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波 《考试周刊》2013,(71):34-34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强。很多教师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却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文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言诗文的分量在人教社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加重,加之教师在文言诗文教学中本就存在问题,文言文教学课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可通过诵读课、鉴赏课、活动课、探究课、积累课、习题课等课型,来合理安排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从而真正提升学生文言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都扮演着一个主体角色,即在文言文课堂上逐字逐句的讲解,再配合一些文言文字词句的简单释意,大多数学生忙于记忆文言文字、词、句,没有几个学生能从老师的课堂中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更别提爱上这门学科了。本文将探究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应用,探索如何在中学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陈雪松 《现代语文》2013,(12):114-115
许多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文言文,逐字逐句分析,全部讲解,学生们则忙于记词义、背译文,所谓“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花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可在考试时文言文成绩照样不理想。一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做了大量的文言试题,期望在考试文言部分多得分,可文言文稍微偏深,学生还是读不懂。有人对现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总结得好:  相似文献   

5.
迫于高考压力,各地大搞题海战术,文言文教学最大价值几乎变成了应付考试中的文言试题。文言课堂成了默读课、失声课,文辞优美、意趣万千的古文被草率肢解,大量机械训练进一步麻木了学生的情感。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尽量活跃学生的思维,试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古文字课、训练课转变成提升学生素养的新课堂,作者从朗读、鉴赏、拓展三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文言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寓情于声,可以知文会意。本文以特技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小学文言文《天籁》一课为例,从文言诵读的角度出发,透视名师课堂中是如何创造性地借助文言诵读,还原文言的语感、复活文本的情境以及唤醒学生读文言文的真切体验。以此带给语文教师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和启发,唤醒文言诵读得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曹玉峰 《现代语文》2010,(3):112-113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力。究其原因,其实是教师忙于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忙于全盘照搬记录,教、学双方都没有达成各自的心理需求。那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如何使课堂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呢?  相似文献   

8.
文言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文化并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就目前初中文言教学的现状来看,着实令人担忧:有的课堂还是满堂灌的方式,有的课堂教师主要以串讲方式进行教学,有的课堂就是教师让学生自己串译,甚而于直接就把文言文的翻译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回家背诵默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知道这些教学方式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本文试图从激发兴趣、强化诵读、重视积累、鼓励质疑和重视课外阅读等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王佑霞 《学周刊C版》2011,(5):135-135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文言语法的讲授放在了第一位,对诵读教学重视不够。课堂上常是教师范读一遍,学生诵读一遍,然后是教师分析语法,以至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絮叨不止,学生鸦雀无声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文言文。把诵读看成是一种负担,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加强诵读对文言文教学究竟有哪些好处呢?现简要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想要更有效地链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让文言文教学起点更准,过度更稳,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交流,更需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多为学生着想,依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文言内容变得灵动,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以《杨氏之子》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言文为例,探析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黄厚江老师在其著作《还课堂语文本色》中,有这样一段话: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内容萎缩。很多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只有"言"没有"文",而所谓的"言"的教学又异化为文言知识的教学。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文言相融的教学方法作为提高教师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根据文言相融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就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文言相融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做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做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做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努力创设情境,消除对话的情感障碍;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积极引导学生,使其主动参与文言对话教学;重视文言文对话教学中的诵读和背诵;尊重和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解读。对话应富有实效,文言课堂才能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5.
朱利端 《考试周刊》2009,(25):70-71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攀足轻重的地位,而当今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教师出力不少,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在此,本文分别从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有兴趣学习和课内外结合学习文言丈三个方面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也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并积累文言文知识,教师要在课前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意总结文言常识,积累文言词汇,以便为今并让学生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汤筱敏 《学语文》2013,(3):62-63
最近外出听课,接连听了几节文言文教学课,课上教师或重在分析人物性格。或重在分析论辩技巧,却没有突出诵读和文言字词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相信执教者绝不会忽视这两个方面,只是公开课的种种特点让他们把文言文教学中最不能割舍的部分忽略了。无论从学生学习文本的角度还是从高考考查文言文的角度。文言字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不可随意跨过的门槛,没有了掌握文言字词这一基础,其他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读——译——抄——背”的教学思路,市面上丰富的文言参考资料,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因此,如何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误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毕本弓 《语文天地》2013,(13):33-36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确实,由于"复合距离"(文本作者和学生的距离、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的影响,文言课堂变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再次研读专题《生活化:文言文教学走出误区的理想选择》(见2014年第5期),对文言文教学之忧再次涌上心头。文言文,常常被学生戏称为"第二外语",毋庸掩饰,常态课下,教师害怕失却每一个知识点,视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为枷锁,弃之不顾。学生往往是被动地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灌输,加之学生的文言底蕴积淀单薄,课堂话语权往往垄断在教师手中,学生的思维沦陷,师生教学的愉悦感丧失,导致文言文课堂味如嚼蜡,沉默无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