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玦”     
作为古之“瑞玉”的环、(?)、璧、瑗统属于“圆玉”。圆玉即圆形而中央有孔的玉。《尔雅·释器》曰: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谓之环。”郭璞注曰: “肉,边;好,孔。”意思是:中心孔径小于边的宽度,即“肉倍好”的圆玉,叫  相似文献   

2.
<正>1试题呈现(徐州中考第26题)两汉文化看徐州。桐桐在徐州博物馆“天工汉玉”展厅参观时了解到:玉璧、玉环为我国的传统玉器,通常为正中带圆孔的扁圆形器物。据《尔雅·释器》记载:“肉倍好,谓之璧;肉好若一,谓之环。”如图1,“肉”指边(阴影部分),“好”指孔,其比例关系见图示。以考古发现看,这两种玉器的“肉”与“好”未必符合该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3.
璧,《说文解字》:“瑞玉圜也.”平圆形,正中有孔.《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疏曰:“肉,边也;好,孔也.”古时贵族朝聘、祭祀、丧葬等,常用璧作礼器或装饰品.璧是古玉器名,又是美玉的通称.“和氏璧”之称,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其后,《史记·廉颇蔺相如  相似文献   

4.
统编《语文》初中第三册《冯婉贞》中,有“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日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一句,课本在“环村”下注为“全村”。这是不确切的。既非作者原意,又容易使学生把“环”误解成“全”。一、先看“环”字用法的演变。“环”本指类似玉璧的玉器。《说文解字》卷一:“璧,肉、好若一谓之环。”《尔雅疏》卷五《释器》谓“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壁,孔大而边小者名瑗,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简单说来,类似“璧”状,而孔的半径和边的宽度相等时就是  相似文献   

5.
《五蠹》篇,其中有这样一段:“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课本对“藜藿之羹”作了如下解释:“野菜汤。藜,藿,皆草名。”编者把“羹”解释为“汤”,这是不准确的。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羹”字条:“羹,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带汤汁的食物。”可见,羹在上古是一种带汁的肉食,不同于唐宋以后的羹汤。《尔雅·释器》中这样说:“肉谓之羹。”再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公赐之 (指颍考叔 )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金山上》有句歌词是“我们迈步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唱起来很动听,但什么是“康庄大道”则知者甚少。其实,“康庄”一词还须从古代道路之制说起。古代道路之制中,“康”指五达,“庄”指六达。《尔雅》、《释名》对此都有所载,而且内容相同。《尔雅·释宫》云:“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相似文献   

7.
《尔雅·释器》:“饼金谓之钣。”郝懿行疏云:“饼金者,〈说文〉钉字释云:‘炼饼黄金’。然则饼金盖炼冶而成。〈类聚·宝玉部〉引〈邴原别传〉曰:‘金三饼与原。’〈初学记·宝器部〉引〈尔雅〉饼金作饼金,盖假借字也。钱氏(大昕)〈答问〉云“饼当作并,〈孟子〉:‘王餽兼金。’‘兼金者,并金也。’今按〈说文〉注既有饼金,又云:‘金百炼不轻’,是不必改饼为并矣。”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丙”字前期多作(?),后期多作(?)。 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说:“案此四字(今案,指甲、乙、丙、丁)为一系统,乃最古之象形文字。《尔雅·释鱼》日:‘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乙之象鱼肠,丙之象鱼尾,可无庸说。” 于省吾先生曰:丙,“象物之安。……即今俗所称物之底座。”汉·许慎《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9.
道路指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这个词出现较早。《周礼·夏官》:“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古代表示“道路”的词常见的有: 《说文》:“道,所行道也。”徐承庆注:“道,人所行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本义是道路。《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  相似文献   

10.
一六一 阳门 河东方俗,以大车、平车之前后挡板谓之“阳门”,音转为“yo门”,系ang韵与uo韵相通之例。“阳门”或作“杨门”,上古已有之。《吕氏春秋·知接》:“上盖以杨门之扇。”高诱注曰:“杨门,门名。……掩以杨门之扇也。”《广雅·释器》:“阳门、(竹屏)篁、雀目、蔽,筜也。”筜,即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是一个神秘形象。这种神秘感主要起因于古代典籍对她的矛盾记载。 我国古代典籍对西王母的记载可分为两类: “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尔雅·释地》) “西王母在流沙之滨。”(《淮南子·地形  相似文献   

