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步云 《中国教育》2005,(1):62-62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我们的孩子却生活和学习得更沉重乃至更痛苦了?为什么我们的许多孩子会变得冷漠、自私、偏激和消极?原因是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方面普遍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性,在于我们的思想和教育行为已经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远离了社会和孩子最根本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问题。尽管许多问题最先是从西方国家表现出来的,不过现在几乎已是人类普遍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去倾听如此困难,--特别是男孩们?为什么许多孩子被赶出学校?为什么青少年自杀和吸毒率如此之高?是什么导致了学校暴力?我们能对上述问题一言蔽之:教育是否与我们时代的真正需求相匹配?比起以前,我们更需要发现一种新的与自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送孩子上犹太学校?”语气里有好奇,也有不理解。实际上,生活中好奇和不理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我们缺少的是驱使自己去尝试、去探索的勇气。如果问题改成“去犹太学校,有什么好处吗?”“你学到什么?他们有什么跟我们不一样?”我想世界会变得更友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拉得更近些。  相似文献   

4.
令不少父母感到困惑的是,为了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下了很大工夫去看一些教育的杂志、书籍,了解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不折不扣地照着做,可为什么收效不大呢?  相似文献   

5.
张俊 《青年教师》2005,(2):21-21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永远解读不完的鲜活教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听到孩子们这样提问:人为什么要吃东西?小猫为什么总是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为什么热水在冬天里会冒气……尽管这些“为什么”有的显得那样幼稚可笑,然而它们都是孩子身边的问题,是他们求知的不竭动力,更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树叶为什么会变黄?燕子为什么秋去春来?我们生活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之中,自然界里发生的各种变化会引发孩子无限的探究心理。让我们翻开四季这部五彩缤纷的百科全书,带孩子去探索四季的奥秘。第一站知识教育认识四季的主要特征,探究每个季节里大自然的变化及相应的科学知识。第二站审美教育学习欣赏和表达一年四季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学校在这一事件中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平等相处的环境?难道我们的教育者就真的无视学生的自尊,只能用错误的方式去纠正错误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经历这一事件时,表现出如此脆弱的心理,轻易选择了轻生?难道他不珍爱生命吗? 是我们的老师错了,还是我们的教育错了?是我们的孩子错了,还是我们的家长错了?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夸美纽斯说过: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明明说的都是为孩子好,可他们就是听不到心里去。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我们的唠叨?就是因为我们太唠叨。某种程度上讲,当下学  相似文献   

9.
作为基层教育者,我们常常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为什么接二连三发生中小学生自杀、杀亲等恶性事件?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教育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所以“学校教育应活出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一位小学生对我说道:“我们老师好不公平哦!”我问道:“为什么呢?”孩子说:“我们老师罚这次成绩考得较差的同学去扫地,他们本来就没有学习好,扫了地就更没有时间去复习了啊,还怎么学习得好呢!”在我们老师看来,通过惩罚来教育学生是再正确而平常不过的了。但是幼小的学生心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师生心理的巨大反差怎能不使我们的教育结果低效,甚至是适得其反呢?  相似文献   

11.
当孩子问起,去世的奶奶去了哪里?坠机是怎么回事?飞机为何找不着了?失去亲人的家属为什么需要我们的帮助?……面对这些问题,你将如何回答?也许你从未想过让孩子直面这个事实,但太多例子告诉我们:让孩子们自幼接受正确的死亡教育,不仅能让他们毫无阴影地正确对待生死,通过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提升生命质量,也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问题。尽管许多问题最先是从西方国家表现出来的,不过现在几乎已是人类普遍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去倾听如此困难,——特别是男孩们?为什么许多孩子被赶出学校?为什么青少年自杀和吸毒率如此之高?是什么导致了学校暴力?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推崇“吃苦教育”.反映了一种教育的无奈和无力。生活本来就有苦有甜.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锻炼。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们还要送孩子专门去接受“吃苦教育”呢?这涉及独生子女时代的种种教育误区,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4.
前一阵,我在晨间检查中发现班内的芳芳口袋中有一叠钞票.其中竟然有一张超过十元的人民币。晚上这位家长告诉我一件更令我吃惊的事:他发现女儿常不经大人许可.擅自拿家里的钱送给同伴.和她们一起去买零食吃,教育了几次都不起效。我知道他是个公司老板,条件优越,有钱放在家里,孩子取钱很容易。他为此也十分困惑:“家里经济条件这么好,平时孩子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并且家中的零食源源不断,可孩子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拿家里的钱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学生的问题哪去了现在的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那么孩子的问题哪去了?是原本就没有?不,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每天都会有问不完的问题。如:今天怎么又下雨了?是老天爷生气好哭吗?为什么我不能天天过生日?……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问题也越来越少了。反思原因:孩子的问题是在我们老师(包含家长们)的压制下渐渐地消失了。是的,随着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纵向推进,学生数激增,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之长期以来灌输式教育观念的束缚,造成不少学生从有问题不会提问到不愿、不敢提问渐渐恶化为不思考、没问  相似文献   

16.
火星救母记     
如果有一天,你的妈妈不在你的耳边唠叨了,也不再围着你转了……当你发现她去做别人的妈妈了,你会感到高兴还是难过呢?剧情简介:故事讲述的是小男孩麦洛对妈妈严厉的教育方式耿耿于怀。突然有一天,火星人把妈妈绑架了。妈妈要被剥离记忆。她的记忆会被移植给火星上的保姆机器人。麦洛踏上了救妈妈的旅程。这是一部充满乐趣、童真和教育意义的影片。孩子和家长的冲突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的。但是,爸爸妈妈们为什么总是会与自己的孩子"作对"呢?这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4,(4):40-41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家教的问题一位母亲向我们哭诉:“我的儿子指责我:‘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别人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你为什么不要我?你还想骗我,爸爸和女朋友走了,你还把我当儿子吗?’我告诉儿子,妈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为了不影响你学习。‘学习,学习,除了这两个字,你还会说点儿别的吗?’”现在离异的家庭很多,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对这部分孩子,我们要给…  相似文献   

18.
高子阳 《江苏教育》2000,(12):30-31
读了《江苏教育》2000年第6期朱玲老师的章,笔认为,我们不仅可以借鉴朱老师中所述的内容,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思考美国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写作?他们是怎样认识作、写作的?从高刚的《从孩子的作看美国的小学教育》及其子高翼的章,从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等章、书籍中可以看出美国98%的孩子喜欢写作,但是,  相似文献   

19.
我儿子13岁了,现在我和他对话时,他总是反对我,比如我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他就说谁规定的?为什么你们可以随便上?他经常说大人们可以很自由地活动,孩子却不能,太不公平了。我应该怎么说服他呢?刘秀英: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的青春期来临了。在孩子成长中的某一天,父母忽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似乎都不认识了,伤心、愤怒、挫败感一齐袭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了呢?为什么原来的教育方式孩子开始不接受?自己辛苦为孩子付出十几年,为什么得到的是这个结果?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们?等等。  相似文献   

20.
有了孩子后,父母会尽可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他提供最好的食物、衣服、玩具等,也会尽可能为他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但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能否得到孩子的配合呢?许多父母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甚至觉得: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后孩子并不满意?为什么孩子动不动就哭闹不止?为什么孩子如此娇气、任性?关键就在于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也没有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