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上,翻译界有两种对立的意见,即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Venuti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的观点是:(1)翻译应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而且这也正是翻译的主要目的;(2)在目的语文化中移进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3)译文如果不能传达源语世界的现象,就不能算是“忠实于原作”。Nida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并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这一派的观点是:如果译…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之一。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翻译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以对等理论视角对归化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求得翻译中归化异化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是处理源语文化信息的两种翻译策略,它们各有优缺点,从文化传播角度来说,异化优于归化。在社交指示语的翻译中,一般应以异化为主,但在异化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可读性,甚至引起误解时,则选用归化。  相似文献   

4.
江枫 《华章》2012,(26)
中国菜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主要以源语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为归宿,即异化和归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中国菜名时既可以采用异化的手段,也可以采用归化的手段.异化的手段有利于让读者接受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而归化的手段则可以使译文基本上最切近地自然对等于源语信息.本文从中国传统菜名的英译实例出发,着重探讨了归化在中国菜名翻译中的应用,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的文化为归宿;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手段。归化翻译类似于意译,译文倾向于读者的母语,即以目的语为归宿;异化翻译近似于直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倾向于作者的母语。因此如何处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直都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议题。论文以《挪威的森林》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即林少华译本与赖明珠译本,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应该如何把握归化与异化的尺度,得出的结论是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都是翻译的手段,根据文章写作目的的不同,不仅不能互相排斥,更要互为补充,才能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负载,使译文真正实现“信、达、雅”。两个中译版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从成语故事、感叹词等角度入手展开,力争找到作者、译者及读者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客观辩证、文化、多元的角度对当前翻译中归化与异化进行了多维透视。通过全面的分析论证 ,摈弃了那些抛开历史时代背景、意识形态、译文目的、目的语读者、作者意图等片面地主张归化或异化观点 ,得出归化与异化互为补充 ,都是翻译中不可缺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燕南 《英语沙龙》2011,(6):12-13
是异化还是归化?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界常用的两个名词,前者指翻译时以作者或作品为导向,尽量沿用原作的表达方法,因而使译文带有很强的异域色彩;后者指翻译时以读者为导向,尽量采用译入语的表达方法,因而译文极易为读者所理解。现从Jane Eyre一书中摘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贵州苗族特色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要正确运用归化和异化。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或者归化异化相结合,因为翻译应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这也是翻译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1.
《易》是“六经之首”。孔子的学说正是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六经”构成了孔子学说的完整系统,我们必须把“六经”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孔子的学说体系,才有可能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孔子形象;在“六经”之中,各经都有其偏重之处,《周易》是其哲学总纲,《礼经》《乐经》《尚书》《春秋》是礼乐刑政的原则表述,《诗经》则是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医药院校在校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5所医药院校和5所普通院校在校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广东省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率为68.4%,其中成为体育人口占26.5%,与普通高校相比,参与率减少14.8%,体育人口减少7.8%.广东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为"第一,增强体质.第二,舒缓学习压力.第三,娱乐及兴趣爱好所在".影响广东省医药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第一,学习任务繁重.第二,缺乏体育锻炼场地及设施.第三,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县城绿地及农田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绿地植被对县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县城绿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同农田相比有一定差异,表现出有效磷含量绿地土壤低于农田,速效钾含量绿地土壤高于农田,而碱解氮规律不明显。(2)县城绿地植被不同其有效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表现出有效磷含量乔木>草坪、灌木,速效钾含量乔木、草坪>灌木,碱解氮含量表现出乔木>草坪、灌木;(3)绿地土壤基本性质对有效养分含量有一定影响,表现出速效钾与CEC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碱解氮与有机质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频 《襄樊学院学报》2014,(6):23-25,60
为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十月革命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原因在于:(1)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3)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十月革命以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争论、甄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作为传奇名剧,思想和艺术兼胜,对后世影响很大。为普及传播和开展研究之用,20世纪至今,《桃花扇》有了多种整理本和影印本。其中,整理本主要包括《桃花扇》的最早注本《详注桃花扇传奇》、《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本和《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本等;影印本主要包括《古本戏曲丛刊》本和《续修四库全书》本等。这些整理本和影印本对《桃花扇》的流传和接受做出了贡献。但遗憾的是,它们也各自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主要是文字错误、体例不善和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6.
当今小说呈现出空前的开放性、变革性、多元性。本文论述了小说观念变革的五个方面 :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姻繁殖、主题意蕴的多维指向、典型的新解与建构、情节的弱化与虚化、结构的新颖多元。并认为这种变革是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孕育的产儿 ,是一场旨在使小说面向未来、面向现代人类、面向整个世界的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相似文献   

18.
利用显微技术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及鹌鹑(Coturnix coturnix)的肾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肾由许多肾小叶构成,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明显,主要由许多肾单位、集合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组成.肾单位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肾小管构成.肾小体体积小,数量多;肾小球结构简单,由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构成.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管腔较大,腔面无刷状缘.鹧鸪的肾小球、近曲小管及远曲小管的数量均高于雉鸡和鹌鹑,表明鹧鸪的肾较鹌鹑和雉鸡的肾具有更强的尿液浓缩功能,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经济濒临崩溃,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下降,工人、农民和士兵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要求.布尔什维克的反战政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为人民群众争得了宝贵的和平喘息时机;苏维埃政权实行工人监督,把土地无偿交给农民使用,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满足了农民的面包要求;文化革命坚持唯物主义,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学校单位的运作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可将学校单位运作行为分为四类,即既合法又合理的行为、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和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行为。学校单位运作行为的依据在于单位依附性和单位主权的力量博弈。通过法和人的权威,学校单位运作行为实现了合法化;通过舆论宣传和权力组织,学校单位运作行为实现了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