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传改革,改革宣传,造就新人”,这是6月7日至12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首次青年报纸工作理论探讨会的主题。来自全国十四家青年报纸的负责同志和编辑及应邀参加会议的代表,围绕这个主题,发表了意见,交流了经验。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钟沛璋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有关新闻改革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还就当前青年报纸的宣传方向、内容和方法,发表了意见。这次青年报纸工作理论探讨会虽属首次,但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
广播记者是新闻记者,但不是一般的新闻记者,更不是报纸记者。他们的作品是通过广播这种特定的传播媒介,向听众进行宣传报道为群众服务的。因此,广播记者的工作与其他新闻记者的工作,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应该有很大的差异。然而,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广播记者,却同报纸记者区别不大,所采写的稿件,从内容到形式,同报纸没有两样,可以在报纸上照登。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同报纸记者一  相似文献   

3.
“我们不少瑞典人对你们的这份报纸有误解,以为这只是一张宣传官方观点的报纸。现在我们了解到贵报在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意见方面也做了大量杰出的工作。”这是瑞典《快报》记者范登尔在参观人民日报群工部后说的一段话。1991年11月25日上午,瑞典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来人民日报社参观。他们作为人民日报的客人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报道:全国部分新闻专业期刊座谈会历时3天,于5月10日在广州结束。据悉,由中宣部新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新闻专业期刊工作,在全国尚属首次,使与会同志深受鼓舞。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办刊实际,交流如何进一步办好新闻期刊,充分发挥新闻期刊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新闻界更好地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 中宜部新闻局局长徐心华主持会议,并作了内容丰富的讲话。 出席会议的有:中宣部新闻  相似文献   

5.
国际新闻圈     
苏部长会议设新闻局提供经济发展新闻苏外交部发言人瓦季姆·佩尔菲利耶夫八月二日宣布,苏联部长会议新设立新闻局,提供苏联的经济发展新闻。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新闻局的设立,标志着承认公开性在国家各个管理部门,包括最高层机构运转中的极端重要性。新闻局长由列夫·沃兹涅先斯基担任,他是目前苏联电视台国内经济问题的专题评论员,拥有多种经济专著。  相似文献   

6.
五月上旬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十家周末报(版) 报纸改革研讨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加强新闻性是周末 报(版)再上新台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次由南方周末报社主办的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全 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报纸周末版座谈会对办 好周末报(版)提出的方针、要求,“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徐心华在研讨会的总结 会议上说,读者对周末报(版)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周末 报(版)努力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在新闻改革中起探索推  相似文献   

7.
寻求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的最佳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 《传媒观察》2008,(6):24-25
对报纸宣传的行政要求,是指地方党政长官或部门领导对于报纸宣传报道的外在要求。从某种角度上看,来自官方的行政干预和要求,是党报宣传职能的一种外在表现。对地方党报来说,党政领导的行政指令和干预由来已久。这跟党报的性质密切相关。毋庸置疑,作为党的舆论工具,党报必须坚持"党性第一"的原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8,(11):25-2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7日签署第537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条例》共23条,同1990年公布的条例相比有了重大变化。比如,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陪同,外国记者赴开放地区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  相似文献   

9.
为扩大对外宣传开辟新的领域 我国地方报纸与国外报纸进行国际新闻交流,是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之后,地方报纸为适应地方或区域对外开放的需要而开辟的对外宣传的新领域,也是新闻工作实行对外开放的尝试。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报纸大都缺乏对外宣传意识,认为对外宣传不是地方报纸的任务。在实行对外开放之前,人们很难想象地方报纸可以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报纸进行新闻交流与合作。80年代初期,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和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一些省市逐渐认识到,让世界了解和认识自己,同自己了解和认识世界一样重要和迫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委领导同志认为目前“报纸上的科技宣传是一少二干”,我们很有同感,不只是“少”和“干”,而且差错多、笑话多。最近有许多报纸将外国报刊在愚人节时的胡编乱造当作“科技珍闻”竟相刊登,这些都是大笑话。近一段时间,中央和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对  相似文献   

