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常常会听到幼儿天真无邪的表述:“老师喜欢我,因为今天老师奖励了我一张小贴画。”“我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今天老师说我真棒。”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货美的话、一个温馨的动作,都能让幼儿快乐一整天。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真诚地爱孩子,让他们感到老师非常喜欢自己,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就可以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2.
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幼儿,是家长与老师共同的希望。具有良好习惯的儿童应该是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那么如何让每个幼儿乐中求学,学中有乐,真正成为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  相似文献   

3.
张杰 《陕西教育》2009,(1):119-119
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幼儿,是家长与老师共同的希望。具有良好习惯的儿童应该是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那么如何让每个幼儿乐中求学,学中有乐,真正成为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  相似文献   

4.
抓住契机 介入活动 这天刚上班.就看到配班周老师正在生气地收缴幼儿手中的飞机。剧老师对我说:“幼儿无心上课,拿着内制的纸飞机飞来飞去。活动室里到处都是飞机.王刚小朋友竟然将飞机飞到我的头上。惹得小朋友哄堂大笑。”周老师还说:“我已经够宽容的了,自从学了《纲要》,我也知道要改变教育观.尊重幼儿,但你看这就是尊重的结果。”我笑笑说:“你休息一下。让我来。”  相似文献   

5.
陈均儒 《陕西教育》2011,(10):17-17
“老师.刚才是你让我回家.不让我到校的”。一个12岁的小女孩.眨着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平静地对着我和她怒气冲冲的母亲说.我愕然地望着这个柔弱的令人爱怜的女孩.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天啊!刚走进教室的我,对这位逃了几天学的小姑娘心里有点茫然.更别说和她说话了,而此时面对这样天真的女孩.家长会相信我的话吗?我一时乱了方寸.家长更显得咄咄逼人.嚷着要去找校长揭发我的“丑行”。我静下心来问:“我在哪里对你说的?”“在教室,  相似文献   

6.
“老师,吕哲又打我了”“老师,杨震拖玩具了”,类似这样的告状,我们老师经常遇到,那么该如何看待孩子们的告状呢?幼儿的告状无非有两种,一种是“xx打我了”“xx抢我的玩具了”,另一种是“xx和xx打架了”“xx抢xx的玩具了”。第一种情况是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反应。当别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而自己又无力制止时,孩子就向老师求援,老师应及时作出正确分析和引导,不要让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出现第二种情况时,更不能置之不理或不给一个好气:“你怎么这么爱管闲事…,”因为这正反映了幼儿把同伴的行为与老师家长平时教导…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尊重幼儿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幼儿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幼儿,就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纪婷 《文教资料》2010,(15):135-136
教育无处不在.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园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三者互动的结果。在幼儿课堂实践中,本文认为,应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花园”的主人,班级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在"新年愿望"这一教学活动中,当我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愿望时,孩子们个个都把小手高高举起,要求讲述,有的孩子甚至急得站起来直嚷嚷:"老师,老师,我……"。尽管老师多次示意要"注意倾听",但在"热闹"的场面下真正倾听的孩子并不多。孩子们只顾讲述自己的见闻,并不在意老师的示意,更不懂得如何倾听。《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要求孩子能安静、专注、有礼貌地倾听他人讲话。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在谈到幼儿时常用这样一句话:“孩子象一张白纸,画上什么就是什么。”我曾对此论断产生过怀疑,不久前的一件事更使我否定了这一论断。一次,我班进行主题谈话:“长大了做什么?”孩子们踊跃地表达自己未来的理想:“当宇航员冲出地球。”“当老师接李老师的班。”“当建筑工人盖一百层高的大楼。”……其中有一个姓孙的男孩慷慨激昂地表示:“当解放军,到老山前线保卫祖国。”我高兴地肯定了  相似文献   

