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标准和要求发生了变化,将高中历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化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当今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活化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增加历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程教学的僵化认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借鉴历史、运用历史,通过高中历史生活化重构教学策略,实现历史学科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高中历史生  相似文献   

2.
高中教育模式随着现代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优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越发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明显作用。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适当加强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发掘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建更加高效的历史学习课堂,同时也能改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刻板观念,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完善综合素养。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加强历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要渗透素质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具有充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值得教师关注与思考。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旨在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33):142-143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更是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务之急,而历史学科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当代青少年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引发了人们对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和思考。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研究以及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条件分析,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学生德育教育,以最大限度地积极发挥和拓展历史学科在学科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德育渗透提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渗透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思想教育等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运用历史教材,让历史教学上升到德育高度,使学生不但学到历史知识,更受到德育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一、注意德育目标与因素,有机渗透德育教育1.明确德育目标,有向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其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11):145-146
高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将人文、德育结合为一体,让教师在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发挥出立德树人的功能,这作为历史学科给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由于高中生身心发展并不成熟,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适合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渗透品德素质教育,促使高中生积极健康地成长。下面通过介绍立德树人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立德树人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建构高中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学科目标对于提高历史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历史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学科目标建构策略,促进教与学的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展已经将近十年,在过去主要注重改变观念、重构课程、编写教材、革新学习方式等的基础上,当前应该要更加注重与不同学科的融合性,充分发挥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在人文学科中的核心辐射作用,而在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渗透和融合文学是可能的选择。文章主要探讨了在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渗透文学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所谓跨学科渗透教学 ,就是指在某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同时自觉、有序、有意、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 ,交叉渗透相关知识点 ,编织综合知识、能力网络。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注意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协调、同步发展 ,对夯实基础 ,扩大知识面 ,优化综合能力素质有很大作用。本文以中学物理教学为例 ,谈谈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践。一、跨学科渗透教学的提出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迫使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行素质教育向我们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能拘泥于学科教学的单调封闭性 ,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 ,训练本学科思维能力上。要拓宽…  相似文献   

10.
左秀银 《成才之路》2010,(1):I0016-I0016
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学科与教学评价相结合而出现的一个新领域,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是基础教育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研究目前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弊端及其策略。对我们指导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及其教学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润华 《教师》2008,(20):103-103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使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素质的提高,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应是较高素质的体现者。“3+X”模式推行以来,学科间的渗透更加密切,这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给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加强素质教育,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情境教学法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十分常见的教学手段,注重重现历史场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科特点与知识内容,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通过情感渗透,联合其他教学方式,从而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使学生在和谐活跃的学习情境中,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本文试对高中历史课堂情境创设的意义与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艳丽 《天津教育》2023,(13):168-170
<正>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在强调学科素养渗透的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明确自身对学科素养的精准把握,结合学生素养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知识内容的教学工作与学科素养的渗透工作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历史课堂中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为学生素养的发展和知识的学习提供有效助力,帮助其夯实素养基础和知识储备基础。一、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内涵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方亮 《天津教育》2023,(3):68-70
<正>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热点课题。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教师必须在基础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能力,以真正实现高中历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文章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经济与社会生活》两本高中历史教材为参考资料,结合实例论述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应用丰富史料、渗透人文要素等手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良好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在学科学习中逐步获得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唯物史观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它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承载着历史学教育功能。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必然要求,这需要充分挖掘学科与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劳动教育。本文分析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中历史的学科教学应当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基本目标,全面推进跨学科学习与实践的发展,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水平。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新课程思想作为理论指导,系统地对跨学科学习与实践进行研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模式。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用历史学科相关内容来丰富德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体系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探究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和教学体系对于深化历史教学,推进历史学科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高中历史学科课程知识和教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将对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和教学体系展开探讨,希望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供教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各科教学进行,语文是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它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潜心探寻素质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到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学是以情感人,情为心声,情不自禁,情随课迁.情感教育是宣泄压抑感,迸发激情的有效途径.高中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历史学科的性质使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历史情感教育具有时代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历史教师必须多方面拓展历史教学情感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