11.
中宣部新闻理论期刊座谈会5月8日至10日在广州举行。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徐心华同志主持,全国十四个期刊的负责人出席会议。代表们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刊物,使刊物充分发挥总结、引导新闻实践,全面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发表了意见。会  相似文献   

12.
刊中刊     
中国社会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孙旭培,就报纸要重视宣传新闻改革等问题,《向中国报刊报》记者发表谈话如下: 记者(下称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事业有很大发展,很多变化,请谈谈看法。孙旭培(下称孙):现在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黄金时期。报纸的信  相似文献   

13.
加大新闻报道的开放度谷忠诚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步伐的加快,报纸宣传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固守地方记者一些旧的报道思路不放,就会处处被动挨打;要走出画地为牢的封闭圈,就必须加大新闻报道的开放度,拓展新闻报道的辐射空间。记者究竟以什么样的态...  相似文献   

14.
在各类报纸风起云涌、竞相出版的情况下,有的同志提出,地方小报应该学习那些有影响的报纸,积极向外发行,不要过份强调地方特色。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不妥。一方面,地方报纸是地方党委用以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工具,主要是面向本地区、为本地区人民服务的;另一方面,地方报纸如果不立足本地,没有自己的东西,没有一点乡土味,不但不能满者本地人民需要,外地人也不一定欣赏,向外发行也是一厢情愿。地方报纸如何办出地方特点呢?就我们工作中碰到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我们报纸的读者对象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为主,报纸的宣传内容以农村工作为主。这是因为地委的工作是以农村为重点的。从上饶地区来说,农村是个大头,农业上不去,全局也活不了。因此,我们始终以地委的工作重点作为自己的宣传重点,以地委的工作中心作为自己的宣传中心。这不是离开全局只顾局部,而是在全局的指导下搞  相似文献   

15.
记得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第一次出去采访,参加一个庆功祝捷大会,地方领导和解放军部队首长听说有记者来了,硬是把记者请上主席台。初出茅庐,受宠若惊。其实,自己被邀请上台,压根儿没有“无冕之王”争一争席位的妄想,邀请者也纯然是出于对宣传鼓动工作的重视,对党的报纸工作者的尊重。那种情景,至今回想起来,仍令人激奋不已,深感作一个记者肩负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党的报纸的记者受到杜会的尊重,这是我们党的传统。社会上对于  相似文献   

16.
最近,江西省出版局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在庐山召开了江西图书评论研讨会,有20多家中央和地方报刊负责书评工作的编辑、记者及有关出版部门的同志共40多人出席。江西人民出版社自1985年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后,一直重视书评工作,采取了多种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较有特点的做法,是聘请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央和地方报纸的编辑、记者作为特约书评员,经常向他们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怎样报道?这是新闻工作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最近在重庆召开的部分报纸经济体制改革宣传经验交流会的中心议题。这次交流会是由中国记协和重庆记协联合发起的,参加交流会的有中央及省市自治区地方报纸负责人,编辑、记者共五十余人。《人民日报》工商部主任林晰说,作为经济记者或编辑,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我们这些年来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是,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37号国务院令,决定自2008年10月17日起,施行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新条例中,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记者赴地方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等等内容。受到外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不惜重金邀请新闻单位的少数记者,为个人和单位搞舆论宣传。有些记者热衷于搞这种“宣传买卖”,从中渔利。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出卖版面或播映时间,出现了广告与新闻不分的“有偿新闻”。一时间,把新闻业搞得乌烟瘴气。这种花钱“买宣传”的现象,不仅腐蚀了记者队伍,而且已经影响到了党的舆论宣传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到了该彻底禁止的时候了。1993年8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中南海召开的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座谈会上,发出了向“有偿新闻”开战的号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会上严肃地指出:“有偿新闻”的出现,是拜金主义在新闻工作中的表现,是当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新闻     
新闻单位合力宣传孔繁森 4月上旬以来,我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宣传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大众日报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篇通讯新华社播发后,全国各地报纸普遍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接着连续播发几十篇消息、通讯。报道孔繁森事迹和各地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人民日报4月上半月连续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和5篇评论员文章《今天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