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可以吸收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父母们做点什么呢?不如创建一个家庭书架吧!阅读对小宝宝的好处真是众所周知。养成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可以让孩子更便捷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养分,还能提升孩  相似文献   

2.
李子勋 《山东教育》2005,(27):61-61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5岁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最大的可能是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存在信息误解,某些不当行为被父母无意识强化的结果。比如,5岁的孩子不喜欢父母忙自己的事,不怎么在意他;而当他犯了一个错误的时候,父母立即增强了他的关注。为了让孩子改变而增多对他的表扬和爱,结果反而使孩子犯罪的冲突增加。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阅读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和老师,希望孩子多读书并养成读书的习惯。的确,阅读不仅关系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关系到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甚至还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家长和老师的一个美好愿望,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  相似文献   

4.
已出版或将要出版的书籍层出不穷,但我们和孩子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高水平的书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因此,这个栏目的宗旨是:为父母推荐书,让父母拥有更现代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推荐书,帮孩子推开了解社会和人生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与未来。今天我们做了孩子的父母,但是我们也是儿女,也是在父母的或有声或无言的教育与影响中长大成人的。当我们今天回忆这一切的时候,那些我们还能够忆起的,也必是刻骨铭心的。把这些记忆中的片段付诸于文字,不仅能让我们体会父母深情,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孩子,做个称职的父母也有很高的价值,因为那是一个人真切的体验,是一种受教育者对教育咀嚼后的沉淀。让我们高兴的是,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很认同我们这个栏目,并提笔写下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清明节到了,这次我们想谈谈如何与孩子沟通死亡这个话题。既然面对死亡无法避免,提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可以帮孩子做一些准备,让孩子更加懂得珍惜,更坚强地面对生活。《家教有方》栏目介绍本栏目由《父母必读》杂志与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合办。旨在帮助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新知、良方.  相似文献   

7.
一谈到读书,父母亲的态度就跟平常不一样了,几乎什么都按照孩子的意思。“吵死了,我在读书,快把电视关了。”或“我要读书,不能帮忙干事。”孩子这么一说,马上就回答:“好!好!”只要孩子肯读书,家长什么牺牲都甘愿。孩子了解了父母这方面的弱点,便把读书当作护身符,向父母提出一切要求。对孩子来说,似乎是生  相似文献   

8.
丁一 《新读写》2014,(1):42-45
一个生命要走向成熟,不是事先设定一个理想,然后通过这个理想的设定者告诉我们的手段去努力就能达到。父母和老师如果有理想,当然是好事,但只能让孩子自己去努力。而不是父母设计理想。或者把自己实现不了的理想让孩子去完成。  相似文献   

9.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0.
父母与孩子是我们《幼儿教育》(家教版)的服务对象,也是本刊的永恒主题。新年起,我们终于把这个主题放大到了刊物的封面上。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一种承诺和责任,这就是:要更加努力地办好刊物,让刊物内容更加贴近广大父母和孩子,让他们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得科学、有益、实用的东西,让刊物无愧于厚爱我们的读者——父母与孩子。  相似文献   

11.
这期的“封面故事”,我们请照片上的“一家子”分别来讲述。父母讲述的是——《写在孩子十四岁时》,孩子讲述的是——“我将永远珍藏这份厚礼”。我们之所以想到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杂志,是因为上海市徐汇中学初二年级组组长程国萍老师的推荐。读了程老师推荐的这封家长写给孩子的信,我们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为我们的家长开一个栏目,让家长和学生纸上交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书面交流显得格外珍贵,我们想为两代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家长们,是否有意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如果你写过,或正准备给你的孩子写信,那么,希望你将信寄—份给我们。等到适当的时候,“两代之间”这一新栏目将在本刊面世。编者  相似文献   

12.
读书是开阔孩子视野、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让读书成为孩子的兴趣。我们的做法是——一、营造一个家庭读书的氛围孩子总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不然就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我相信,在一个举手就可拿到书的环境里成长,很少有孩子会对书籍产生抗拒。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们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少看电视多读书,经常交流读书的心得,谈论读书的乐趣,让孩子从父母的喜悦中渐渐体会到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参与到我们的交流中来了。二、带孩子上书市和图书馆要读书,首先要买…  相似文献   

13.
“童心童眼”是本刊惟一一个直接表达孩子心声的栏目。在这里,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我们,让我们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明白他们为何快乐、为何苦恼。欢迎孩子们踊跃来稿,把这个栏目办得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4.
我们成人所说的休闲,在孩子眼里,其实就是玩。所谓学会休闲,从本质上讲就是让孩子如何玩好。玩,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爱玩本来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让他们玩,从维护儿童权益这个角度看,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因此让孩子们玩好,在玩中把自身的才能挖掘出来,把创造精神充分调动起来,让孩子拥有一个明朗、快乐向上的童年,是父母们重要的责任之一。 本刊组织专家编写的“小学生能力培养丛书”,可以说为孩子们的休闲活动打开了一扇大门。其中多姿多彩的生活相信会给父母和孩子带来许多思路。我们为此编辑…  相似文献   

15.
潘幼萍 《考试周刊》2012,(70):193-193
一个美国教育家,曾对几百个出色的儿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儿童都在小学.甚至是学龄前就已经具有相对独立的阅读能力,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使他们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那么。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要从幼儿时期就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会陪同和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们终生受益,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亲子阅读是特指在家庭情境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书籍的一种活动,是父母和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分享性的、个别化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强调亲子间互动的阅读方式。亲子阅读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有着的特殊意义,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不仅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感到读书的快乐,也能让孩子更早明白事理,同时还能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体会到儿童书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和感悟。那么应该怎么进行亲子共读呢?这是每一个年轻父母都想即可得到答案的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父母看见孩子坐在写字台前读书,心里就踏实,但实际效果如何呢?一味用功就能达到目的吗?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8.
外甥的理想     
“教子有方”是本刊长期开办的一个栏目。在这里,许多父母都写下了和孩子共同经历的成长故事。这些经验不仅让作者本身感到难忘,也令更多的父母从中得到启发和思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参与我们的栏目,写出更多的教子妙方。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学习的责任感。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总是督促唠叨,认为只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成绩。孩子则认为读书只是为了父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一位成功的学生家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他没有为孩子请陪读,也没有请家教,而是尽量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学习,去承担责任。张红的孩子上二年级时,老师每天都让学生回家做一篇口算交上去,而且题要自己出。张红的孩子回来说:“别的同学都是父母给出题,我们怎么办?”张红说:“我们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做。”有一天…  相似文献   

20.
现在许多家长都给我来信,问我相同的一个问题,即孩子在学习时,是否需要父母的“全陪”?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美欣姐姐每个家长朋友都希望自己家庭幸福美满,孩子聪明大方,学有所成。而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是单单靠钱能解决问题的,而主要是靠家长的陪伴和用心。现在有很多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在小学阶段,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读书比较专心,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学习的专注程度就不够。也就是说同样是花钱让孩子去补习,而有的孩子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朋友们,不要把孩子交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