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是一首歌唱劳动的地道的民歌,给人以清新愉悦的真切感受。将汉乐府诗歌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篇。其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小学生诗歌》(叶圣陶、田泽芝编)早就将《江南》选入书中,可谓不谋而合了。这首民歌明白如话,唯一需要辨识的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田田”一词,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1.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8月新1版)2.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11期《“田田”是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吗?》一文指出,教科书把《荷塘月色》文中“田田”注释为“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欠妥,主张取贾雯鹤先生关于《江南曲》中“田田”的解释来理解《荷塘月色》中的“田田”,把“田田”看作拟声词,表示...  相似文献   

3.
古乐府《江南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解释各异,众说纷纭。余冠英先生释为“莲叶盛密的样子”。(见《乐府诗选》)许逸民等先生解为“叶浮出水面,挺秀鲜碧的样子”。(见《乐府名篇赏析》)高峰、孙桂清先生注为“指莲叶茂美、饱满劲秀、挺立于水面”。(见《中国古代诗歌精品》)《辞海·语词分册》及《辞海》(89年版缩印本)皆训为“荷叶相  相似文献   

4.
释“田田”     
乐府诗《江南曲》里“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一句中的“田田”一词,对它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新《辞海》注释为:“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荷塘月色》的注释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荷塘月色》中的"田田",教材将其释作"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虽有《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作铺垫,但多少还是令人有些费解。在此,追本溯源,从探寻字的本义入手,对"田""陈"可以互通做了一些梳理,认为如果将"田田"先释作"陈陈",自然对教材的释义认识就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教科书对其中的“田田”注释为“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笔者以为这样的注释欠妥。首先,看该词语的来历及含义。从注释中可知:《荷塘月色》中“田田”一词是朱自清先生化用了汉乐府《江南...  相似文献   

7.
莲塘情歌     
汉乐府诗里的《江南》,是一首咏江南水乡人民采莲时欢愉情景的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的特色是:见物不见人。一荷叶秀挺,露出水面,生机蓬勃。后来宋词人周邦彦用三句来写荷叶,形象飞动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中有一首题为《江南》的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乍看此诗,十分简单,毫无韵味;可再细细品读,顿觉意味隽永。你看;采莲时节,一叶小舟隐约在田田的荷叶之中,触动了荷梗,惊起满池的鱼儿,忽南忽北地跳跃;小舟之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伸出一双稚嫩的小手,随着鱼儿的跳跃,小手一会指东,一会儿指西,伴随着一阵阵的惊叫声和欢笑声,和年轻母亲的微嗔。  相似文献   

9.
贾雯鹤先生《〈江南〉“田田”解》(见《文史知识》1995年第5期)一文(以下称贾文)尽去陈说,独抒新见.粗略一读,令人耳目一新,然而细细玩味,却又令人颇多疑惑.现陈愚见如下,以就教于方家.一、贾文说,《江南》是首情歌,由“鱼戏莲叶间”一句即可看出.江南水乡,青年男女嬉戏莲叶间,此古礼之遗风欤?贾文据理有二、一是“鱼”为民歌中男女情事的(?)语,此例在《诗经》中已俯拾皆是,一直延续到现代民歌(参见闻一多先生《说鱼》).二是《乐府解题》说“《江南》,古辞,盖美芳辰丽景,嬉游得时”.  相似文献   

10.
《江南》古辞是一首乐府相和曲,其辞云: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历来对于此诗有各种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通过写景状物歌泳嬉游乐趣的诗。如:郭茂信《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  相似文献   

11.
《五人墓碑记》中“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之“傫然”一词,解释纷然杂呈,似乎确诂难定。《古文观止》二吴的夹注谓“傫”字的“音义同垒”。——这也许就是一系列误释的根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诠注“傫然”为“相并相集貌”。沈蘅仲编著的《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则依就课本的注释,一气辑录了五种解释。它们是:一,“聚集的样子”;二,“重叠相连的样子”;三,“依次重叠相连貌”;四,“凭高聚立貌”;五,“颓丧貌,此指无声息、无知觉。”之后,作者又胪列了《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三家大型辞典的释例。最后,作者取悦其所辑之第三种解说,曰:“故释为‘依次重叠相连之貌’为宜。”此外,还有释为“堆积的样子”的(见《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还有释为身体被  相似文献   

