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是一个大众化的词,目前还没有一种测量幸福的广泛认可的方法。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民众幸福感受程度的具体指标,它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常州居民幸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调查常州居民的幸福指数,以便于提升常州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幸福指数与社会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指数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它建立在个体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状况积极心理体验的基础之上,是客观条件的主观反映。如果我们把主观生活质量称之为幸福感的话,那么它应当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跨越与发展——主观幸福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文知识的核心命题,心理学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幸福。主观幸福感研究始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部机制,从哲学思辨转移到科学实证,从理论研究转移到社会应用,从学术研究转移到幸福感提升,激发当代“幸福革命”。早期重点是调查幸福感,主要是沿着入口统计维度进行实证调查,侧重比较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差异;中期重点是解释幸福感,理解幸福感形式的内部机制,主要有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两种理论框架;近期重点是侧量幸福感,更加重视幸福感理论与测量的互动,建构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种测量模式;现代的重点则是应用幸福感,融入社会发展体系,成为重要的社会指标,具有诊断、调整、互补、发展功能;未来的核心是提升幸福感,力图把幸福感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充满温暖的幸福体验,实现人类幸福的最大化,创造幸福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具体而言,是反映一般人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主观生活质量变化程度的核心指标,关注广大教职工幸福指数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在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过程中,应着重从教育引导、疏导协调、心理调控、激励等四个方面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的问题。因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主观幸福感,所以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不仅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且对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和人格四个要素入手,分析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新兴的一种测评指标体系,有别于传统评价指标,它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作为测评对象,力求使之量化为具体的评估指标。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倡导"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幸福指数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测评指标体系甚至有取代GDP的趋势。通过对幸福内涵的解析,以对国民幸福指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为基础,探讨了幸福指数测评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幸福指数的量化、幸福指数与GDP的关系、幸福指数设定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国民幸福感的根本途径——广泛开展"幸福学"尤其是"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员工幸福感是对员工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同时也是衡量个人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文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中国移动某公司员工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格式化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探讨影响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通过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合调研数据对影响员工幸福指数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对企业应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对45位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和57位无编制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指数。结果表明,总体上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都不高,虽然都是积极正向的,但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要显著高于无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在知足充裕体验、目标价值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这三个具体维度上,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显著高于无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无论是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还是没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主观幸福感指数都非常低。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和南京高校371名辅导员的调查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维度。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应关注辅导员需要与诉求,提升主观幸福感;推进专业化与职业化,增强心理幸福感;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界定概念、指标选择和测评方法是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关键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对幸福感定义的侧重点有明显差异。确定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需要层次论、幸福结构论和居民生活领域论。确定测评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序数排列法和等权处理法。城市居民幸福感主观指标的测评方法重点是编制问卷、抽样调查和处理数据。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时期幸福观的基本框架是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沿承不同的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幸福感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主观幸福感(SWB)与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主观幸福感把快乐定义为幸福,侧重个人的主观体验;心理幸福感把幸福理解为人潜能的实现,从人本质和人发展的角度诠释幸福,使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12.
幸福感是最近在讨论的热门话题,可见整个社会对人生幸福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什么?它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影响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有许多,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其中这几个方面影响尤为突出:心理参照系,成就动机程度和本体安全感。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呢?本文结合笔者所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幸福指数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是社会运行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江苏省四所高校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感受以及自我幸福感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幸福指数指标项目的差异分析,对大学生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组成因子进行了比较和筛选,探索提出了大学生幸福指数五维结构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幸福悖论在发达国家是经济足够发达之后的产物。中国目前出现的"幸福悖论"现象虽然表现为不随经济发展而幸福感增高的所谓"悖论",但深入分析后发现,经济不够发达仍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幸福悖论的产生也与我们过分重视客观经济因素而忽视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们的攀比心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可持续模型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改善环境因素,如继续发展经济、提升社会保障、调整分配机制等;二是改善主观意识活动,如改变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变国民生产总值为国民幸福指数,提高个体自身的意向性努力(如运用积极的思想、投入地做事、提升身体健康、追求成功的意志活动等),多方位多手段让我们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15.
幸福感是最近在讨论的热门话题,可见整个社会对人生幸福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什么?它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影响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有许多,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其中这几个方面影响尤为突出:心理参照系,成就动机程度和本体安全感.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呢?本文结合笔者所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个人背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同。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动态系统,由幸福储备、幸福收入和幸福中介组成。其中,幸福中介在幸福储备和幸福收入之间发挥着驱动力作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以简要定义为:知足和愉快。  相似文献   

17.
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它提出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等三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积极心理有关的变量。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态度、体验幸福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心灵、快乐达观的情绪和优秀美好的品质等积极心理以达到人生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测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往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幸福指数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幸福指数.为促进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课题组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幸福指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河南全省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实地调查数据,并运用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对调查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检索了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出了新的幸福指数体系评价理论模型.同时,在掌握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数据的基础上,就如何改善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度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河南省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产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客观事物在人们主观心理的一种反映。探析和揭示幸福的本质和各种特性,有助于增进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幸福感的建立,也有助于对青少年的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到测量——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幸福感是研究人类良好存在的实证科学.幸福感理论模型是幸福感测量工具的基础与归宿,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主流范式,侧重于快乐的体验层面,包括生活满意、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三个经典测量指标,另外两种幸福感研究思路,一是Ryff等提出的心理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及据此建构的多维心理幸福感问卷,其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层面,包括自我接受、环境掌控、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的、个人成长以及自主性六个维度;另外一种思路是Keyes的社会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及测量工具,包括社会认同、社会实现、社会贡献、社会和谐、社会整合5个维度,其更加关注个人在社会领域面临的种种挑战.在幸福感40年发展历程中,幸福感理论模型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情绪幸福感与认知幸福感的融合,形成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第二次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融合,形成积极心理测量模型;第三次则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三者的融合,形成现代积极心理健康模型.因此,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应当从多个侧面入手,更加全面揭示幸福的内涵与实质,把幸福感心理学理论模型与心理计量模型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导向与数据导向的统一,切实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