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前,世界各国都鼓励各种集团、企业、个人向国家档案馆捐赠或在国家档案馆寄存档案,以其达到丰富馆藏之目的.据报道,1998年深圳档案局成立了全国首家档案寄存中心,依据档案法律规定,该中心为不属于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单位和公民的档案提供有偿寄存方式,截止2001年底该中心接受单位及公民个人档案6万余卷(册).之后,北京、青岛等档案馆也开始寄存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2.
丁宁 《档案》2013,(2):4-7
社会治理正在经历以公共管理为导向的变革,公共性的构建是变革的主题.国家档案馆是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的变革也在推动国家档案馆的变革,因而,在公共管理背景之下,公共性的构建也成为国家档案馆变革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吴加琪  周林兴 《档案》2012,(2):16-18
我国目前的国家档案馆评价采用“政府主导——上级评价”的运行模式,其单一的评价主体给档案工作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公共受托责任是建立国家档案馆多元评价主体体系的理论依据.根据国家档案馆公共受托责任关系链,我们可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协会、各档案馆同行、第三方评价机构和公民等纳入评价主体体系,建立多元的评价主体体系,以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推动档案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曹航在2008年第三期《档案学通讯》上,对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1)关于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缘起和演进问题。作者认为,国家档案馆并不天然具有公共性,公共性作为国家档案馆的一种重要属性,是近代以来国家政权性质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理性思考;辽宁省规范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作法;中国档案学的科学精神;现行文件与档案利用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08,(11):52
曹航在2008年第三期《档案学通讯》上,对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关于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缘起和演进问题。作者认为,国家档案馆并不天然具有公共性,公共性作为国家档案馆的一种重要属性,是近代以来国家政权性质的变迁所引致的。  相似文献   

7.
成永付 《湖北档案》2005,(11):19-20
限制是指“不能逾越一定的界限”,是指“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档案利用限制是指“对某些种类的档案由国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拒绝向社会公众提供利用”。档案利用限制是伴随着开放原则的提出和实施而出现的,档案开放原则是指“国家一切公民都有权利利用国家档案馆的档案件”,过去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件被称作“君主的心脏”处于长期的严密保护状态,一般不向公众开放,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了使档案工作适应革命政权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于1794年将开放原则作为国家档案馆的共同原则确立下来,并提供了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档案馆的概念起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794年6月25日,法国国民大会通过了《国家档案馆法令》,决定成立国家档案馆,并规定了其3项主要职能:集中保管国家档案、向公众免费提供利用和建立国家档案馆网络体系。1938年8月,英国颁布了《公共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的收藏内容主要是国家机构及相关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公共档案,其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随后国家档案馆这一概念陆续被世界各国档案界接受和采用,国家档案馆逐渐从对普通公众封闭的机构变为向社会开放的机构,利用档案也不再是统治阶层的特权。  相似文献   

9.
档案的开放,就档案工作的程序而言,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整个档案事业发展来看,是国家档案馆实现传统型向开放型转变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大档案的开放力度,尊重和保护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益.这是社会历来十分关注的一个老问题。《浙江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站在新的高度,对档案的开放作出了新的诠释。充分体现了维护公民知情权的立法精神。本文就《办法》所涉及的档案开放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是《条例》赋予各级国家档案馆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档案馆应该认真研究《条例》的施行对档案信息开放产生的影响。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国际档案理事会的理事机构于日前在其官网上宣布,选择巴西国家档案馆作为2013年档案年度大会的主办方,举办地位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2013年档案年度大会的主题是"国家的透明度和公民获取信息的权利"。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巴西将承担对一个以"开放的政府合作"为工作要义的国际组织的共同管理工作,该组织旨在促进多边合作,并鼓励政府机构参与,以提升加强管理透明度,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并利  相似文献   

