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2005年春天的“两会”一样,在今年春天的两会上,“教育公平”问题再一次成为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一年的时间,相对于社会发展的宏观进程而言,无疑是非常短暂的;而相对于人们急切的要求和期盼来说,又是相当漫长的。走向教育公平的道路并不平坦,所以呼唤与期待还要继续,与此同时,努力和行动也必须开始。  相似文献   

2.
同2005年春天的“两会”一样,在今年春天的两会上,“教育公平”问题再一次成为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一年的时间,相对于社会发展的宏观进程而言,无疑是非常短暂的;而相对于人们急切的要求和期盼来说,又是相当漫长的。走向教育公平的道路并不平坦,所以呼唤与期待还要继续,与此同时,努力和行动也必须开始。  相似文献   

3.
同2005年春天的“两会”一样,在今年春天的两会上,“教育公平”问题再一次成为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一年的时间,相对于社会发展的宏观进程而言,无疑是非常短暂的;而相对于人们急切的要求和期盼来说,又是相当漫长的。走向教育公平的道路并不平坦,所以呼唤与期待还要继续,与此同时.努力和行动也必须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呼唤了多年的教育公平,在这个春天迎来了最有力的回声——2011年全国两会上审查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2007年的春天,我们从“两会”报道上不断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普通本科高校及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等……深刻感受到温总理所说的“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所进出的温暖。在选举产生全国第五次少代会代表时,安徽省少工委曾提出要求:厅局级干部的孩子不要参与少代会代表的推荐,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孩子参加少代会。这个要求看来有点“苛刻”,但折射出“平等”的民本理念。公平是少先队的组织特点,平等是少先队的文化特征,公平正义是少先队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是最受代表和媒体关注的教育议题;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难看出,教育公平问题仍然是当前人民群众最普遍关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话题热得发烫!”媒体这样评价教育在今年“两会”期间所受到的关注,“‘教育公平’成为代表、委员们‘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何谓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毋庸置疑,在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困难、矛盾日益显现的今天,现有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不少地区出现了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也已成为最为公众所诟病的社会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两会”上,教育公平问题受…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的“两会”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优先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力甬 《中国教工》2014,(4):9-12
教育历来是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今年也不例外。但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促进教育事业时,首次将“公平发展”与“优先发展”并提,这在透露出本届政府对教育公平高度重视这一信息的同时,也使得公平成为两会上教育话题的一条隐形准绳。那么,如何推进教育公平?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绘就的路线图,主要是“三措并举”,即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近几年来两会关注的焦点。3月1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教育公平”问题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坚持用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以及部分教育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已经迈出了重大步伐,但教育失衡、应试教育等问题仍然存在,有待加力改进。  相似文献   

11.
浙江瑞安市教育局局长叶耀国力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同城待遇”政策,引发一系列新问题。“从2003年开始,外来借读的孩子以每年4000人的速度递增,现在已经超过3万人。一些学校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而前来就学的孩子仍然络绎不绝。”叶耀国说。瑞安民营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优良,是浙江省“教育强市”。但从目前来看,所谓“同城待遇”的美丽蓝图越来越接近失败。这个艰难的公平普及与近乎透支的城乡平衡过程,也再一次说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春天,祖国大地生机盎然。 3月3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与十届全国人大三次 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两会”商讨国家大事,代表着十三亿中国 人民的心愿和希望。 “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 建设“和谐社会”问题,即实现“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理想目标。而办好中小学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教育公平.在我国普遍认为是指下列三方面的内容:即(1)起点均等论,指入学机会均等。(2)过程均等论,指教育条件均等。(3)结果均等论,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教育公平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界面临的突出问题,因而受到2005年召开的全国人代会和政协会的普遍关注,以至成为“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的学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因为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将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14.
试论和谐社会中的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问题连续两年成为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教育公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公平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打造诚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需要政府“重点作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发明都要大得多。——美国教育学家贺拉斯·曼回顾2005年,“教育公平”①一词频频出现——“两会”上,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议论。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本刊发文,呼吁政府应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提出,应“将教育公平确立为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8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国家西部地区“两…  相似文献   

16.
3月初的北京十分温暖,人们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万众瞩目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便在这初春的暖意中召开了。在我们的两会“搜索引擎”中,“留学”当然是关键词。越来越多的有留学经历的代表或委员参加两会已不鲜见,两会中与留学有关的提案和建议也非凤毛麟角,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留学”都已成为两会中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留守儿童少年儿童医疗保障少年儿童安全问题2007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代表本届政府作了一场关乎国计民生、影响中国百姓生活的政府工作报告。无可置疑,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被深深烙上了“民生”的印记,字里行间透露出无限的民情、民意。抚卷追问,少年儿童是否也面临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民生”问题?“六一”儿童节将至,社会的聚光灯再一次聚焦在了孩子们身上,于是,我们从“两会”众多的热点问题中选出6大与少年儿童成长休戚相关的“民生”问题,并放大其中的3个话题,希望能引起少先队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两会”开在温暖的春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夏天的耕作,在秋天的麦田里,一定能收获实实在在的果实。  相似文献   

18.
“两会”期间,教育受到与会代表、委员的高度重视,以至于有媒体惊叹:教育话题热得发烫。“两会”代表、委员们以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从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结合实际工作对如何办好教育,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确保教育公平,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8)
3月3日和5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召开。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各界最为关注的焦点,教育再次成为了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教育公平、教育免费,“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等一系列重视教育的政策,为教育发展又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周大平 《教育》2009,(6):33-35
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应是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我国农村地区的孩子享受教育的机会及所获得的优质教育资源,明显低于城市,这是极大的不公平。要正视这种不公平背后的制度性原因——重点学校制度、择校收费制度、录取考试制度……“父母有钱有关系,就可以上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许多穷人家孩子永远与优质教育资源无缘。”这是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对于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背离教育公平的现状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