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德行看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他认为儿童要学习谨慎、节制、刚毅、正义等基本德行,人们要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和严格的纪律,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并通过实践来养成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他的这些思想对我国小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官炜  唐文 《考试周刊》2009,(44):190-191
本文从分析高校在校学生的思想现状入手,阐述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同时结合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思路,进一步说明在高校引入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德行的养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4,(35)
正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道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从更广范围内规范人的行为。要树立起道德旗帜,最先应该是家长,因为道德形成是小时候受的影响,家长有直接的责任。其次是老师和学校,老师不仅仅是教书,还应该育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够成才。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与和谐人格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和谐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倡导审美化道德教育,利用隐性道德教育资源,发挥道德教育的心理建构功能,构建“引导-陶冶~学生自主体悟-内化-成就德行”的生活道德教育机制和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良性互动的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引领学生构建幸福生活。所谓有福者必有德,因此德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了构建学生的幸福人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学生德行的养成。与说教式、灌输式的道德教育相比,作为道德行为者(moral agent)的教师之行为举止(teacher’s manner)更能有效地培养并影响学生的道德德行。教师行为举止所揭示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直接的道德影响,是学生获得德行的主要途径。借助亚里士多德对善、幸福与德行的观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然"所展现的行为举止包括温和、勇敢、正义、友爱等。  相似文献   

6.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实用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产生适应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杜威认为道德没有绝对的价值标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道德教育的内容寓于各科教学之中,包括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否认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程.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有合理之处,也有严重的缺陷,应批判地吸取.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教学使人们对思想政治课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思想政治课在知识讲授上“划书一背书”;在道德教育上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某种正确的价值观以某种说服或强加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道德知识”的容器,知识与道德教育是两张皮。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引发学生的认同,更不会形成正确的判断,无法取得教育教学实质性效果。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思想政治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有使道德教育走向虚无和空谈的可能。要真正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就要立足学科知识,实现思想政治课智育德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杜威是著名的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包括道德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本文在对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探讨其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中职学生德育有何借鉴意义,以期我国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能更加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姚莲彩 《辅导员》2015,(3):38-41
如果把基础教育比作是大树教育的话,德行教育就是在扎根,只有根深才会枝繁叶茂。我校的德行教育活动已经实现了进校园、进教师、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学生的文明行为和道德善举明显增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明显提升。在工作中,我们努力拓宽德行教育的渠道,夯实德行教育的根基,汇聚德行教育的力量,扎实推进德行教育,让文明之风、和合  相似文献   

10.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洁教授指出:“道德教育就其根本宗旨上来说是‘成人’的教育,就其具体目标来说是成就人的德行的教育。”要成就一个人的德行,必须在实践中促其养成。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有义务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他们用心去感受,用脑去思考生活,用行为去创造生活,为他们在多元的社会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浩鹏 《中国德育》2006,1(8):21-22,36
“善”的教育,即道德教育,是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生之“自我”为中心,认为道德基础是自我的良知,道德教育应帮助学生实现道德自律;道德的起点是个体内心的纠葛,教育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道德的形成是个体自我修养的过程,道德教育应该为学生道德思考与道德实践等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更多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初中英语课堂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1)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语言教育是较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重在英语课堂中巧妙地渗透或者融合道德教育到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思想素材。因为初中阶段是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英语教师可以找出更多有益于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一、道德教育众所周知,道德不是法,它来源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自觉。从本质上看,道德要求的是在各种关系中个人能实现一种自觉约束,即自持。它的产生并不靠外在的规约或要求,而是通过一个人的持守变成他自身的态度,最终由态度转化为内在德行。因此,笔者认为道德教育的内涵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  相似文献   

14.
唐勇 《中国德育》2007,2(2):52-55,69
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德性,塑造大学生德行要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需要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营造一个具有历史连贯性的校园文化环境,设计有序的校园活动,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赫尔巴特和杜威,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两种相互对立的教育思想的代表,其实,在道德教育目的方面,他们都强调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们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德育改革具有以下启示:多方面兴趣的培养是形成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本条件;努力营造学校"社套化"、生活教育化环境,将道德教育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儒家认为道德教育有“德教”与“行教”两个基本维度,二者在内外相成中促成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的价值认同.在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促成全社会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借鉴儒家“德行”教育思想探索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构建一种“德教”与“行教”内外相成的建设模式,可以促进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更有成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裴斯泰洛齐在自身的经历、"博爱"的基督教教义、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爱"的思想,"教育爱"作为裴氏教育思想的主要原则,在其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中,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做了较详尽的描述。"教育爱"思想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家庭教育中的"爱"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中的"爱"是家庭教育"爱"的延伸,而无原则的溺爱是不能培养出有德行的人的。  相似文献   

18.
瑶族重视社会教育,道德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以广西金秀瑶族为个案,着眼于传统社会教育方式,研究石牌教育、戒规与禁忌教育、苦难教育对瑶族青少年形成遵规守法、信守誓约、注重德行、崇尚美德、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等道德品格的重要影响,揭示优良社会风气和良好社会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德育实际效果(简称德育实效),是指学校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对学生施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后,学生所形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群体水平及其状况。  相似文献   

20.
德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包含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是将社会思想转化为学生有道德、有意识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学校教育中适当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