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在内容和结构上将课文分为两类,把独立阅读课文从语文教科书中剥离出来,单独编成“自读课本”,与教科书配套使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阅读量,而且拥有了阅读的主动权,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的课外读物匮乏,有了自读课本,就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下现行各版本语文教科书都编写了与之相对应的自读课本,每册教科书配一册自读课本.例如北师大版小学(1-6年级)语文教科书配有12册自读课本,每学年上学期的读本均是以"太阳"为标题--<种太阳>、<心疼的太阳>、<追赶太阳>等六册;每学年下学期都是以"地球、大地"为题目--<大地妈妈和她的小姑娘>、<啊!中国的土地>、<都是地球的孩子>等6册.目前,与人教版初中(7~9年级)语文教科书相配套的自读课本也已经编写出版了5册,它们分别是<翻过那座山>、<大海的召唤>、<白天的星星>、<随鸟走天涯>、<我的家园>.高中语文教科书也都编写了自读课本,自读课本和教科书成为语文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3.
之所以要为语文自读课“招魂”,是因为语文自凑课已经“失魂”。这里的“魂”,是指语文自读课作为主体化的教学载体所应该具有的性质、规律、特点、功能、效用等综合涵盖,是语文自读课本身客观存在的内在属性和外显精神。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除了语文课本外,还配置了自读课本。配置自读课本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词语,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但是,自读课本的作用发挥了吗?目前,自读课本的使用状况究竟怎样呢?”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在每单元都选配两到三篇略读课文,即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已成为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学生自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要加强自读课文的教学指导和训练,使自读课文教学真正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邢安民 《山东教育》2003,(28):34-34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本在不断改进与创新,无论从布局谋篇上,还是知识结构上看都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令教师、学生爱不释手。因此在大阅读课上,语文教师对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语文课本往往非常重视,要求也非常严格。但是语文课本的辅助教材“自读课本”却遭到部分教师的“冷落”,对学生是否阅读“自读课本”不做严格的要求和认真的检查。对于这种现象,我调查了十几所学校的小学教师,观点有以下几种。一种观点认为“自读课本”就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去读,教师不必过问。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周只有几节语文课,其中还包括两节作文。在这仅有…  相似文献   

7.
“自读课本也是课本,它与主要用于课内学习的教科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中的一句话。自读课本与教科书是相配套的,从编写的目的上看,自读课本是为了弥补教科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我提倡把书读"厚",把语文课本读成"自己的书"。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做笔记。开始前我充满激情地鼓动学生:"课本应该  相似文献   

9.
人初中教学已逾八年,八年中换过三套语文教材。所用过的每一本语文课本包括教学参考书我都保存着,因为我觉得这些书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从中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10.
小语第二册《自读课本》学习设想贾恩亮小学语文教学1、课本特点五年制第二册《自读课本》紧密配合第二册语文课本中九个单元38篇课文的教学,安排了九组45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的内容丰富有趣,形式生动活泼,语言简明上口,为小学生所喜爱。每篇文章全篇汉字注音....  相似文献   

11.
学习高一第一册自读课本中的《贝多芬百年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1.导入:课间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上课伊始询问音乐名称及作者导入。  相似文献   

12.
<正>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但往往被忽视,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实施美育呢?一.创境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感知美。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篇目,如《春天来了》、《山峡之秋》、《山雨》、《桂林山水》等,或春意盎然,或秋高气爽,或电闪雷鸣,或清  相似文献   

13.
冯乐华 《现代语文》2008,(8):141-143
现行部分《语文》课本在古诗文的注解中存在着“重义轻音”的趋向,对许多本应以古音来读的字词在教材中不加标注,在教学参考书中亦不加以说明。这一现象引发了一线语文教学的困境,教师们无所适从,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各自为政”。要么认为凡课本注释上未加注读音者,应一律视为“统读音”,主张以现代普通话读音替代古音:要么相信师承的“口耳相传”,对不负其责的注释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要么单枪匹马地上下求索、自行钻研、独立考证。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千秋绝调”的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自选入初语课本以来,评说颇多。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说:“理解本文的关键,是弄清楚王安石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真正的‘士’。”不少同行亦将此列为教学重点之一。我们从教多年,每讲此文时,总觉得这一要求不十分中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要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我们如果将此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弄清王安石心目中“士”的形象为什么不同于当时世人的看法上,则能使他们的思考力得以更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课本中的《离骚》节选,我已执教三遍了,集教后之心得,对于《离骚》一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来,求教于语文界之同仁及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合理利用阅读文本,通过有效的阅读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以课本文本为依托的以读促写训练;以课本内容拓展文本为依托的以读促写训练;以纯课外文本为依托的以读促写训练。用阅读来带动写作.从读书中获得.从获得中运用,从运用中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一个误区,耶就是认为学习语文课本与高考没有多大关系,许多同学认为语文课没学头,语文课学的没劲头,无论基础知识还是作文都不会涉及到课本上的文章或语段。因此,很多同学甚至老师在高三复习中就抛掉课本而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殊不知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陈晓芳 《学周刊C版》2010,(6):197-197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在读上下功夫。读什么呢?首先是读好语文课本;其次是读好自读课本;再次是读好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等教科书。除手头上这三样现成的东西外,有条件的还可订阅《语文报》、《文史报》、《中学生时事报》、《中学生》等报刊,并购买一些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19.
杨建忠 《学语文》2010,(6):47-47
“策勋十二转”是《木兰诗》中的一句,现行的语文课本的注解是:“记功很多次。转,次的意思。”又说“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语文教学参考书和《古诗文选讲》之类的书本译注也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20.
自读课文教学方法浅探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张秋月,李勤无论是中学《语文》课本,还是中等师范的《阅读和写作》、《文选和写作》课本,都把所选课文分为三类:讲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自读课文,是否只是学生简读,教师略讲就可以了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