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诗伟 《大观周刊》2011,(48):96-96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是人们对教育是否成功的生动评价。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社会主义的学校尤其是我们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傅海荣 《大观周刊》2011,(19):163-16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指出: “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钟建明 《大观周刊》2011,(48):203-203
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使“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举措。“要说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既是教学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我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学校是首要的阵地;然而要把它真正落到实处,能潜移默化地诱导青少年树立社会注意荣辱观,学校各学科的教师,责无旁贷,尤其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潜移默化地吸取其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把它变为自己思想中不  相似文献   

6.
王益枢 《大观周刊》2012,(26):137-137
我国自古对人思想道德的教育非常重视,“五经”中礼、乐实质是对德的教育。现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各级各部门出台了很多有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政策和文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或学校、教师、家长的忽视、或教育方法的不当,学生不良道德现象时有出现。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应尽职尽责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步入“正轨”。 一、不良表现  相似文献   

7.
黄继忠 《大观周刊》2013,(2):175-175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素质教育向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思想品德如何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品德的示范性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以身五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说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杨祥蒲 《大观周刊》2011,(30):207-207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遵循学科的特点,要做到细水长流、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为本市广大青少年学生暑期生活精心安排了丰富的精神套餐,主要为三项活动。  相似文献   

10.
仁青先 《大观周刊》2011,(10):150-150
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能自行实现,因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相似文献   

11.
钟慧玲 《大观周刊》2013,(11):229-229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改理论,创新理论的学习,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教学行为,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q-,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李龙 《大观周刊》2013,(4):225-225
素质教育关乎民族的前途命运,素质教育之前提就是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中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这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全人格、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及振兴我中华民族有着深远意义,然而部分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如何应用政治课教学加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赵红斌 《大观周刊》2013,(1):119-119
文学的主题偏于政治和伦理道德。《诗经》就是以诗言志,唐宋古文运动进一步提出“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的思想,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就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受到有意义的、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育。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不再仅仅是某门课的任务,它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环节中。所似作为新形式市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学生做到寓德于教。  相似文献   

14.
贾秀清 《大观周刊》2013,(12):328-328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中职学校“预警学生”也逐年递增,他们是青少年犯罪的“生力军”。如何教育好这_群体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中职学生的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及区别对待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梁建红 《大观周刊》2012,(13):247-247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一直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这对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契机。 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博物馆数量最大的观众群体是青少年学生。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长效发展良性机制的前提。本文通过随机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青少年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博物馆教育需求调查,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博物馆在馆校结合开发青少年教育项目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史少荣 《大观周刊》2012,(21):256-256
体育课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物质基础,是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前提,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为文化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还是调节学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他不仅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良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的思想情感个性特征心理特征行为表现意志品质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地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当今的新课标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不掌握他们的心理,就难以真正了解其思想,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学生心理教育,旨在通过对青少年心理的调节和指导,完善其品德的发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建立心理档案是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的过程,是对…  相似文献   

19.
成玉龙 《大观周刊》2012,(27):252-252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有人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带领学生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引路人,而且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同时又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和发展个性的促进者。所以,教师除了学有专长,学识渊博,用最新的科学知识充实自己以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学,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的研究。开展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阐明教育的发展规律,使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获得了解,从而掌握教育的发展规律,再将这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