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渴示悲剧性民族心态,反思古华夏文明命运"为主题的电视系列片《河殇》,它的历史观,本人觉得是不能苟同的.下面就《河殇》的历史观谈点看法.《河殇》作为一部宏观审视中华文明命运的作品,它所包含的历史观是多元的.其中既有斯宾格勒关于文化兴衰周期的阐释,又有汤因比关于对特别困难挑战与应战造成了文明起源和衰落解体的说明;这里既有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民族相继更替、东方历史发展停滞的思想底蕴,又不乏地理环境决定论、欧洲中心论、历史宿命论等非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河  相似文献   

2.
评《河殇》的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系列片《河殇》,在大学生中引起广泛的、意见不一的反响。我们当时曾结合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组织过讨论。深感《河殇》的出现及其社会反应,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政治现象。而《河殇》的作者们的政治意图之强烈而明确,是十分显然的。经过近几个月的制止动乱、平息暴乱的斗争,人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实质。《河殇》以文化反思的面目出现,因此,剖析一下它的藉以反思的文化观,可以更好地认清其真相和实质。这里,谨结合我们当时组织讨论过程中取得的认识,略作归纳,缕陈于下。  相似文献   

3.
《长城》是国家教委在《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中所列举的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如何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呢?我们的设计是抓住“气魄雄伟”,教育学生认识祖国江山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认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板书课题,出示二图,简介长城工程史教师板书课题后,出示一幅祖国地图,从地图上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有何突出表现?《河殇》就是极少数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产物,《河殇》是顽固坚持自由化的人向党、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的典型代表。一曲《河殇》,它为煽动全国性的动乱和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舆论准备。 《河殇》这部电视系列专题片,利用大众化的传播媒介,鼓噪一时,毒汁四溅;因而揭露《河殇》的反动实质,肃清《河殇》的政治影响和流毒,在深入、持续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今天,尤其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长城古老雄伟,举世闻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崇山峻岭之间,它像一条巨龙盘旋着,翻滚着。它的存在凝结着千千万万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长城》  相似文献   

7.
《河殇》作者自我标谤:这一电视政论片创作的初衷,是集“中国当代思想界精英”进行一次“对民族历史、文明、命运的全面思考”,可是,“河殇”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明的“全面思考”却只断到“戊戍变法”就嘎然而止,对此后大半个世纪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两代人探索与奋斗的历史只字不提。《河殇》口口声声要继续“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却恰恰对“五四”时期一代热血青年探索与奋斗的主要遗产也只字不提。  相似文献   

8.
《长城》是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 ,描绘了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 ,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结构严谨 ,条理清楚 ,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 ,是全文的总结段。一、新旧联系 ,理解总结段 ,设计教学思路在学习《长城》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颐和园》和《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 ,三篇文章写法上有共同点。教学伊始 ,通过一道思考题导入《长城》一文的学习。“找出文章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在文章哪儿?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河殇》作者看来,中国古老的文明“铸就了一种内向的、求稳定的、闭关自守的文化类型”,造就不出“一种文化的更新机制”。中国一再失去发展资本主义的良机,说明它只能依靠外来“新的文明因子”,否则,中国将永远处于“周而复始的历史循环”之中。《河殇》所谓的“新的文明因子”究竟是什么呢?不是别的,恰恰就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如其不信,有言为证: 《河殇·灵光》中说:“十七世纪以后,那个‘新世界’要来叩一叩古老东方紧闭着的大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统文化及《河殇》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连续片《河殇》在中央台播出后,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学者的强烈反响,成了有争议的热门话题.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教授也纷纷发表意见,对《河殇》提出不同看法;著名政论家梁厚甫先生则认为中国文化是"犬儒文化",是世界消极文化之一种.最近,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举行了《河殇》座谈会,与会的文、史哲方面的专家、教授展开争鸣,有的热情赞扬,有的全盘否定.对《河殇》的巨大分歧,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看法上的巨大分歧.  相似文献   

11.
《长城赞》是一首长对联,教师在字、词、句的常规教学后,应该开展赏析教学,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体来说,可以从它的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思想教育性等方面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2.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奇迹,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巨大的国防功能。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圈内农耕与游牧这两大部类文明形态的分界线。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论述农业与游牧业关系时,曾有长城是建在"15英寸等雨线"上的观点,就是说,由于中国特有的地域生态才造就了万里长城。那么,长城与15英寸等雨线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地理历史元素  相似文献   

13.
试论长城文化对甘肃的影响张耀民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在地处中国地理中心的甘肃省的历史存在长城对甘肃文化的深远影响,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笔者试就这方面作一些探索,以求识家指正。一、长城在甘肃境内的历史存在今甘肃境内,历代所筑长城,自战国魏至明,...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立体的大环境中学习、发展。《长城》一课教学伊始,我出示了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长城在祖国的位置,并告诉学生长城经过的省市。再请学生简介建筑长城的历史,使长城一开始就以丰满  相似文献   

15.
朱允 《甘肃高师学报》2007,12(1):125-127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非凡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昭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城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河殇》的观点,中华文明形成之初,其衰落的命运已经注定;近代中国又一再失去发展资本主义的良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由于“按照一种内陆文化的统治模式来进行现代化建设,虽然也能容纳现代科技的某些新成果,甚至卫星可以上天,原子弹可以爆炸,但却不能根本性地赋予整个民族以一种强大的文明活力。”这就是《河殇》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命运的评价。在《河殇》作者看来,中国从古代内陆型的黄河文明,到现代的“内陆文化的统治模  相似文献   

17.
长城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是维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勤劳勇敢的精神体现。长城印证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世纪辉煌,是与革命文化一脉相承的先进文化。新时代,有必要充分研究长城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审视长城文化的内涵、要素、价值和底蕴,深入挖掘长城文化资源,坚持长城文化学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推动长城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城     
《课外阅读》2012,(1):66-67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7米、宽4~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甚嚣尘上的氛围中,《河殇》以标榜反思黄河文明和民族历史的面目出现,作者为他的政治主张装潢了历史文化的煌煌论证,故而哗众取宠于一时。在学术开放、文史相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渗透发展的当代,非专业学者涉足国史已不鲜见,史学界一直是十分欢迎那些跨专业操作的学者们能给史坛吹来清新之风。然而,《河殇》的作者涉足史坛,  相似文献   

20.
长城,是中国最有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因此,我早就想去爬长城。今天,我总算如愿以偿了。在我的想像中,长城的路是蜿蜒曲折的,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但不变的是它的路一直铺向远方。虽然你看不见它,可它仍然在你看不到的远方存在,在我去长城之前,长城在我心中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一条神秘的,曲折的路。到了长城,我突估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诗:不到长非好汉。就冲这句诗,我也一定要爬到最高峰。开始爬长城了,现在我眼中的长城,仍然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一条曲折的路,惟一不同的是我不再认为它是一条神秘的路,而是条孕育着中国历史文化的路。站在长城上,放眼望去,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