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诗,重在把握“诗家语”,从语境进入诗境。解释李白《静夜思》,存在“卧床”说与“井床”说之争,从语境看,两皆“于说有据”,无妨并存。从诗境看,“井床”说比“卧床”说“于义为长”,更具有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2.
“关关睢鸠”,众所周知是《诗·关睢》的开头一句。对这“关关”如何解释?千百年来的学者注家尽管对《诗经》笺传疏注、注释译解难计其数,各种意见可谓繁杂纷歧,但各家对这“关关”的解释,却是一脉相承,完全一致。《诗》毛传:“和声也”;鲁说:“音声和也”;《玉篇》:“和鸣也”;《广韵》:“二鸟和鸣”;朱熹《集传》:“雌雄相应之和声也”。从明清直到现今的注家学者们,全都毫无例外地接受了传统的解说,只有少数古诗今译本出于韵脚变化的需要,把“关关”译为“对唱”。说法虽然不  相似文献   

3.
此“床”非彼“床”李白的《静夜思》虽然只有平淡无奇的20个字,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这首思乡名曲“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然而,现在有不少人,甚至权威的唐诗鉴赏书籍都误解了全诗的第一个字———把“床”理解成了睡觉的“床”,从而歪曲了诗的意境。“床”,在这首诗中既不是卧具,也不是坐具,而是《康熙字典》和《辞海》中的解释:“床———井干也”,也就是井的围栏。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家宅。“井”就是家园,就是故乡,成语“背井离乡”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月光”、“地…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读《史记》,时有所疑;积疑既多,遂作和记。更不自量力,思为之索解。传世最早之《史记尉释文字,为裴烟《集解》、司马贞《索隐》与张守节《正义》,三者合称“三家注”,附见于通行之全本《史记》;其收集资料之较全者,则为日入陇川资言之《史记会往考证》(下文简称“《考证产).《疑治》以三家注与《考证》为基础;其原则为:无者治之,误者正之,不足者补释之。《疑治》之作,窃访王念孙《读书杂志》之体例:先录有关《史记》之原文,次引三家注及烤证》之训释,本附案语以申述粗浅之己见。所治者重在语词,间或涉及语句。引…  相似文献   

5.
《国语》记春秋时晋国史事,较《左传》详备,故为历代治古史者所宝。其注今存《韦昭解》,亦为学者所重。今不惴谫陋,录今本《晋语》校读记若干条,以就正方家云。《晋语一》 (1)韦注;曲沃甚疆。谨案::疆当作疆。下文云“昭侯微弱”,上“强”下“弱”,正为对文。诸本及今本(1978年第一次印刷本)均作“疆”,并其证。今本1982年印刷本误作“疆”,当  相似文献   

6.
一 《论语·先进·侍坐》载:“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对其中孔子两句话的理解,第一句没有分歧;而“毋吾以”则历来有争议。 魏何晏(等五人)《论语集解》引西汉孔安国传(注)云:“孔曰:言我问女(汝),女无以我长故难对。”①尽管“孔安国为《古论》作传,《史》、《汉》无文,何晏《集解序》始吉安国为之训说而世不传,而《集解》颇引孔《传》文,未说其所自出也”,但何晏《论语》集解“魏初已有其书”,②这无庸置疑。我们认为:此“孔传”虽难于肯定为西汉孔安国所亲为,但视为汉代还流行的一种古注当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史记·高祖本纪》疑诂张家英近年研读《史记》,时有所疑,间作札记;复不自量力,思为之解诂.传世最早之《史记》训释文字,为裴《集解》、司马贞《索隐》与张守节《正义》,三者合称“三家注”,附见于通行之全本《史记》;其收集资料之较全者,则为日人泷川资言之《...  相似文献   

8.
宋玉《九辨》云:“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其中“绝端”一语,历代楚辞注家多歧解。王逸《楚辞章句》注云:“宁武佯愚而不言也。”“尝受禄惠识旧德也。”从王逸注“不言”来看,王氏盖读“端”“为喘”(详后)。而朱熹《楚辞集注》则云:“绝端,谓灭其端绪,不使人知也。”王夫之《楚辞通释》又云:“绝端,谓一意隐遁,不思复进,念不萌而事无望也。”近世楚辞注家,大抵从朱熹、王夫之之说,皆就“端”之字义作解,实有悖宋玉本意。今谓:“绝端”犹言“绝喘”,王逸以“不言”释之,当矣。“端”为“喘”之借字,荀子有此用法。《荀子·劝学》有云:“端而言,蠕而动,  相似文献   

9.
在《论语·先进》中,有孔子与曾点的一段对话,摘录如下:(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此中“风乎舞雩”的“风”,古今注家基本上都注为“风凉”或“歌唱”,尤以前者为多。尽管历代所注,文字稍有出入,但就其词义而言,似无例外。这两种注释,表面看来似乎都说得通,实际上都不妥。  相似文献   

