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教版新教材<化学1>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实验1-4)"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萃取.具体操作为:"(1)用量筒量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1].笔者在课前准备该实验时发现,将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呈紫色,上层仍为棕黄色(比原碘水颜色略浅),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当时有老师提出实验室配制的碘水浓度太大,加入的CCl4不足以将碘水中的碘完全萃取.可是,当增大萃取剂用量,并进行多次的萃取后,结果仍不能让我满意,似乎萃取效率很低;而<分析化学>对此进行过定量计算:等体积的CCl4从碘水中萃取I2时,全量一次萃取,萃取百分率可达98.8%[2],若分三次萃取,萃取百分率接近100%[3],这显然和上述实验现象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题一: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先用一定量CCl4从20 mL碘水(含碘A×10-3mol)中将碘萃取出来,若每次用2mL CCl4,并将每次萃取液(碘的CCl4溶液)收集同一烧杯中.已知在某温度下每次萃取时,碘在CCl4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水中的80倍.假设每次萃取时碘水体积始终为20mL.  相似文献   

3.
高考化学试题中填空、简答题的考试得分率一直较低,同学们有必要强化对简答题答题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一忌说理不全 例1 碘水中的碘常用萃取法回收,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 本题的"原因"实质上就是选用萃取剂应满足的条件:一是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二是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远比在原溶剂中大且与萃取剂不反应.  相似文献   

4.
有关碘水萃取实验中,教材只是提醒实验教师和学生将萃取后的I2的CCl4溶液要回收,但并没有讲到回收的方法.笔者看到大多数实验教师对"回收"二字并没有引起重视,往往将回收液又随便倒掉,造成:①I2的CCl4溶液对环境的污染;②药品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1.以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为题材,考查对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理解 例 (广东)下列操作中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从海带中提取碘"是高中化学实验,做好该实验对元素化学的教学,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实验技能探究科学有着重要意义。按教材进行实验,实验时间长(整个实验由原来的1.5 h[1]减少至40 min),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检验不到碘的存在;对"从海带中提取碘"进行研究的人也不少[1-4],但有的所用仪器普通高  相似文献   

7.
2001年,教育部初审通过了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即: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和语文出版社"语文版"<语文>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8.
少量的碘化物可以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先用Br2水将试样中I-完全氧化为IO-3,煮沸去掉过量的Br2,然后加入过量的KI,用CCl4萃取生成的I2(萃取率设为100%),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水层后,向CCl4层加入肼(即联氨H2NNH2)的水溶液,在分液漏斗中振荡,使碘以I-形式又从CCl4层进入水层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教学越来越不能过分依赖教材.为此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的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而当今<科学>教材还没取代<自然>教材,各种版本的<自然>仍在使用中.因此,科学启蒙教育更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现行的<自然>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以实现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掌握碘水的萃取原理及其实验操作,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反思与评价、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回收再利用有毒物质CCl4,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从碘的CCl4溶液中得到碘和CCl4呢?笔者查阅了近几年来的有关化学杂志并上网搜索了有关信息,从查阅到的资料和搜索到的信息得知,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化学教材(苏教版)必修<化学2>第75页中提到"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人2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而在选修<实验化学>教材第33页<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中却提出"……反应的氢氧化铜必须新制.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所提出的课程理念,全国各地区的教研室部门、出版社及师范大学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建议和相关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编写了各种版本的教材,由教育部审查通过,并正在各级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着教材适应性实验.各种版本教材的出现,体现了"一纲多本"的思想,反映了国家课程管理功能的变革趋势,也折射出教材管理正向着多样化方向迈进.而物理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就是教材实验的实施与推进的实效性.从教材实验的操作技术与实施方法层面来看,提高教材实验实施与推进实效性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不妨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加以改动,并且多方案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在呈现形式上,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已经没有单独列出的实验课,实验内容分布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上比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深入加强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究性及趣味性的研究。一、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演示一些明显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开始上第一、二节化学课时,增做"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无中生有(两无色液体相混生成白色沉淀)""水中生火""两棒相遇冒白烟"  相似文献   

16.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化学实验无疑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在同一实验中,如果把某些操作顺序调整一下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略举二例: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 ,得到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由于该溶液不易分离 ,往往将其当作废液倒掉 ,既造成了浪费 ,又污染了环境 .我们多次实验 ,找到一种回收四氯化碳的可行方法 .1 .实验原理碘单质为非极性分子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而氢碘酸的碱金属盐在水中极易溶解 .若能将溶解在四氯化碳中的碘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 ,就能使碘与四氯化碳分离 .经多次实验我们选用了硫代硫酸钠试剂将单质碘转化为负一价的碘 ,使其由有机相进入水相以实现分离 .所发生的反应为 :I2 2Na2 S2 O3 2NaI Na2 S4O6…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传统名篇,长期以来一直选入高中教材.诗的最后一句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对江州司马为什么会着"青衫",十多年来,4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的注释一直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9.
<正>1问题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材解析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如果教师能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并从中提取适宜于所教学生的素材,用于教学实践,将对深化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助益.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生应通过学习指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分析与"高度"架构"直线的斜率"是高中解析几何的起始课,揭开了解析几何研究的序幕.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不同版本教材的展现顺序存在差异,但都围绕"怎样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这一问题展开.具体而言,人教版教材首先提出"倾斜角"的概念;再类比生活中坡度的概念,利用tanα刻画直线的方向并定义斜率k=tanα;最后在此基础上用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直线的斜率k,得到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