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访三苏祠     
四川眉山市的三苏祠 ,是我国北宋杰出诗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后人为了表达崇敬与怀念之情才改宅为祠的 ,其后曾毁于明末兵火 ,清康熙年间在原地重建 ,遂成今天的规模。如今的三苏祠占地五万多平方米 ,祠内有大殿、堂廊、楼台、亭榭等建筑 ,具有清代民居宅院风格。三苏祠门前有“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楹联 ,点明了苏氏三父子文学家的崇高地位。步入祠内 ,首先见到的是一派古木青荣、修竹耸翠的青幽景象 ,又见处处荷塘 ,绿水环绕 ,青翠迷人 ,颇具自然、朴拙、野趣的古典园林景色。祠内左侧是瑞莲池 ,景色秀丽 ,曾是古…  相似文献   

2.
山石理景仍然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的重要内容,我国古典园林在山石理景艺术理论和技术手法上积累了许多精髓。以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创意设计中常用的山石景观类型:壁岩与峭壁山、石矶、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台为研究对象,以苏州古典园林山石景观为实例,以《园冶》造园艺术理论为主要依据,解析其山石理景的艺术和手法,以利于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山石理景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3.
从造园的艺术角度对川西的历史名人纪念园林做了初步的探索研究.试图通过总结、归纳和分析以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新繁东湖、崇庆罨画池等为代表的川西历史名人纪念园林的布局、植物配置和建筑特色等造园艺术手法,摸索川西历史名人纪念园造园的规律和特点.这对保护和利用川西地区的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促进川西历史名人纪念园的旅游开发,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三苏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苏文化及其家国情怀作了充分肯定。对苏轼治理西湖的经验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确实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可以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决策的科学性、强大的执行力是取得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而“无所愧怍”的初心、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今天的从政者具有多方面启示意义。因此,从苏轼治理西湖“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不但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131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的简要总结和反思,从造园的设计规划角度提出了如何真正发扬"古为今用"扬弃思想的某些认识观点和技术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凝聚着人类向往自然、美化自然、与自然交流的愿望和体验.中国古典园林匠心独运的布局安排、独特意境都体现出古代造园中诠释"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的表现影响深远,对当今造园艺术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清池环园是近代西安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清末驿馆园林,华清池环园布局独特,融汇了南北方的造园特色,是园中之园.通过对华清池环园兴造的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造园目的等的介绍与分析,重点探讨华清池环园的造园手法与技术,以及园内理微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私家园林的艺术高度达到了顶峰时期,其中文人思想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园林建造过程中融入了主人个人的精神、思想和审美观,也结合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文化主流和建筑风格.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至深,透过园林的角度可以完整的体现出来.“天人合一”是园林主人执着追求的目标,自身诗画创作的风格也被巧妙的运用到园林建筑中.对大自然的效仿、对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和艺术精神的融合是我国造园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向前发展.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既无理性思维,也无规则,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两者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三苏祠     
三苏祠,座落在眉山县城西南,占地523000平方米。它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人们也称为“三苏公园”。 三苏祠的大门在公园南面,两侧有一幅隶  相似文献   

11.
岭南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与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园林建筑、山石、水景、植物四大造园要素的营造入手,对岭南四大名园营造手法进行分析,归纳了岭南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水平历经千年历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物我并融的境界,影响了世界各地园林艺术的发展。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论文通过对古典园林景观建筑布局的研究,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形式、造园手法,为现代造园与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三苏祠》2004年第4期,何家治先生在《苏东坡真赞--三苏祠盘陀画像碑》一文中,把三苏博物馆珍藏的明代洪武二十九年(1396)刻石的《苏东坡盘陀画像碑》摄影发表,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盘陀碑》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廊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则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代表之一.本文基于对拙政园等三座苏州园林的详细调研,对苏州园林中的廊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平面形态、剖面形态、尺度、节点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园林中廊的形态,分析了廊在园林空间的整体组织上所发挥的分隔、引导、展现和衬托等重要作用及相应的处理手法实例,提示在当代园林设计中进行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洋  梁颖 《华章》2009,(24)
中国园林理水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园林理水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本文着重筒述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并以苏州网师园的设计为例,展现了理水手法创造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本文主要通过对二者造园思想、布局及构景要素等方面的比较来阐述各自造园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影响颇为深远,对世界园林史与建筑史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受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深深影响的日本古典园林,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与优势,又结合了地域,气候,人文思想等特点,改进创新,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造园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也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可当今的中国园林艺术似乎忽略了一些自身的特色,缺少发展创新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园林艺术。师他人之长以自强,中日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各自的特点及长处,通过对两者在造园手法上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对我国未来园林艺术的发展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三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就其所处的政治文化生态言,三苏的崛起恰逢被称为"盛治"的仁宗朝,仁宗的开阔胸襟和求贤若渴为三苏的出道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在仁宗周围又有一批优秀杰出的贤臣名公主持朝中政务,他们忠信正直,为三苏的崛起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三苏幸遇一批爱才、惜才、有话语权的各级贤臣伯乐,他们慧眼识珠,不遗余力地发现、荐举、扶持、保护三苏,使僻远西蜀的三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便捷的方式名动京师;三苏在欧阳修推行的古文革新中生逢其时,成为欧公摧枯拉朽的力量中坚;而三苏奋厉有为、锐意创新的禀赋素养,则在这一政治文化生态中得到了最佳的滋养升华。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代文人中,苏轼以其融合“三教”、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受到世人景仰。人们往往在他羁留之地兴建楼亭书院,以资纪念。纪念地有许多楹联对他的人生境遇、文学事业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四川眉山城西南隅的三苏祠原为苏氏故宅,明代改为三苏祭祠。宋仁宗景祜三年(1037年),苏轼出生于此。“一门父子三词客”,三苏祠对联如云。下面一联为清人杨庆远所撰,专咏苏氏一门三杰的文章事业、风雨人生:  相似文献   

20.
杜府 《中学理科》2008,(8):16-19
成都:文化古都,大学之城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从杜甫草堂到三苏祠,从都江堰到青城山.这座城市里流传着太多的故事与传说。高楼大厦下面掩映的是古朴闲适的小茶馆。简单的生活后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繁华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