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游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要求其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两者间有效结合,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创新方案。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九江学院旅游学院提出基于行业互动的旅游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一模式注重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职业思维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能迅速适应旅游行业需要模式。文章对基于行业互动的旅游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各校、各专业只有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校企互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管理运行机制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设计和改革,才能在合作教育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为例,从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路、范式、实践途径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目前,工学结合是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文章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践,阐述了工学结合理念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作用,并具体阐释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于兰 《宁夏教育》2014,(8):15-1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管理、专兼职教师的配备、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顶岗实习与就业对接等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路径问题进行探讨,以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国际化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国际化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构建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教育模式.以暨南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与实践改革为例,探讨了基于国际化视野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旅游教育的4个国际化特征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中的"四化"理念,即教学组织的国际化、教学过程的互动化、实践实习的基地化、实践教学的虚拟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论丈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例,借助于对国外著名旅游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主要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旅游高职教育要通过明确专业定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师资队伍、创新丰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措施来培养创新性旅游管理人才,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例,探讨"学院+行业"大旅游教育模式,该项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种教师,巧妙组合,因材施教;五个链条,连接"学院+行业";两种课堂,培育应用型创新旅游人才,提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途径,使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旅游行业的特点和旅游企业的运行状况,以学院示范建设3年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就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开展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培养与使用、教学与就业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于2008年开始进行“双证融通”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在该专业构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双证融通+大赛引领+行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工作过程与行动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高效、可行的道路,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实现职教富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于2008年开始进行“双证融通”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在该专业构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双证融通+大赛引领+行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工作过程与行动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高效、可行的道路,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实现职教富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通信行业营销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培训成果,探讨在高职通信类营销人才培养中融入职业培训优势,积极推进“学历培训互动,职前职后融通”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通信类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专业内涵提升,实现高职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对旅游专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还不够明确,高职院校的旅游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严重滞后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加强。我们可以与经济发展形式相结合,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师资人才队伍的行业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旅游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为学生的未来就业等方面加强培养,产学结合,从而提高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为例,通过制订"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素质拓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行业、实践和企业等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传统手工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阐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并总结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就业创新。  相似文献   

15.
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职业适应性差是导致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及行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探索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旅游人才职业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在实现了校内实习基地"生产化与教学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支撑的行业岗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以"人才订单"培养模式为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三层对接”办学模式,是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实施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社会服务、师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力求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如何适应行业发展是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此建立了相关工作室,并以此为基地进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必须将"三阶式耦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与校外合作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企业文化嵌入式职业意识训练体系建设和仿真性实训室建设"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与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保持与行业和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05-210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模式,形成了"横向互动循环,纵向递进深入"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对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科技创新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及提升个人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现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某些局限性,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阐明了循环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指出了在运用该模式中应该采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旅游业以对客服务为产品,是一种体验性经济,离开对客服务与管理的企业真实情境的实践实训教学,是无法实现有效的人才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培养.旅游专业多年来积极致力于校外基地全真教学环境下教学实习的探索与实践,在校外基地教学化功能发挥与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各方面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从旅游专业校外基地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根据旅游学院基地教学的践行情况,提出"双向选择,三方协议"的进入模式、"带薪实习,双重角色"的管理模式、"项岗锻炼,课程跟进"的学习模式、"理念训导,文化灌输"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