主要成员,几乎都是日本出版界的著名活动  相似文献   

4.
出版界对集团化建设有一种不可低估的抵触情绪与消极态度,个中原因恐怕有二:一是组建出版集团是一种由上而下的行政性任务,由于关涉出版利益的重新分配,很多出版社对组建集团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希望不加入集团;二是已经组建的出版集团并没有很好的业绩表现,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期盼中的希望,做出表率,反而在不少方面造成了混乱。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转变之年、起步之年、改革之年和转型之年;是科技出版社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之年;是贯彻“十二五”规划,迈向“十二五”的起步之年;同时,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推动和组建大型出版集团的推进,将迎来出版界的一个新的改革之年;而传统业态向现代出版业态的加速转变,决定了新一年也将是一个转型之年。  相似文献   

6.
业界博览     
组建出版集团应处理好几个关系目前组建出版集团成为出版界的一个热点,但组建集团应注意正确处理这样几个关系:1.出版业与大统一的关系。仅仅用行政手段把出版社组合成集团,既缺乏合力与生命力,也容易拖垮优质资源。由于这种集团没有真正实行政企分开,就不能打破行政保护的格局,也不能通过竞争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2.大集团与中、小出版社的关系。要有一批大集团和一些有特色的中、小出版社同步发展,中、小出版社可以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竞争新格局。3.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的关系。既要追求一…  相似文献   

7.
出版多元化经营战略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在出版界有一种经营提法很流行:出版多元化.特别是近两年,为了应对加入WTO之后的新竞争形势,不少省份的出版业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之下纷纷组建出版集团,意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走集团化之路.未组建集团的出版社也提倡多元化经营,力图通过开展多项业务,拓宽经营范围,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相似文献   

8.
强化制度落实,建立图书质量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质量是出版界多年来的一个老话题,只是"人人都知质量重要,提到发展就会忘掉".许多时候,只有出了重大的质量事故,人们才会想起来,平时并没有把质量管理纳入到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最多也只是把质量当作一项软性工作对待.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图书品种大扩张的同时,我们的图书质量却呈下降的趋势,"无错不成书"几乎成了出版界的家常便饭,连一些出版界的"百年老店",也存在以往少见的质量问题,他们甚至也要学着汽车制造业的"召回"制度,召回一些有质量问题的图书.可见质量问题的严峻程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2005年五大出版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出版界来说似乎是沉寂的一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措,没有出现让人特别感到兴奋的热点,但出版界发展的方向并没有动摇,改革探索并没有止步,管理的力度也在加强.当前中国出版业正处于十字路口,就像一位出版界权威人士所言,出版业进入到了一个"拐点".作为一个处于第一线的出版工作者和不断对出版改革和发展进行理论思考的学者, 2005年有几个出版关键词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这里我把它们梳理一下,供业界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对“策划编辑制”的界定策划编辑制作为一种出版新理念,引起了出版界极大的关注。不少业内资深的人士大声疾呼: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选题策划、建立策划编辑制是出版社的根本出路。加强选题策划、建立策划编辑制无疑是很重要的思路。然而,对策划编辑制这一个出版界...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转变之年、起步之年、改革之年和转型之年;是科技出版社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之年;是贯彻十二五规划,迈向十二五的起步之年;同时,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推动和组建大型出版集团的推进,将迎来出版界的一个新的改革之年;而传统业态向现代出版业态的加速转变,  相似文献   

12.
卢宁 《出版科学》2009,17(4):11-16,10
外向型教材的出版现在已经成为出版界一个热点,但一套教材编写是否成功,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质量。对于外向型教材的编辑而言,编辑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问题:政治把关、文化差异与翻译技巧。这三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是衡量一套外向型教材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出版集团该如何做好版权贸易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是中国出版界改革的标志年,除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改革试点集团进入新体制运营外,各地出版机构也相继步入资产重组、组建集团的改革快车道中.新组建的出版集团全力推进新型体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向着集约化经营迈进,形成了出版航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之后,出版界与其他行业一样,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浪。热的焦点是出版产业化、集约化,组建大型、超大型的出版集团,实行规模经营、形成规模效应。“造大船,出远海”的呼吁不绝于耳,组建集团的探讨屡见报端。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集团化忧思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环境下组建起来的出版集团,无法成为一个开放性产业体系下的市场主体,一元化产权结构根本实现不了政企分开,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法人财产制度。我们之所以要组建集团,是因为相信集团比单个出版社或书店更有效率,但目前我国出版业集团化的优势主要来自对关键资源的垄断,以及在某些项目上造成竞争对手的进入壁垒。出版界对集团化建设有一种不可低估的抵触情绪与消极态度,很多出版社甚至希望不加入集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图书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这部图书是国家社科基金的一个重点项目,它的问世,填补了出版学科发展的一个空白,是出版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值得热烈祝贺.应当说,新闻出版总署也因此为中国出版事业和出版学科的繁荣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做了一件功不可没的好事.<中国出版通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甲:前个时期出版界对“出版集团”热乎了一阵,最近由于“翻牌公司”的出现,人们开始以怀疑审慎的态度,检验其得失与成败,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出版集团如何面向和适应市场,我们可否探讨探讨。 乙:对。这确实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出版集团的组建是一种市场行为,这是首先要肯定的。由于多数出版集团的组建是在原出版总社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五花八门的电子图书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中,一个恼人的问题是电子图书应该如何定价.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中国出版界流传一个说法,指美国出版业有一个行规,电子图书的定价不可低于纸质图书的6折,并称这是美国出版业的底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版界渐渐走出国门,国外出版商也迅速向中国市场渗透,版权贸易已成为沟通中外出版界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我国出版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国际经济贸易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最广泛而持续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0.
商业社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个和企业关系密切的人群,他们有个共同的商业名称——代言人。如今,出版界也开始邀请演艺界及社会知名人士为出版社、为图书担任形象大使,以这种独特的形式向社会展示出版社的形象,推介自己的图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反响。到底形象代言人介入出版界,能带来什么?出版界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