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审美和艺术的功利性、审美形式理论、新感性、艺术自律等观点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发展前景 ,规范和引导了现代美学思潮的多元走向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是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他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调和综合为一种新的社会批判哲学。他认为艺术和审美的本质在于使生命本能得到肯定和发扬,艺术和审美具有革命造反功能,通过造就“新感性”来改造和重建世界。艺术和审美通过虚构的审美形式实现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但马尔库塞的“本能革命论”是一种主观设想的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在美学史上,马尔库塞最鲜明地提出新感性的本体价值;强调作为感性核心因素的想象的超越功能;赋予艺术塑造新感性、构想生存能力和变革潜能的特性;针对西方工业社会唯理论对人的生存自由的压抑,呼吁以新感性救赎世俗,倡导非压抑性生存方式。马尔库塞有关生命本然及审美存在之思,对于人的审美的感性解放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是在后工业时代面对人的危机、情怀的危机和艺术的危机而提出的.马尔库塞强调建立以个体意识为核心的艺术自律体系,从而为艺术在当下的建设中寻求理论支撑和生命源泉.他的“新感性”与艺术的关系在后现代艺术的大背景下从审美的维度上达成了一致性,其意义在于重建个体及其所生活的世界,特别是人的艺术世界.艺术的审美态度是人类另一种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感性”的建构为实现个人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代表。笔者从审美主体性角度对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开掘,认为无论是他对爱欲解放论的强调,还是对艺术审美革命论的坚持和新感性的张扬,都落实到他对异化现实的反对和自由人性和社会建立的期待上。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在根本上是一种寻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广义政治学,本文试图通过在逻辑上将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基本轮廓显示出来。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感性通过审美的维度合法地进入了政治实践领域;第二部分历史地再现了感性冲动在压抑的遭遇中如何以一种文化的形式维系着自己的权利;第三部分论述了艺术作为感性的崇高归宿将感性与审美形式历史地逻辑地统一起来,艺术启示着自由的感性真理。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无疑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和乌托邦色彩,但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水清 《文教资料》2011,(22):101-103
在消费社会中,审美已经从精神层面裂变成碎片,物化成为消费品。马尔库塞基于发达工业社会提出了自己的新感性理论,目的是解放感性,使审美成为文化驱动力,从而改造社会。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新感性理论,探索感性解放对于审美能量的聚集和提高公众艺术鉴赏力的关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叶以来,怪诞逐渐凸显为西方文艺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对其内涵的界定和阐发已然成为考量当代文艺文化的必要尺度。怪诞溢出了"美的艺术"的传统美学边界而表现出丰富的感性学特征,即可笑可怕性、经验可感性、异质杂合性等三个层面及三者之间的混杂缠绕。可笑可怕性指主体对怪诞审美对象的混杂感受;经验可感性从主客互动层面呈现怪诞审美经验的基本要素;异质杂合性则从怪诞艺术内部构成原则出发,指出其独特的感性学内涵,即媒介、元素、形式、主题与身份的异质混杂性。怪诞对于上述三个层面的共同诉求,开启了一个新颖的审美领域和广阔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9.
爱欲解放本体论的提出,既是马尔库塞对人性的重新解释,也是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马尔库塞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压抑人性的新的集权专制,审美之维则是他提出的爱欲解放之路;在他看来,艺术的美学形式具有自主性、超越性与否定性的特性, 具有建构人的新感性的政治潜能.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维度,它从"审美之维"与社会理性之维关系角度来审视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视为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实现介体,并揭示了艺术形式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与感性解放、艺术形式与美学规律的关系.这一艺术形式论以其自身鲜明特色而殊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理论和现代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流派.  相似文献   

11.
“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他的整个美学思想都是围绕着审美形式而展开的。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二分法,把审美形式提到本体论的高度,他对审美形式的界定、审美形式功能的阐述以及对艺术独特本质的界定都具有跨时代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卡西尔把符号理论运用到美学领域,为西方美学家提供了一个“符号学”的新观点,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美学研究领域和美学形态。卡西尔符号论哲学对美学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确立了艺术即直觉的形式的美学本体论;确立了艺术真实在于形式的美学真实论;确立了艺术是对形式的构造的审美本质论;确立了艺术形式的教育功能论。  相似文献   

13.
体验是西方“感性史”的一个核心概念,体验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一次反击,对凸现西方感性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验和生命具有密切联系,体验是对生命的体验,把体验作为生存范畴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与艺术密不可分,研究审美体验对揭示艺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审美感性     
审美感性是美学理论及审美活动中最基本的概念,但学术界却对其研究甚少,了解甚少。本文首次从自然感性、形式感性和象征感性等三个层次对审美感性的内涵及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5.
论审美感性     
审美感性是美学理论及审美活动中最基本的概念,但学术界却对其研究甚少,了解甚少。本文首次从自然感性、形式感性和象征感性等三个层次对审美感性的内涵及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6.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新感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其产生的思想基础,与人的解放的关系,审美和艺术对新感性的造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建等角度对其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影视为代表的视觉图像艺术以其优越的可视性表现出对文字的压抑,传统艺术形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图像取代语言成为目前文化的典型特征。影视艺术凭借电子技术以直观、感性的图像优势,使审美回归日常、回归感性,恢复了审美的本来,同时具有积极、消极的审美后果。  相似文献   

18.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新感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其产生的思想基础,与人的解放的关系,审美和艺术对新感性的造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建等角度对其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项征 《文教资料》2010,(7):97-99
审美自由论是康德经验论美学的重要理论。康德从审美的无利害性、共通感、普遍必然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四个契机,论述了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康德认为审美活动是主体审美经验的自由活动,他从四个契机出发.把审美活动的自由.从对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体验.引申到人的本体性能力上来,想象力活动及审美超越是对人的审美能力的确证,是人的本性自由的直观表现,体现了人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他的"审美直观"理论,而其艺术思想是基于他的理性和审美直观学说之上的。在分析了叔本华"审美直观"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叔本华以"观审"说为基础的艺术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中的天才说,及其在西方艺术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