12.
要树立国家档案馆的收藏权威 胡振荣在《中国档案》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国家档案馆是由政府投资建起来的档案馆,代表国家和人民收藏对民族和社会有价值的档案.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来说,把档案交给国家档案馆收藏,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誉.国家档案馆就是捍卫这种责任,维护这种荣誉,这是国家档案馆的权威.国家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行为是国家行为,是国家意志,是依法收藏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在社会活动中时常被非法泄露,并严重威胁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如果个人信息泄露得不到有效遏制,其将成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和发展的重大障碍。基于个人信息的法律界定、学历界定和国家档案馆披露风险视角,文章从界定馆藏个人信息范围、建构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和个人信息档案安全内控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国家档案馆个人信息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共档案馆服务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档案馆的实质就是公共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其管理档案及相关资源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满意的文档信息服务。国家档案馆在管理理念上只有实现观念突围,确立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力量保证。档案价值实现的“过渡论”,应当得到修正。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应当建立在资源合理构建、社会共知、社会共享的基础上。档案馆服务社会化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利用政策与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正>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明确开放馆藏档案是档案馆的法定职责,档案馆应当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开展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向社会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质量,为开放档案工作创造条件。《档案法》则规定了“馆藏档案的开放审核,由档案馆会同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共同负责。尚未移交进馆档案的开放审核,由档案形成单位或者保管单位负责,并在移交时附具意见”。在档案开放审核环节,国家档案馆与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共同组成档案开放审核主体,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国家档案馆的公共性问题颇受业界关注。笔者在全国中文期刊网搜寻,仅1999—2007年,涉及公共档案馆的各类文章达百篇之多,这些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呼吁建设公共档案馆等方面,而进一步分析我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缺失的深层原因者为数不多。本文拟尝试追溯中外国家档案馆不同的产生背景,比较二者价值理念的差异,试图为公共档案馆建设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朱铁淼 《中国档案》2022,(10):24-25
《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三章对档案开放的主体、范围、程序和方式作出明确规定,为档案开放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指引。档案开放的主体1.开放主体的明确《办法》明确了档案开放的主体为国家档案馆。根据《办法》中的定义,档案开放包括了从档案开放属性判定到开放档案提供利用的整个流程。作为档案的权限归属和管理单位,国家档案馆应当切实承担起档案开放工作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相继颁布实施,为各级国家档案馆开展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文章以法教义学方法为分析工具,归纳出国家档案馆档案的公共用物特征和档案开放审核行为的特殊行政行为属性,并通过梳理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审核法律体系,总结出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审核具有多元共治的法治架构、审核协同的法治模式和“应开放尽开放”的法治要求。面向未来,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审核制度应当通过完善档案开放审核法律规范、明确档案开放审核主体职责、健全档案开放审核标准和保障档案开放审核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推进法治化进程,逐步实现良法善治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公民隐私权,重新鉴定开放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近年来在查档利用中出现的种种涉及公民隐私方面档案开放的问题,北京市东城区档案馆认为涉及公民隐私方面的档案应控制开放。根据《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该馆重新修改了《东城区档案馆不开放档案范围》,明确规定婚姻档案、招工档案和知青档案作为控制开放档案,除当事人外不对外提供利用,并对馆藏1.2万余卷开放档案全部重新进行鉴定复审,将案卷中涉及公民家庭出身、个人简历、各种评价等内容的档案,重新划为不开放档案,确保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为…  相似文献   

20.
何京 《档案时空》2003,(8):41-42
法国档案工作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在菲利浦·奥古斯特统治时期,王国的档案在费雷特瓦战役中(119年7月3日)全部被毁。此后,便采取固定地点存放,先是在卢浮宫,然后是在圣·夏贝尔。也就是这批档案,是目前法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最古老的档案。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7月29日,国民制宪议会建立自己的档案部门,1790年9月12日改名为国家档案馆。此后几年,议会陆续把旧政权各行政机构的档案以及移居国外的人和被判处流放的人的材料归入这个档案机构,以至1799年根据形势得出必然的结论:“国家档案馆为所有档案机构的共同中心”。但实际上,所有存在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