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尚义县四台蒙古营是蒙古族为主的自然村,多数蒙古族最先学会蒙古语;村民均会尚义话①,半数以上的人会普通话,近七成的人会蒙古语。尚义话是当地主要交际语,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之间,使用蒙古语的以中老年蒙古族为主,青少年和部分中年人主要使用尚义话。村民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对蒙古语文社会地位的评价低于汉语文,对尚义话的实用功能评价最高。因语言环境、语言态度的变化,蒙古族的蒙古语程度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蒙古语的使用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2.
尚义县五台蒙古营是河北省的蒙古语言文化孤岛。当地主要使用蒙古语,蒙汉双语人占95.1%;22.8%的蒙古族会蒙古文,其中75%是从内蒙古嫁到本村的女性;27.3%的小学生在内蒙古的蒙古语学校就读。村民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对蒙古语的实用功能评价最高。蒙古语保留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聚居、与内蒙古蒙古族通婚、部分在读学生接受蒙古语文教育、村民对传承蒙古语言文化持积极态度。蒙古语仍会作为当地主要交际语,并发挥传承蒙古族文化的功能。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不断增加,青少年虽能用蒙古语交流,但与中老年产生了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量蒙古族青年分散居住于我国各大城市学习、创业。城市环境对他们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北京散居的蒙古族青年进京前后的语言使用,尤其是家庭语言使用在逐渐发生变化:同父辈的语言交际仍以蒙古语为主;与同辈和下一代的语言交际中,出现了"一减两增多"现象。即,使用母语交流的人在减少;而使用蒙、汉双语和单纯汉语的人数在逐渐增多,此现象在与下一代的语言交际中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国语和闽南话是台湾社会的强势语言,而闽南话较之国语又略占优势。当今台湾社会,国语和闽南话仍然是强势语言,但是国语的优势远远大于闽南语。闽南人只有在家庭内部,与祖父辈、父辈交谈时及在菜市场时使用闽南话的比例超过国语,其余在面对各类交际对象、交际话题和交际场合时,使用国语的比例均超过闽南话。外省人、客家人、少数民族的国语能力、使用、评价更是远远高于闽南话。客家人和少数民族的族群对应语言已经退到家庭内部使用,在家庭之外,闽南话在客家人中的优势比客家话明显,闽南话在少数民族中和少数民族语不相上下。客家话及少数民族语处于令人堪忧的弱势。  相似文献   

5.
包桂花 《考试周刊》2010,(39):46-47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06万蒙古族人口中,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有8万人。根据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及语言使用的情况,使用者被分为4个层次:70岁以上的老人更倾向于蒙古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倾向于汉语,中间两个层次属于蒙汉双语使用者。阜蒙县蒙古族人的语言使用有着由蒙古语向汉语转化的现象,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蒙古语族语言的构词附加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于蒙古语族的语言除了蒙古语外还有达斡尔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保安语和蒙古尔语(土族语)。这些语言以适应各该民族社会经济文化需要的丰富词汇为本民族人民相互之间的交际服务,有效地实现着各自的职能。从来源上讲,蒙古语族诸语言的词汇里都包含有固有词和从不同语言吸收的借词;从结构上讲,它们都可以分为非派生词、派生词和合成词。词的派生和合成是蒙古语族语言丰富发展自己的词汇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派生法,也就是形态构词法,在作为黏着语类型的蒙古语族诸语言中占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蒙古语以外属于蒙古语族的我国达斡尔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的词汇。这些语言的词汇都由本族语词和不同来源的借词组成。所谓本族语词,这里指的是与蒙古语同出一源的蒙古语族固有的词以及某一个或数个语言所特有,但不见于蒙古语,却又不能证明系借自其他语言的词。本族语词还包括在这些词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词和合成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地区园地域宽广及其历史原因,东西部地区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有明显的区别,导致不同地区的蒙古族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同的媒介语进行教学.为了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高中英语课堂媒介语使用情况,笔者以内蒙古自治区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市、盟市级锡林浩特市、旗县级兴安盟科右中旗等地域、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三所高中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和研究.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以蒙古语为母语,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为第三语言的学生英语课堂媒介语使用现状,探讨蒙古族高中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以期发挥媒介语在蒙古族高中英语课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乡语是东乡民族的主要交际工具,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典型的粘着语,其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在词根或词干上接加各种附加成分来体现,如名词具有格附加成分、动词有副动词附加成分。东乡语副动词附加成分和蒙古语大部分同源,基本意义和用法也相同,即带副动词标志的动词必须跟后面的另一个动词发生关系。由于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东乡语的副动词出现了不同于蒙古语的特殊用法。本文主要分析语言接触视域下东乡语并列副动词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或者说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口头说的是语,写下的是文.就是说"语"是口头语言, "文"是书面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而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这里的语言内化是指人们凭借外部语言吸收知识,经由内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然后再凭借外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以达到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丰富知识,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结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民族教育的实际,从教育观念、师资、蒙古语多媒体资源、网络环境、系统和生源等六个方面提出开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蒙古语授课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正、负迁移的表现形式和负迁移的排除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浅谈语言和语言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语言的集团或个人对某种语言的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社会语言学称之为语言观念、语言态度。其形成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及语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它的研究,既有利于了解复杂多变的语言现象,对语言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有声语言是通过手势、表情、形体动作、行为,以及其它非语音方式或手段来表达某种意义,完成思想交流,传达感情,达到交际的工具之一.对于有声的哈萨克语来说,它是一种补充,是一种辅助性的交际工具.通常,哈萨克非有声语言可以单独使用;在有的场合,它和有声语言相互配合,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哈萨克非有声语言可以分为体态语、行为语、象征语、标志语等若干类型。哈萨克非有声语言同作为有声语言的哈萨克语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包含着文化和历史的因素.它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5.
借用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框架 ,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最具能动因素之一的“意识”进行论述。着重分析话语意识与话语行为之间的种种制约关系 ,概述话语意识通过话语行为表述 ,话语意识引导话语行为的产生、发展与升华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母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母语的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在凌阳单片机系统中使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具体实现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母语习得的几个必经阶段 ,提出了如何借鉴母语习得的经验搞好外语教学 ,并将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各自的利弊和学习中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本文从文学语言的自指性、曲指性、虚指性等审美特性的三方面涵义,来阐述语文教学体现文学语言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