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艺潼 《海外英语》2020,(6):136-137
模糊限制语是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段.该研究旨在以Lakoff的定义及Prince的分类为理论框架,对比分析中国学者和本族语学者科技论文写作中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异同.研究得出中国学者更偏向于使用模糊限制语,即本族语学者的科技论文更严谨、真实.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潮流,很多教育专家对全球公民教育作出了探讨,这一研究课题逐渐成为近年来公民教育中的一大热点。“全球公民”是由“global citizen”翻译而来,也有学者翻译为“世界公民”。香港学者李荣安与上海学者古人伏在合作研究全球公民教育时指出,要从小教导学生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3.
信息专递     
《内蒙古教育》2006,(2):23-26
“全球化”——西方学者的解释,“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影响,“全球化”形势下教育的新特性,关于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与民旅化的思考,民族的现代教育文化的重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中国与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东南亚关系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3):119-12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体育旅游学者总体情况、发文量、文章被引量和论文高被引次数4个方面,对我国体育旅游方向学者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术成果最具影响力前5名分别是于素梅、张小林、周道平、刘少英和姜付高;从事体育旅游研究的人数众多,但人均成果较少且研究时间不能持续;研究内容不够广泛且研究热点鲜有见刊;高等院校已成为体育旅游学术成果最重要的产出地,吉首大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刘杰  朱霞 《文教资料》2013,(27):49-50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思维的研究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伴随着整个汉学的发展历程.但在20世纪对于语言与思维的研究热潮来临之前,西方关于中国思维的研究成果只零星地散落于各种关于中国语言、文化、宗教的概述之中,至今没有学者对其进行梳理.作者认为,20世纪之前,西方的一些传教士及语言学家、人类学对于中国人的语言与思维的探讨对后来的一大批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人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罗列从事这一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及其观点,为后来的学者如葛兰言、李约瑟、葛瑞汉、赫大维、安乐哲等人的思想发展找到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7.
〕古代学者在对中国诗歌发生问题的研究中发表的见解主要触及了三个问题 :中国诗歌何时发生 ,为什么发生 ,怎样发生。现代学者的研究继续回答着这三个问题 ,并使这一研究走向了更深更广的层次。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尚未被注意、涉及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农民工问题也成为热点问题.如何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如何开展对农民工的适应性教育,以及采取何种教育模式,都成为社会关注和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熟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的华裔美籍学者,夏志清先生写于60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牵引之下,进入了一个文学考古挖掘盛时期,而由此引发的研究热点(如张爱玲研究、沈从文研究、钱钟书研究等)持续了近二十年.  相似文献   

10.
以往中国学术界主要研究国内苗族。近些年来,跨国苗族群体研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苗族的跨国文化和跨国分布也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注包括老挝、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群体,希望能够推动有关研究。西方学者从事东南亚苗族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自欧美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和传教士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苗族的研究著述。文章追溯自十九世纪以来本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尝试对有关东南亚苗族的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加以总结,为国内外苗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往中国学术界主要研究国内苗族。近些年来,跨国苗族群体研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苗族的跨国文化和跨国分布也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注包括老挝、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群体,希望能够推动有关研究。西方学者从事东南亚苗族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自欧美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和传教士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苗族的研究著述。文章追溯自十九世纪以来本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尝试对有关东南亚苗族的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加以总结,为国内外苗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者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察已百年有余,对其研究成果的再现是理解"他者视阈"下中国西南地域多元文化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日本学术期刊数据库CINII、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科研数据库KAKEN所收录的论文、专著及科研项目为依据,依次对在中国留学且在西南地区研究上有丰硕成果的数位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展开译介和述评,以展现留华日本学者在中国西南地区研究上做出的学术贡献,为全面详尽地开展中国西南地区调查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跨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乾嘉学者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群体,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超古迈今的成就。乾嘉学者以学术研究为职志,主张以艺为末,以道为本,对于书法一艺表示不屑。文章考察了凌廷堪等乾嘉学者对于书法的态度,以期揭示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学者学术视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键学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取得不小的成果,培育了大量的教师教育研究学者。文章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的发文数量、被引频次和h指数等多项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选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29位关键学者,并对29位关键学者工作单位、性别、年龄、发文年份进行统计分析,从"学科创造者"的角度,了解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国教师教育学科建立和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国内学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而且也引起了国外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和视野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评析和探讨.对此,我们应有所了解、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出国门,探寻西学,始于19世纪后叶掀起的洋务运动。中国学者研究留学教育,则始见于舒新城1926年的论著《近代中国留学史》。21世纪初的今天.留学教育已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经济和政治全球化浪潮中.留学教育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有识之士人生履历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知识旅程。  相似文献   

17.
跨国资本:对中国归国学术人才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影响、政府政策以及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海外学者回国的原因,力图通过对归国学者和本土学者在能力与贡献、国际联系、报酬和认可度、回国的比较观念以及短缺专业领域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客观地评估归国学者的“跨国资本”价值,并指出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归国学者所拥有的跨国资本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学术机构中他们将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使用的教育技术——Assistive Technology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访谈者参考日本学者后藤芳在其著作《福祉技术入门》中对辅助技术的翻译,在这里将Assistive Technology按照意译翻译为福祉技术。需要指出的是,有很多人将Assistive Technology翻译为辅助技术,为了能够体现新技术对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关爱和辅助,访谈者的翻译与此一致并考虑了技术使用目的与情境。访谈者通过面对面访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约翰.卡斯特兰尼副教授和之后的数次邮件和电话沟通,介绍了国际上福祉技术现状、相关研究、趋势、热点及相关政策;同时介绍了相关的学会、刊物、学者、流派、现状。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更多中国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学者对福祉技术的关注、设计以及应用,关注和研究社会弱势群体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大学毕业后留校,分工教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对我说来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即当时的中国学者中也没有多少人专门研究它.当时,有几本相关的思想史著作,都是哲学史,主要是侯外庐、任继愈、杨荣国诸家;吕振羽虽有<中国政治思想史>,但其实仍只是一部哲学史.  相似文献   

20.
古之学者淡化名利,今之学者有追逐名利的崇名之风;古之学者治学"文无定法",今之学者以论文为主(专著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论文);古之学者治学突出"简易"二字,今之学者治学倾向是"增"而不是"删";古之学者治学具有通俗化的特点,今之学者的思想却日益学究化;古之学者治学既重文字也重口语,今之学者的治学活动重书写语言轻口述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