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湖北省宜都市马家店小学开始接收撤除教学点的学生,进行山区寄宿制小学的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马家店小学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山区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方法。 改善条件 学生住得舒心 学校从各方面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⑴学校专设辅导员和保育员各一名负责  相似文献   

2.
藏区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有不同,思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藏区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寄宿生越多,寄宿生的管理问题就越多,这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寄宿生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和谐校园构建的成败,因而要有效保证教育投入,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完善管理体制,让每一个寄宿生健康成长。我校于2009年8月秋季开始,正式建成为一所城郊寄宿制中学。几年来,学校从实际出发,对农村寄宿生的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一、外在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仅停留在"抓成绩、保平安"的低要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已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乡一校”的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大量的农村小学撤并,使乡镇小学寄宿生骤增,且向低龄化趋势发展。而这些寄宿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娇生惯养和社会上不良风气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消极影响,给学校内部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几年来,我校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吴承斌 《教师》2015,(6):114-115
随着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许多边远的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为了读书,那些边远村庄的孩子和一部分留守儿童不得不寄宿在学校,开始过着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他们在学校的时间安排、生活方式、自理自律、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与非寄宿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精细化管理,使寄宿的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福建省长汀县大同中心学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心校,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廷斌 《甘肃教育》2013,(23):18-18
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将农村小学的教学点进行了适当合并,随着寄宿制学校工程的实施,其中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在校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挤占,且内容单凋枯燥,组织管理松散。为了使寄宿制小学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重视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科学地分配寄宿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丰富课余活动的内容,提高寄宿生课余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黄国壮 《广西教育》2012,(13):4+8-4,8
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寄宿生管理成为民族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谈谈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学校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此项工作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寄宿制小学里,寄宿生具有年龄小、自理能力低、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这给学校的管理者带来多方面的新挑战。因此,如何对寄宿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摆在寄宿制小学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此项工作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寄宿制小学里,寄宿生具有年龄小、自理能力低、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这给学校的管理者带来多方面的新挑战。因此,如何对寄宿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摆在寄宿制小学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已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乡一校”的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大量的农村小学撤并,使乡镇小学寄宿生骤增,且向低龄化趋势发展。而这些寄宿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娇生惯养和社会上不良风气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消极影响,给学校内部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几年来,我校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及学校布局的科学调整,乡镇小学生寄宿管理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我校于2007年开始尝试寄宿制管理,目前,我校已经成为一所拥有300多名寄宿生的较大规模的寄宿制小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并且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出现大量的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产生本来就适应了人口增多,学校辐射变大,以及家长越来越忙疏于照顾孩子的社会现实,然而当前各个寄宿制学校的状态参差不齐,对于学生的管理也状况百出,令人担忧,本文针对当前寄宿生课余生活展开几点思考,包括管理层面、内容形式、积极性调动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寄宿学生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生源、家庭环境、文化底蕴的不同,学生在住宿时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陋习,这给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寄宿生的陋习表现,对寄宿生陋习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矫正寄宿生的陋习。  相似文献   

16.
太谷县明星镇东关小学是太谷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共有775名学生,其中寄宿生405人,占学生总数的52%。学校在高度重视寄宿制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和卫生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一日常规”展开训练,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举办寄宿制学校是一项源于民心、归于民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发展民族教育的一种好的办学形式。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逐步推进,千万间校舍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寄宿生数量急剧增多,尤其是低龄寄宿生(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规模也开始呈上升趋势。寄宿生低龄化趋势的出现,对小学寄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低龄寄宿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民族地区需要寄宿的低龄儿童,大多生活在地广人稀的边远农牧区、高寒山区和边疆地区,在求学路上,他们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也与日凸显。如何让这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当前,对低龄小学生寄宿制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在低龄小学生寄宿管理方面,立足于低龄寄宿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实现了学校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寄宿管理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蒙古三个旗县的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寄宿生的超负荷学习和过度管制、生活条件和心理状况不良、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大,学校管理面临困境等。其原因是:未能处理好农村学校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大多数寄宿制学校尚不具备实行寄宿制的"软硬件"条件;寄宿制学校的普遍建立影响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寄宿生的经济补助数量少、覆盖面不足等。对此,应实行农村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的均衡、协调发展,寄宿制学校要超前建设,保证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金需要,加大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扩大覆盖面。  相似文献   

19.
吴新国 《甘肃教育》2014,(10):18-18
正农村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集中办学势在必行,而寄宿制则是集中办学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集中办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对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进行思考。一、要有完善的寄宿生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合理有效的寄宿生管理制度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的规模达到3343.52万人,比上年增加14.5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1.97%。其中,小学寄宿生数为1038.08万人,比上年增加57.11万人,所占比例为10.44%[1]。面对庞大的寄宿生群体,寄宿制对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也逐步引起了教育界重视。寄宿制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办学形式,它对小学生社会化既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寄宿制有利于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的能力、有利于自我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