12.
画家乡     
公路旁树木高大挺拔,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田野里,鲜花盛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树林里,有的鸟儿在树上窃窃私语,有的在侧耳倾听。瞧,树上出现了一簇簇红红的小火苗——杨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池塘的水清澈见底,荷叶挨挨挤挤,上面洒落了许多晶莹的小珍珠呢!小鱼们在叶间嬉戏,我不禁想起了《江南》这首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相似文献   

13.
戴峰 《湖北教育》2003,(12):50-50
2001年11月,武汉市武昌区专家组来我校考察新课程改革实验,校领导让我为专家们上一节汇报课。经过选择,我决定执教《江南》一课。 《江南》取自《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相似文献   

14.
陈信问:《荷塘月色》中的叠音词有何作用?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用了26个叠音词。有双音节AA式的“缕缕”,有三音节ABB式的“阴森森”,还有四音节AABB式的“蓊蓊郁郁”。那么,这些叠音词在文中有些什么作用呢? 一、绘景。通过使用叠音词,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色,渲染环境气氛。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比如作者用叠音词描写荷叶:“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层层的叶子中间”、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里,用“田田”描写荷叶之多,用“密密”表现荷叶之稠。用“层层”展现荷叶之茂,用“亭亭”描绘荷叶之美。再如作者用叠音词描写树。用“蓊蓊郁郁”形容树木的茂盛,用“弯弯”描写  相似文献   

15.
荷花,又名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等,此外还有碧波仙子、风露佳人等雅号。几千年来,文人墨客咏荷的诗文多如牛毛。同样,中学语文教材中以荷花为题材的课文也不少。据统计,通篇咏荷的诗文有6篇,文中借用咏荷名句的则更多了,这些写荷课文(片段)风格迥异,写法精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直写形态,赞荷花之美。 课本中的咏荷诗,一般都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直接赞美荷花的形态。古代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首,可说是历代采莲歌之祖,诗人赞美饱满劲秀的荷叶。北宋诗人黄庭坚用“凭栏十里芰荷香”着意创造出一个清静、优美的环境气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用一望无际的荷花来描写六月西湖的美好风光。  相似文献   

16.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汉乐府中的民歌《江南》。这首诗不仅有画面有意境,而且有形有声,画面鲜活。这就得力于联想、想象的恰当运用,没有联想和想象是很难写出如此形象生动、神采飞扬的诗歌的。  相似文献   

17.
案例1:教学《江南》一课,教师带领学生赏读第一行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请大家看图,想一想:"何田田"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碧绿. 师:非常碧绿,很好.这位同学呢? 生:面积多大呀. 师:面积真大,不错.这位同学是怎么理解的? 生:莲叶一片一片,很多. 师:莲叶一片一片,很多.采莲姑娘采了一船的莲蓬,高兴不高兴啊?  相似文献   

18.
"莲叶何田田"中"田田"应指"莲叶之盛",其音义源与"真"声的"阗阗""填填""嗔嗔"组叠音词相同,与"田"自身的形体和引申义列无关,只是在形体上借用了"田"。"田田"表"盛貌",在诗词中形容的对象较为广泛,既可以是莲叶、植物,还可以是香气和水势。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Z2)
当学生那会儿,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师讲到“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那一段,特意拉长了声调重读“田田”二字,并强调:“田田的叶子,作者描写得多么形象啊!”我当时怎么也想象不出“田田”如何形象,很想问老师,莲叶怎么是“田田”的呢?当教师后第一次讲《荷塘月色》,注  相似文献   

20.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学的奇葩,也是语教学的名篇。然而就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中对《江南》的解题:“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还承袭着这种观点,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