11.
闪光点     
沈婕 《学前教育》2004,(12):7-7
在引导孩子活动时对孩子说“请你教教我”让我对“尊重儿童”有了新的认识。尊重的根本是平等,我们应该把幼儿和自己放在同一个位置,从同一个起点上和幼儿一起去学习和发现,不断地检讨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们和成人一样,渴望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应该时时检讨自己,是否把学习的兴趣还给了孩子,是否真正和孩子成了朋友,是否真正地尊重了孩子。  相似文献   

12.
教师节快到了,为了让幼儿体验老师与他们的深情厚谊,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题为“我和老师的故事”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口述、家长帮助记录下师幼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这个作业,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给我们老师也带来了很多: 1. 促使活动进展得更加顺利。本阶段的主题中有让幼儿讲述老师的故事的活动环节,这个作业给了幼儿经验的准备,通过预知学习,幼儿发言的面变广了,发言的人也变多了,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幼儿都敢于讲述了。 2. 增进了老师对幼儿的了解。口述稿中幼儿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对哪个老师比较喜欢、喜欢老师的什…  相似文献   

13.
同行相见,谈得较多的问题是:“孩子好动,无法施教!”我刚开始工作那阵也有同感,整天冲幼儿们喊:“别动!不要讲话!”然而他们就是动个不停,常常是我喊破了嗓子,他们弄坏了桌椅和玩具。我气得要死,精疲力竭,他们却偷偷地发笑。后来,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来不是孩子动多了,而是我动少了。于是我就振作精神,变自己的“少动”为“多动”,动手动脑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内外活动:会变的颜色让他们自己变;春天的秘密让他们自己找;种花,饲养小动物,也让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从事幼教二十年“小有经验”的“老”教师,认真研读过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自认为比较了解所教幼儿的心理,尊重热爱幼儿,能较好地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是受幼儿喜爱、尊重的好老师。但自从参加(《比比和朋友》课程研究后,我发现了许多以前不曾接触的“孩子世界”。  相似文献   

15.
唐玉芹 《中学生电脑》2011,(1):29-29,31
在教育工作中,老师需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以幼儿为本”。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尊重每一位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幼儿才会对老师产生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山东教育》2002,(27):24-24
吴放老师:我的班上有这么一些孩子,平时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很容易接受,但不久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该如何彻底根治?季军季军老师:你好。你提的这个问题,以前也曾有不少老师问过我。看来,它颇具普遍性,是幼儿园老师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在讨论如何“根治”这种“屡教不改”的行为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幼儿的一些心理与行为特点,试着找一找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  相似文献   

17.
幼儿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所“加工厂”.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进行着适合自己的“加工处理”.并深化为自己的需要。因此.我们几次修订了幼儿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大量减少老师预设活动,增加幼儿自主活动.让幼儿自主决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常听一些老师议论:“某某班纪律真好,吃饭时鸦雀无声。”“某某班的幼儿好听话,上课规规矩矩,下课特别安静。”开始,我也挺羡慕这些班级有着良好的秩序,于是对自己班上的幼儿严加管束。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很快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自从我对幼儿严加管束后,孩子的屎尿特别多,三三两两老爱上厕所,而且久久不肯回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一天,我偷偷跟在他们身后,刚走到厕所边,就看见孩子们三五成群在厕所里大声交谈着,欢笑着。我问:“你们怎么喜欢在厕所里聊天呀?”“厕所里没老师,做什么都不会挨骂。”听了孩子的道白,我心…  相似文献   

19.
王锐 《学前教育》2011,(9):16-17
这次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感受最深的一次活动就是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沈心燕老师所讲的“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在课程中,沈老师举了很多事例让我们了解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我对沈老师所讲的“教与学”相关的理论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20.
相信每个老师都曾遇到过这类事情:上课时,所有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却有一个幼儿站起来大声说: “老师,某某踢了我一脚”;游戏时,时不时有幼儿说这个小朋友不乖或那个小朋友又在哭等,让教师觉得焦燥万分却又不能忽视,每每为处理这些小事而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