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的严峻态势促使战时文艺工作者抛却成见,广泛汲取一切有益因子,最大程度地进行抗日宣传。于是通俗文艺被纳入“抗战”叙事的洪流,并创生出崭新的“抗战通俗”类“复合模式”,此种“复合”模式既推动了抗战文艺的想象力,又有力地展现了抗战文艺的多样风姿。  相似文献   

2.
第十七章为民族解放而战的抗战文艺运动 一、本章首先了解“七七”事变后,党领导抗战文艺运动的有关情况(包括党通过第三厅,掌握抗战宣传  相似文献   

3.
文协同人1940年对“抗战文艺”作了检讨和反思,从文艺观念、创作题材、艺术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等方面,全面勾勒了“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包括高度重视宣传功能、以通俗文学和短小通讯报告为主要艺术形式、集中描写和反映前线生活等几个方面。在生产和传播方式上,“抗战文艺”采用的是“机构订货”和商业化生产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在文协同人检讨和反思中,“抗战文艺”也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4.
现代四川期刊抗战文艺,因抗战主题与作家生存困境的契合,使作品在彰显时代精神的同时,又有自由的审美观念和浓郁悲凉的美感色调;既具丰富的蕴涵,又具引人沉思的内容;既有民族的责任感,又兼顾文艺的美感,体现了现代四川期刊抗战文艺独特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文艺阵地》为抗战讽刺文学提供了最初的和最有影响的发表园地,讽刺文学亦成为这个刊物的主打品牌、拳头产品。以《文艺阵地》为主场的“暴露与讽刺是否有利于抗战”的论争,为抗战文学的发展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讽刺文学在《文艺阵地》上的蓬勃发展,是一种文学与杂志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戴彭荫等大批进步文艺知识分子来到新疆,开展抗战文化艺术活动。在当时成立的新疆文化组织反帝会和文化协会从事宣传工作,戴彭荫创作了大量抗战美术作品,为激励新疆各族人民投身抗战、推动新疆文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丰子恺散文的创作既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又有不同的阶段表现,尤其在抗战期间的散文创作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控诉了敌寇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抗敌决心和对抗战胜利前途的坚定信心,对鼓动抗战、推进抗战文艺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戴彭荫等大批进步文艺知识分子来到新疆,开展抗战文化艺术活动。在当时成立的新疆文化组织反帝会和文化协会从事宣传工作,戴彭荫创作了大量抗战美术作品,为激励新疆各族人民投身抗战、推动新疆文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战前期,围绕着文艺的发展方向问题,文艺界展开了四场大规模的论争——有关梁实秋“与抗战无关”论的批评;抗战文艺创作中“暴露与讽刺”问题的辩论;进步文艺界对“战国策”派法西斯文艺观的揭露和批判;解放区和国统区有关“民族形武”问题的大规模的讨论。这几次论争的结果,确保了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政治方向,还为文艺大众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40 年前后,随着京、沪、杭等一些大城市的陷落,一批作家相继入闽,促进了闽西北山城永安抗战文艺据点的建立,文艺活动一度呈现出勃勃生机,与西南大后方、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文艺据点遥相呼应,为推动抗战文艺运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奔流文艺丛刊》是一个综合性的严肃的纯文艺刊物,也是由党领导的进步抗日文学刊物。它诞生在形势严峻复杂的“孤岛”的最后一年。《丛刊》的文学创作坚持五四文学传统,是启蒙精神的发扬,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存在价值。抗战文艺理论得到深入和发展,对抗战与文艺关系的讨论呈现繁荣景象,但讨论一般不脱离文艺为抗战服务的宗旨,文艺受政治影响较大。《丛刊》作为上海孤岛文化、历史和中国抗战文艺与历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战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五四新文学”在抗战时期的延续和发展.抗战文学对于文学队伍、文学版图、创作主体、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抗战之前的三十年代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也都或明或暗地影响了抗战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重庆抗战文学作为中围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大量优秀的文艺报刊为依托而产生广泛影响的。抗战期间重庆有报纸70家左右,其中抗战前就在本地坚持出报的报社只有3家。重庆《新蜀报》于1921年创刊以来,以内容丰富、言论进步、编排新颖、印刷精美而蜚声文坛;其文艺副刊《蜀道》跨度时问长、影响大、特征明显,成为推动重庆抗战文学进程的主力军。《蜀道》诞生于重庆本土,离不开重庆本土文化的影响:但对抗战文艺理论问题的积极探讨,抗战文艺专刊专页的蓬勃兴办,抗战文化名人的踊跃投稿以及《蜀道》和文协保持的密切关系,使得《蜀道》成为全罔性的文艺副刊而显现出“全国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在根据地,文艺社团纷纷建立,边区抗战文艺也开始兴起.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边区的文艺运动,运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鼓动群众,为边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老舍作为一位杰出的作家,以描写北平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为其所长。1941年前后老舍经历了抗战中期的一次重要的文学转折,他开始放弃通俗文艺、宣传文艺的写作,重新接续被抗战打断了的小说写作之旅,从写作风格、写作题材、写作体裁三方面完成了向新文学的回归,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构思和写作提供了深远的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5,(8):24-30
抗战文艺丰富多彩,孤岛《文献》广泛搜求抗战资料,其中,绘画、音乐同属宣传战的生力军。抗战画作涵盖国画、壁画、年画、现代漫画和新兴木刻等,它们呼应时代要求揭露日寇暴行、刻画战斗场面和讽刺国际政治;民间曲艺、地方歌谣同样致力抗战宣传。《文献》之美术、音乐作品以多彩的形式诠释抗战标记历史,记录当时文艺人士保家卫国进行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7.
1938年至1944年,桂林抗战文化城出版的文艺期刊近百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翻译活动。文艺期刊与翻译形成了互动的关系:前者是推动翻译繁荣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后者则是维持前者生存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括号内圆点前为期数,圆点后为页数)20) 24) 28) 32)35):3) 12) 16) 19) 23) 29) 33)37)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试论中国抗战对“先欧后亚”战略原则实施的支援海外赤子抗日救国的壮举永垂青史 -一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贡献华侨对抗日统一战线的贡献和作用抗战初期晋察冀地区的国民教育抗战文艺传统的回顾与继承 一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重庆地区会员的一次研讨会重庆抗战戏剧略论············4····……胡抗战文艺的一支劲旅 一抗战电影略说绿川英子在重庆恰佩克和他的反法西斯作品 社会科学重新选…  相似文献   

19.
林焕平先生的《抗战文艺评论集》产生于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中国全民抗战初期.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林老的评论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指示着抗战文艺明确的战斗目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即使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仍然焕发着真理的光芒,蕴含着永恒的“历史-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艺工作,其乡村文艺建设的成功实践对于动员敌后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