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6,(12):106-111
针对近几年"云教育"和自主移动学习的应用发展存在的缺陷,在借鉴传统课堂双向交流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文章设计了支持移动终端手势识别的云黑板教学平台并给出了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通过引入移动终端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技术,模拟传统教学黑板板书的方式,提供矢量的草图交互绘制和临摹,从而给自主移动学习教学平台带来了崭新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智能移动终端逐渐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发挥优势作用。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特点,本文从系统构建、微观应用以及长效发展的视角,重点研究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中小学教学应用模式,以期有效推进数字化学习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更新,信息与网络技术运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课程平台建设已经相当普及。我校原有的学习管理平台是基于B/S架构的WEB网站,已经制约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因此,本文作者尝试了将部分管理与教学的功能模块向智能移动终端转移,以实现多平台多种学习方式交互的学习环境,能够规范学员的学习认知和行为规范,丰富学员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4.
智能移动终端和无线互联网的普及在我国产生了6亿多手机网民,人们逐渐离开固定上网设备,开始享受移动互联网的方便与快捷,手机中的App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重要渠道.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已经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包括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技术人员开发了基于移动终端的软件,用于移动学习的高校体育课程学习系统,实现了完整的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高校空竹运动教学中的"一体化"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优化体育技能教学,丰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师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学习,为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已有教学视频资源的价值,避免大量视频资源无法支持移动终端播放从而导致的资源浪费,让传统的教学视频点播系统更有效地支持移动学习,设计开发了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视频点播平台。平台前台支持多种移动设备访问并且根据不同设备实现界面分辨率自动调整,后台使用主流的J2EE架构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进行系统开发。系统设计实现完成后可以同时支持PC端和主流移动终端(Android、IOS)通过无线局域网和移动3G、4G网络访问,实现真正的跨平台移动视频点播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健  金涛伟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116-116,118
文章首先对游戏化进行了概述,然后提出了基于智能无线终端的游戏化中医药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策略,包括设计原则、游戏策划两个方面,最后分析了基于智能无线终端的游戏化中医药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学习在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日渐深入,移动学习终端APP的设计开发技术也日趋完善和多样化,然而学习者在进行移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移动学习应用平台的资源形式单一、缺乏交互等。为提升用户的移动学习体验,实现人机交互,通过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移动学习终端的使用特点,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移动学习终端APP的交互模型,旨在为人机交互和移动终端交互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移动终端APP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交互智能平板作为一个新型多媒体互动教学终端,集合电子白板、短焦投影、音响、电脑、视频展台、中控等多媒体设备功能于一体,充分满足现代教学应用需求.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巧用交互智能平板,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加强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之效,为孩子创设学习乐园.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数字校园中的智能移动终端应用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能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之一。由于学生自制能力还处于发展期、智能移动终端软件环境存在不足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应用智能移动终端的效果受到质疑。本文基于此问题分析了智能移动终端在中小学数字校园中的使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操作管控、制度管控、时间管控、软件管控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智能移动终端的管控框架,同时对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管控框架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给出了两个在学校实施的移动智能终端管控案例加以佐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智慧课堂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移动终端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交互式地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睿易团队支持下,曲靖一中开启智慧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在课堂互动、课下自主学习、学生笔记、答疑解惑、批改作业、数据统计等方面使用App的效率较高,在发展学生素养上体现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问题教学法、泛在学习、讲授法"多元一体互动教学模式和"APP+移动互联网"多元一体互动教学系统,既能提高电路原理的教学质量,又能实现学生个性化、泛在化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作为新型学习辅助工具对传统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模式的影响日益增强。基于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现状,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国内部分高校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展开研究,分析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模式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英语听说教学,开展依托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弥补课堂听说训练时间不足,推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改革."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课内外线上线下互补的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即课外线上自主学习+课内线下互动学习.依托移动终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路径,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学习中,资源尤为重要,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与资源交互的过程。但由于我国移动互联网还不成熟,移动学习资源相对匮乏,且学习者很难与资源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本文设计一种基于代理服务器的移动学习系统,它能够与现有数字化学习平台互连互通,无需对平台上学习资源进行重新设计即可共享给移动终端供学习者使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云学习方式”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它的作用涵盖了课前的预习、学情调研、课上的即时交互、检测,有效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以及课后的作业、错题管理等。恰当运用手持移动终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Slideldea是一款基于平板电脑的演示软件,其便捷的文稿制作、智能的互动元件、随时随地的用户参与、实时的录制分享使得基于Slideldea开展的教学具有强大的过程互动性、内容生成性、时空分离性等特征。本文基于交互教学相关理论介绍了Slideldea的功能特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移动交互应用。实践表明,Slideldea移动教学形成的高效互动课堂可以让课堂中的各个要素有效地被整合和利用,生成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逐渐被高校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开始使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交互式学习方法以计算机作为媒介,旨在加深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的关联。本文以移动终端作为最根本的教学媒介,分三个步骤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课内外交互式学习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望文中内容,可为各个高校英语教师,提供一些交互式学习以及移动终端应用方面的参照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混合学习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融合智能移动终端、混合学习和英语习得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混合式学习设计流程框架,并通过多次行动研究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七维混合学习策略:成果导向、学案助学、微课自学、情境导学、小组合作、BYOD辅学、以评促学。同时,通过实证检验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总体来说,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混合式学习设计和学习策略具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一般非语言学科而言,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环境下的移动学习更适合外语教学。文章探讨了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和外语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移动终端的多元立体资源包突破了传统学习资源的诸多局限,其具有共享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成为当前热门的移动学习资源。基于移动终端设计多元立体资源包:移动终端信息采集模块,可实现移动终端的参数信息采集,为多元立体资源包同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提供服务;移动学习资源采集模块对学习人员待访问的资源网页进行访问;移动学习资源预操作模块对不同格式的文档进行规范化操作;移动学习资源重构模块按照移动终端的属性,将学习资源页面变换成更适合在移动终端呈现的内容,提升了资源包的友好性。给出了多元立体资源包中移动学习资源重构模块的实现过程。实验结果说明,该资源包资源传输量大、友好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