12.
<正> “画虎不成反类狗”一般均解释为“画虎不成,反倒象狗”(《中国成语大词曲》52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该词条的引文为“汉·班固《东汉观记·马援传》:‘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狗与虎,外貌、形体相差甚远,画虎不成,怎么也不会象狗。《尔雅·释畜》:“未成豪,狗。”注:“狗子未生乾毛者”。《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曰:“照释兽云:‘未成豪,狗’。与马2岁曰驹、熊虎之子曰豿同义,皆谓稚也”。《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的‘捕虎一,购钱五千,其狗半之’”左传昭公七年:“今梦黄熊入于寝门”。疏:“熊虎之类,其子名狗”。《玉篇》:“豿,熊虎之子也”。《尔雅·释畜》:  相似文献   

13.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中的“苫蔽成丘”,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注释为“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课本把“苫”当作动词,把“苫蔽”看成动词并列短语,我认为这是错的,有辨正的必要。“苫”,原为名词,《辞海》释为“用茅草编成的覆盖物”,并引《尔雅·释器》“白茅谓之苫”佐证。现在俗称草苫,用来覆盖茅屋或草堆。在“苫蔽成丘”中  相似文献   

14.
一、十金这个词,一般的书无注释,翻译只照原文。“十”这个数词后没有量词,孙诒让在《墨子间诘》中将“十”改作“千”,中学语文教材只把“金”注为“铜质的货币”。这样教师和学生颇费解,对这个词还有研究和商榷的必要。金,究竟是指“铜质的货币”,还是“铜质合金”的青铜呢?抑或是真正的黄金呢?这个问题解决了,“十”这个数词和省略的量词也就好办了。在我国古代的“金”最早是指铜锡合金,即是青铜的专名。黄金原名为(汤玉),其美者谓之璆,《尔雅·释器》“黄金谓之(汤玉),其美  相似文献   

15.
菜色——饥饿的脸色。《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酒色——酒醉的脸色。《三国志·吴·诸葛恪传》:“命恪(诸葛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难色——为难的脸色。《三国志·魏·杜夔传》:“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寒色——感到寒冷的脸色。《新书·谕诚》:“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靳色——吝惜的脸色。《夷坚志·阳大明》:“大明与之,无靳色。”  相似文献   

16.
在对诗歌文本的意义阐释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刘勰的“知音”说等,都是以探求和追寻作品确定不变的原意为目标的。然而事实证明,这往往既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法完成的。与此不同,《易经·系辞》中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思想,荀子也说:“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到了西汉,董仲舒更是明确提出了“《诗》无达诂”的命题。他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春秋繁露·精华第五)刘向也曾提到:“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  相似文献   

17.
夏天的别称     
朱明《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有“朱明盛长,敷与万物”句。朱夏《尔雅·释天》以“夏为朱明”或“长赢”,后人由此引伸为“朱夏”。晋傅咸《舜华赋》云:“应青春而敷蘖,逮朱夏而诞英”;宋孔平仲诗云:“中有清风发,能令朱夏寒”。  相似文献   

18.
《尔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词典,最终成书时间不晚于西汉。因此,它所收录的词汇和解释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西汉以前人们生产和生活状况的重要资料。其中《释器》部分主要是诠释古人所用器具的,尤其能够表现出古代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文章结合考古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对《尔雅&#183;释器》所记录的古人农耕、捕鱼、打猎的生产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对辞典的功用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宫《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先秦时代,宫和室是同义词。《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室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这里的“宫”和“室”一样,指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泰汉以后,只有皇帝的房屋、宫殿,才称为宫。秦汉以来,宫的建筑规模都很大  相似文献   

20.
宫室宫、室两词可以互训。《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璞认为,宫、室是“同实而两名”(见《尔雅·释宫》注)。古时候,“贵贱皆称宫室”(《尔雅·释宫》郝懿行义疏),帝王的住宅也可称室,平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