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华东地区的科技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科技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做了初步分析;同时,通过对国家信息化发展模式的研究,结合华东地区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征,提出了华东地区科技电子政务的2种不同发展模式,并就科技部门电子政务和科技创新体系等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福建省科技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已成为科技宣传与服务的重要窗口,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科技管理水平,加强了对公众的科技服务,促进了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分析了其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科技系统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均衡,科技管理部门机制改革和创新滞后,对社会、企业、公众的服务功能不完善;提出了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制定电子政务总体建设规划,统一技术标准,以社会公众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设计服务流程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科技管理部门宏观决策的有限理性、科技管理部门重立项,轻管理和科技多头管理,部门协调性差是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电子政务介入科技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体现在其可实现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形态、治理理念和治理结构的创新。包括政策、主体和技术层面等在内的诸多因素也都允许其介入科技管理体制。避免一刀切,允许地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意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科技电子政务构建和完善中的作用和不要因为建设而建设,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是构建科技电子政务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孟涛  胡军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2):205-207
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政府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管理部门建设电子政务,对于我国科技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科技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科技管理部门正经历着这场信息化革命,并面临着电子政务的新挑战: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再造运作流程、创新并整合其公共服务等等。  相似文献   

5.
科技系统政府网站评价与科技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系统政府网站是科技部门沟通公众与社会的窗口,其发展程度可反映科技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科技系统政府网站的评价结果,探讨科技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科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制定统一的规划,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科技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加强科技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科技潜力、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等4个方面对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科技竞争力进行比较与分析,全面揭示福建省科技竞争力的实际状况,为福建省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福建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规模逐步增大,科技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在华东地区各省(市)中的科技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最后提出提升福建省科技竞争力的政策和建议。S  相似文献   

7.
依据管理层次理论,将科技管理进行层次划分,以此为研究框架,结合湖北省科技电子政务实践,探讨了电子政务对科技管理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科技部门网站建设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套适合面向网站内容服务,网站功能服务和网站建设质量等综合评价目标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华东地区地市级以上科技部门网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评价比较与研究,发现目前华东地区科技部门网站建设的发展特征和薄弱环节,并通过对网站评价得分的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科技部门网站建设的关键因素。[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我国网上科技中介服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技中介网站服务进行了实证性评价.文章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站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三个维度设计了在线科技中介服务的评价框架,即科技中介网站的功能评价、科技中介网站的质量评价以及科技中介网站的用户利用评价.论文选取20家科技中介网站作为样本,由专业人员评价网站的功能和质量;对30位实际的科技中介网站用户进行利用行为评价.评价结果比较客观的显示了我国网站科技中介服务的现状:总体水平较低,在信息增值服务以及网站导航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0.
刘永祥  李蕾 《科技广场》2005,(3):118-121
湖北是一个科技大省,但并不是一个科技强省。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给湖北省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了湖北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从电子政务推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电子政务拉动湖北省科研投入、促进应用技术转化和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研究了电子政务对湖北省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文章还对湖北省的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君君  曹园园 《现代情报》2015,35(12):25-30
电子政务成功的关键是公众对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采纳。本研究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结合技术采纳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采纳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和样本收集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用户体验的4个维度:浏览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和信任体验都不同程度地会影响公众的采纳行为。根据实证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替在问题,并从政府、公众和网络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电子政务遇到的信息孤岛问题做了介绍,对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和电子政务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子政务系统中分布式异构数据交换平台关键的组件——工作流管理中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韦百兴 《大众科技》2012,(9):144-146
电子政务方便快捷,能够随时随地向使用者提供服务,并且采用交互式的沟通方式。在过去的数年中,电子政务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政务的工作模式。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利用信息化这一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推行政务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广西民政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认识不足、整合度不够等问题,文章试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在线式文本控制技术目前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作用,阐述了在线式文本控制技术中文本控制插件应用以及大容量文本网络分段传输控制技术中的主要关键技术,总结了在线式文本控制插件应用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企业ERP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中引入电子商务信誉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岩  孔凡晶 《现代情报》2013,33(9):157-160
本文在阐述电子商务的信誉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信誉模型用于电子政务的可行性,提出了模型的修改建议,使其能够适合对政务系统进行评价,同时对引入过程中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子政务发展也与时俱进。因此为及时把握电子政务最新研究方向,选取2015年SSCI数据库与电子政务主题相关文献为样本展开分析,总结了电子政务领域研究最新主题与趋势:一是公民参与的公共服务系统建设研究;二是电子政务评估与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研究;三是基层电子政务与参与型电子社区发展研究;四是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研究,以期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其实现过程,是政务管理的现代化过程。政务管理是随历史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正如工业文明创造了科层制的政府治理模式一样,新的社会必然要求新的政府治理形态。所以,电子政务在一国的发展,与其所处的行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行政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一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行政环境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到实践,电子政务与网络出版有紧密的关系,而且相互作用。电子政务有利于监管网络出版、推动网络出版的健康发展,网络出版的发展促进电子政务技术的成熟,有利于优化与重组电子政务应用场景、实现电子政府。  相似文献   

20.
We find that the presence of village Internet facilities, offering government to citizen service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ate at which the villagers obtain some of these services. In a study of a rural Internet project in India, we identify a positive correlation for two such Internet services: obtaining birth certificates for children and applications for old age pensions. Both these government services are of consider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 to the citizens. Villagers report that the Internet based services saved them time, money, and effort compared with obtaining the services directly from the government office. We also find that these services can reduce corruption in the delivery of these services. After over one year of successful operation, however, the e-government program was not able to maintain the necessary level of local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support to remain institutionally viable. As government officers shifted from the region, or grew to find the program a threat, the e-government services faltered. We argue that this failure was due to a variety of Critical Failure Factors. We end with a simple sustainability failure model. In summary, we propose that the e-government program failed to be politically and institutionally sustainable due to people, management, cultural, and structural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