10.
在文言文字词教学中,“熟词”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解释不清。下面略举数例:1、初中语文一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床”字课本及一般古诗注本都不注,许多人便把它理解为今天睡觉的床。《唐诗两首赏析》一文(《语文教学通讯》82年9期)就说,诗中主人公“辗转反侧,又要在床上熬过一个不眠之夜”。人在床上躺着怎么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实际上,“床”是古代的一种坐卧之具,可坐可卧,可在室内,也可移至院中,李白《长(?)  相似文献   

11.
一、盖(盍)为余而造怒。(《九章·抽思》)《抽思》这句中的“造”,注家们历来都认为是动词,并用“作”、“生”之类的词儿来训释。如,朱熹《楚辞集注》:“本无可怒,但以恶我之故为我作怒也。”王夫之《楚辞通释》:“造,作也。”马茂元《楚辞选》、聂石樵《楚辞新注》:“造怒、有意找岔子来生怒。”我认为,这样解释也是行得通的;但联系届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其它作品看,如把《抽思》中的这个“造”作形容词“疾”、“急”讲,则显得更妥当些。“造”是可作“疾”、  相似文献   

12.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13.
《管子·轻重》中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管子》是先秦诸子中名著之一,它假托管仲之名,记述了管仲的思想及其施政主张。该书在战国时已广为流传,《韩非子·五蠹》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但《管子》此书,并非出自管仲之手,乃管仲之后,经过多人编写增删修改整理而成。宋代叶适认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作”(《叶适集》),此论极  相似文献   

14.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中的两个“疑”作何解?一般选本如清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现代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都没有替它作注,似乎“疑”很容易理解,无须作注。正因如此,不少人认为“疑”就是“怀疑”的意思。《语文学习》(94年第2期)载文说:“诗人出外奔波已久,深感时序更替之快,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5.
对《史记》中“主臣”一词的解释,历来注家意见不一,或作“惶恐”之义解,或作“掌管群臣”讲,本文结合各类史料对该词的确切含义试作一番考证。  相似文献   

16.
《楚辞·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主骖殪兮右刃伤”二句,今《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各本王逸注云:“言敌家来,侵凌我屯阵,践躐我行伍也。”此注“敌家”一词,钱钟书先生《管锥编》第2册谓乃汉、唐古语,今语则分言“敌方”、“冤家”,并引《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敌家则数道并进”(‘则’字各本无,钱先生误衍)一语为证。今案:《楚辞》王注“敌家”本作“敌众”。《国殇》前云  相似文献   

17.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18.
《楚辞章句》流传既古,亥豕帝虎,舛误甚多。余用明以来《章句》《补注》(“章句”部分)十多个刻本互校,并参验古注类书,对《章句》校勘是正,有一些收获。今略举二则,以示其例: 误而又衍之例:《招魂》“倚沼畦瀛”,王逸注云:“瀛,池中也,楚人名池泽中曰瀛。”《章句》《补注》各本同;《文选》各本王注作“瀛,池中也,楚人名泽中曰灜”。案:“瀛,池中也”之“池”字各本误,字本作“泽”。《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引《招魂》本句,又引“王逸云:瀛,泽中也”,则王注本作“灜,泽中也,楚人名泽中曰瀛”,这才符合王注之  相似文献   

19.
《楚辞·离骚》:“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王注:“西皇,少(?)也。”洪补:“少(?)以金德王,白精之君,故曰西皇。”朱注、蒋注皆采之。王夫之《通释》:“西皇,魄之灵也”。“西海,西之极,魄之藏也。”悉以后世道教诡谬之说比傅。王闿运《楚辞释》至谓:“穷石、洧盘皆在西极,以喻秦也。”“流沙,弱水所入,今西藏地也。西皇,其地君长。”荒谬已极。前此之李光地《离骚经解》意实近此,竟以为屈子曾有投敌之念,“所过山川,悉表西路,然父母之邦可去,而仇雠之国不可依”;朱骏声《离骚补注》  相似文献   

20.
历来注家对《论语》中“知之次也”,“一以贯之”等重要章句有不同理解,有的片面地强调孔子的先验论。一笔抹杀《论语》的积极方面。在学术界重提全面评价孔子的今天,就《论语》中孔子认识论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恢复孔子认识论的本来面目,应当是必要的。《论语》多闻、择善、多见、识之等认识环节,不能全盘否定,因而有必要重新提出讨论。《论语》提出大溉有“不知而作”的人,孔子说自己不是这洋的人。不知而作的人,是通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获得知识。这样得到的知识,是决于“一以贯之”的知识。理性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