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青  吴迪 《兰台世界》2011,(12):56-57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有七分法、六分法、四分法等,后来的《隋书·经籍志》所确立经史子集图书四分法确立了我国古代图书主要分类方法。文章对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思想演变进行归纳,时其学术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图书贸易文化是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中国图书贸易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经历了先秦至汉代的萌芽、曹魏至唐朝的发展、五代至北宋的繁荣和南宋至清代的缓慢发展四个阶段,与中原古代政治、经济、学术、教育等因素相互影响,具有根源性、正统性、开放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有七分法、六分法、四分法等,后来的《隋书·经籍志》所确立经史子集图书四分法确立了我国古代图书主要分类方法.文章对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思想演变进行归纳,对其学术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图书馆分类研究中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对于图书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共同认识 1.图书分类与学术分类 中国有没有分类法?杜定友先生说,古代的目录学"于分类之次第,门目之分配,未曾言之也","汉志而后,欲求专论图书分类法之书,不可得也.目录之书,代有传留,但欲求杂书而独立成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者,不可得也".所以他认为"中国无分类法".实在,中国古代还难以寻到"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图书的当代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图书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承栽了丰富的文化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当代文化构建与文明进程中,中国古代图书依然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实证价值、史鉴意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出版与传播价值、文化产业价值等。  相似文献   

6.
隋唐以降,四分法一直居于古代图书分类的主导地位。《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经、史、子、集之称谓来命名四部的目录学著作。四分法始创时期,该书类目设置不尽完善造成大量书籍依附现象,并对书籍的隶类及书目背后的学术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国图书分类史上的标记符号贾鸿雁,刘合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用标记符号来代表类目,是现代图书分类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仅就我国图书分类史上的标记符号的发展进行探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l古代标记符号的雏形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是西汉末年刘敬的《七...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古代文献中以野史稗乘,笔记小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学术、掌故、历史、沿革诸种方面。这一特殊体例的文献,不仅在旧的史志目录书上的分类是含混的,而且在新的图书分类法上,仍然造成了归属上的极大的混乱。本文由明清两代笔记的的流别、类属的问  相似文献   

9.
周东斗 《贵图学刊》2001,(3):42-43,29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沿革、图书分类的成就与不足,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新分类体系来类分古代图书。  相似文献   

10.
胡应麟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和研究了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的发展历程,初步确立起这一学术领域研究的基本格局,成为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研究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学界在探索图书分类过程中,普遍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古籍的特点,或增补加入新的类目,或采用其体系进行全新的改变。在各大图书馆具体操作时所使用的分类法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中西文文献分开处置和统一处置两种不同的方法。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均以杜威法为蓝本,是学界得以广泛交流的基础。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看似成果甚多,但实际上新旧书籍如何处置的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学界中人各自为政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导致制定出一部全国统一的分类法的目标也一直没有实现,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学界对图书分类的基础理论忽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代公共图书馆古籍服务思想、公共图书馆职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无一不表明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重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在坚持古籍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古籍保护成果,大力开展古籍阅览、整理开发与学术研究等服务,在合理使用中积极实现古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按照参与性标准,古籍数字化主体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包括开发主体、利用主体、控制主体和研究主体,其中,开发主体是古籍数字化共同主体的核心组成,分为图书馆、学术科研机构、出版社、数字公司、个人、联合体等类型。不同主体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古籍数字化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同主体的角色可以重合和转换;各主体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或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古籍阅览室为参观型读者做好服务工作,有助于宣传古籍保护知识,推介馆藏古籍资源,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章在分析参观型读者层次的基础上,提出了古籍阅览室为参观型读者服务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北宋馆阁藏书事业的兴盛超越之前各代,实为古代书籍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本文即以《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书籍》所载为主,分析了北宋政府藏书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几次重大的典籍获取奠定了馆阁藏书的基础,民间所献之书又是构成北宋馆阁藏书的重要部分,后置秘阁典藏实为当时堪称精华和极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花家明 《图书馆论坛》2007,27(2):178-180,F0003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书籍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书籍的流通经历了官书垄断、抄写传播和印刷传播等三种主要形式的演变。中国古代书籍的每一种流通形式,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书目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既是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学风严谨和成果卓著的学者。他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具有中国学术传统特色的古典文献学领域,内容包括小说文献的辑佚、考证、校雠和整理,并利用这些文献建立内容翔实、体系完整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中国小说史略》既是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考辨中国小说文献源流的学术专著,对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成就,指导古典小说文献的书目工作和文献资源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面叙述版本目录学家崔建英的学术思想。介绍崔建英先生对前人版本学及版本著录进行了认真的检验,在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审校工作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目》的编辑过程中,对版本的鉴定与著录和从群体视野审订版本方面颇多建树,并提出了建立中国古籍版本志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宗教对我国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古代和近代以来,几种宗教对我国寺观藏书、古代目录学思想、早期图书馆"传播学"思想以及近代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