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恩意识是架通孩子与父母、学生与老师、朋友与朋友、兄弟姐妹之间和谐相处、相互敬爱的重要桥梁,它不仅是一项传统美德,更是衡量做人标准的重要标尺。自古以来,关于感恩方面的名言佳句数不数胜,更有许多的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父母长辈朋友的感恩,比如"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又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不过我们反观当代的小学生,他们严重缺乏着感恩的意识。这一事实不仅点醒了我们,也让我们意识到感恩意识对于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而在当今社会,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日中天,被宠为"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不懂得感恩父母,更不懂得感恩社会、感恩生活。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在懂得感恩父母的同时,健康地成长呢?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重新认识妈妈》这一主题,目的是通过此项活动,教育孩  相似文献   

3.
一一次笔者去新华书店,听到一位服务员在大声抱怨学校"多事","今天,学校又发短信过来了,你看,要求‘搜集孩子每个年龄段的一张照片,并且写上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介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件难忘的事。这将作为感恩教育的材料,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这位家长显得非常"不领情",接着说道:"学校老是给家长布置作业,真是烦死了!"我知道这是学校在做"家庭教育",这并  相似文献   

4.
<正>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感恩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而这种"宝藏"在当今幼儿的身上,却逐渐淡化,甚至缺失……如今大多数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长辈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生活中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自然不会想着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感恩不是"本能",所以"感恩教育"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增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感动中国"的光辉事迹中,张丽莉在危急时刻,为了救护孩子们,凭直觉挺身而出,体现出最具魅力的大爱无疆的纯正师德.陈斌强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以自身的朴实的感恩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而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往往只有自己,很难想到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见到别人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相似文献   

6.
近期,"感恩教育"这个热门话题的温度在校园里猛然升高,有的学校通过创新体验方式激发孩子"感恩的心",有的学校专门通过教师和家长的亲身示范开启"感恩节",还有的学校通过开展写"感恩信"、拍"感恩DV"、送"爱心节目"等活动掀起校园感恩教  相似文献   

7.
一 一次笔者去新华书店,听到一位服务员在大声抱怨学校"多事","今天,学校又发短信过来了,你看,要求‘搜集孩子每个年龄段的一张照片,并且写上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介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件难忘的事.这将作为感恩教育的材料,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这位家长显得非常"不领情",接着说道:"学校老是给家长布置作业,真是烦死了!"我知道这是学校在做"家庭教育",这并不陌生,很多学校都布置这样的"家长作业".  相似文献   

8.
感恩用英文表示为"thanks for giving",转译回中文则是"谢谢给予"。那么感恩到底是什么呢?是接受帮助后的回报,还是简单的口头表达"谢谢"。感恩其实讲的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一种表达,它并不虚无,不可捉摸,而是懂得珍惜和给予,是慢慢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心态。现今,我们的孩子往往骄横,唯我独尊,缺乏感恩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及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懂得珍惜和给予。而区域游戏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限途径。  相似文献   

9.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知感恩,何况人乎?然而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虽有一颗感恩的心,然而却不知如何感恩。即便有些孩子知道应以什么形式感恩,却误认为感恩就是长大后多挣钱给父母。同  相似文献   

10.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让孩子学会感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悟自己的行为,让这个世界多些爱。感恩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成人耐心细致地引导、教育,将之贯穿于孩子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德,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又是一种美德,它应该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的最基本的修养。因此,懂得感恩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孩子更要学会"感恩"。当今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心中只有自己。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幼儿园大班中的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肖德安 《下一代》2013,(7):11-11
近些年来,在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做了大量工作。有的省市还将"学会感恩"写进了《学生守则》,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培养孩子感恩行为,收到了可喜效果。?然而,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的今天,仍有许多孩  相似文献   

13.
邬跃 《中国教师》2009,(24):43-44,47
<正>一、"学会感恩,懂得关爱"是学校德育现实而重要的课题"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被解释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对感恩的字面意思的理解。有学者从理论层面上定义,认为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1]  相似文献   

14.
"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感恩意识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甚至是更年轻的"90后"一代,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他们情感世界的活动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这与其自身性格、当下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解读,我们也可以看到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圣贤自古就教导后人要懂得知恩、感恩、酬报恩德.[1]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6.
《明天,我们毕业》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课,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课,可谓意义非凡。教材编辑没有推荐名家名篇,因为大多名家的小学时光与当下孩子的童年时光已有了"代沟",而是以学生"我"的口吻量身定做这表达"深深眷恋之情"的"最后一课",又可谓匠心独运。是故,这"最后一课"的教学既要言意兼得,又要关注习惯,着眼未来。一、在回忆中感恩每一位孩子的小学六年的生活,都如文中所说"像  相似文献   

17.
感恩教育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德育教育的一种方法,对待他人要有一种感激之情。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进行品德教育要从小开始做起。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性格、品质都是处于正在形成的阶段。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至于孩子在这张纸上书写什么样的人生,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外,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根据幼儿的感恩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根据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性格培养特点,提出相对应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感恩,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有很多人缺失感恩之心。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面对国内外不断涌动的一些所谓的"新思想"、"新思潮",导致我国一些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滑坡。此外,由于许多家长过度溺爱孩子、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导致一些孩子从小就形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行:他们在学校轻视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及老师对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的好孩子。然而,许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爷爷"、"奶奶",这些孩子相对自私、敏感、没有礼貌、不讲道理缺乏仁爱之心和爱心、缺乏感恩的心,不懂感恩,不想感恩、不会感恩,而感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所以,幼儿的感恩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视,成为一种研究的趋势。做好感恩教育,幼儿园和家庭必须要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开展感恩教育的背景2007年3月,盘龙区新迎第一小学全面启动《小学阶段开展感恩教育研究与探索》的课题研究。《小学阶段开展感恩教育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的假设是:小学生是人格教育的关键时期,感恩教育是重要的人格教育内容,系统、专业的感恩教育开始于孩子的认知教育,也是为了给孩子的价值观体系中注入感恩这一重要的人类生存价值观,让孩子从认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