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桂梅老师的新课例《三打白骨精》共上了两个课时,在浙江上课第一课时耗时61分钟,比正常用时超出21分钟。那么窦老师在这61分钟“聊”了些什么呢?一聊小说的要素;二聊故事的环境;三聊故事的情节,即先聊妖精“三变”的情节,再聊孙悟空“三打”的情节,最后聊唐僧“三责”的情节。第二课时又聊了些什么呢?一聊故事中的人物,先评价孙悟空和唐僧,再解析八戒人物的性格;二聊故事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名著《红楼梦》第八回,对红楼故事有着提纲挈领的意义。《红楼梦》写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写封建社会上下尊卑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种种社会生活现象,是通过宝、钗、黛三人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具体讲是“黛死钗嫁,宝玉出走”这样一条情节贯穿线来展开和表现的。《红楼梦》第八回是书中这三个主要人物第一次集中活动,是“木石姻缘、金玉良缘”矛盾冲突和力量消长的第一次的表现,是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对争取周围支持的不同前景的第一次显露,是他们爱情婚姻悲剧发展走向和结局的第一次暗示。因此,第八回可以说是《红楼梦》的总纲。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进贾府》,是曹雪芹精心结构的一篇文字,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从第一回到第五回犹如全书的“序幕”或“缩影”,第六回才开始展开故事情节。作者写这前五回的目的,是将自己的创作意图、作品的主题主线、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归宿等等,作若明若暗、或详或略的提示,  相似文献   

4.
读柳永     
梁衡 《中文自修》2010,(7):85-86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时到京城赶考。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三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相似文献   

5.
全国统编小学音乐课本第六册(三年级第二学期)第10支歌《快乐的节日》,是一支产生于五十年代初期的优秀儿童歌曲,曾在第一、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评奖”中荣获“音乐作品一等奖”。它写得既好听,又不难,欢乐中有优美,活泼中有抒情,充分表现了新中国儿童欢庆自己节日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相似文献   

6.
例1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的比是1∶3,如果再修300米,则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的比是1∶2。这条公路长多少米?分析与解答:这道题中有三种量,其中“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是两个“部分量”也是“变量”,而“公路全长”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以此定量为标准,不难得出两次“已修米数”与“公路全长”之间的倍比关系:第一次已修米数占全长的14,第二次已修米数占全长的13,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修了全长的13-41=112,正好是300米。因此,求公路全长可列式为:300÷112=3600(米)。例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后来又转来10名男…  相似文献   

7.
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从形象、情节、语言三方面,反映出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丰富内涵。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并非都是“为艺术而艺术”,《快乐王子》既是唯美主义又具有现实批评主义性质,是两者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8.
作文训练,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联想力和表达力等;第二层面,作文知识、作文方法、作文技能和技巧等;第三层面,作文的才气、才情、才能与才华等。这三个层面,构建成作文训练的网络体系,拾级而上,使作文训练呈现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良好势态。有人说,第二层面为“可教处”,第一层面为“半可教处”,第三层面为“不可教处”。我们认为,第一层面和第三层面可合为作文的“内功”训练,第二层面为“外功”训练。尤其是第三层面的“内功”训练,虽然有“不可教处”,但又最为要紧,老师和学生又最感头疼。我们通过一些…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全国斌先生关于动量词“回”与“次”的差异问题提出一些异议。我们认为:一、早在唐宋时期,动量词“回”与“次”就是一对近义词;二、强调[+过程]是古汉语“回”的功能之一,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得以保留了下来;三、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回”与“次”在称量对象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10.
《将相和》(九册)讲了“完璧归赵”“渑池全”“负荊请罪”三个故事,它们各有中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学中,可重点讲解第一个故事,学生自学第二、三个故事,最后再来总结全文。采用这种“举一反三”的方法,既可减少教学时间,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默读第一段,在情节  相似文献   

11.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真挚蕴藉风格的代表作。”背影”使作者为之动容,潸然泪下,难以忘怀。文中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有详有略。教参(人教社语文一室编,下同)在回答为什么时认为:“第四次虽略写,但比第一、三次详细。主要是因为这次忆起的是第二次所得到的印象,一是表明印象之深,难以忘怀;一是与开篇照应,达到首尾圆合的目的”。“印象之深,难以忘怀”,这说法自然不错,然而总觉得意犹未尽。本文着力描绘了父亲的背影,为父亲忍住哀痛、无微不至关怀儿子,特别是临别前步履蹒跚穿铁道爬月合买橘子感动得热泪潸然,所以如是…  相似文献   

12.
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题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卫星是直径为58公分的圆球,重83.6公斤;同年11月3日苏联又成功地发射第二颗卫星,重508.3公斤,并在高空以小狗“莱伊卡”进行动物生活试验;去年5月15日苏联又第三次成功发射第三颗人造卫星,重量是1327公斤,它比第一个重15倍,比第二个重1.6倍,而且装备较之第一和第二颗卫星更为齐全,装有一系列测量有关地球物理问题和物,  相似文献   

13.
我省澄城县教研室主任雷树仁同志系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他多年来在教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发表论文40多篇、专著两本。本刊发表的《试论快乐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巧》是他近年来潜心研究的又一教研成果。它第一次就“快乐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巧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它对当前我省普遍深入开展的快乐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此文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基本原理”,主要论述快乐教学的基本定义、推广缘由、心理机制与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提出实施快乐教学的五条教学原则;第三部分提出激乐的13种方式。这些内容,力图从理论上形成快乐教学的整体框架,进而提高推广实施快乐教学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I 此文很值得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各级教研人员一读。  相似文献   

14.
从“三次变换”的角度讲述彩电开关稳压电源原理及其组成部分,三次变换即:第一次变换为输入端的“交-直变换”,简要介绍这部分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第二次变换为振荡部分的“直-交变换”,讲述这部分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结合上海牌Z237-1型彩色电视机的开关稳压电源对“直-交变换”部分涉及的自激振荡、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展开较详的讲述,介绍了保护电路及抗干扰电路;第三次变换为输出端的“交-直变换”,简要介绍这部分电路组成及其作用;篇末从整体上总结了开关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了它的2/3,第二次用去了余下的40%,第三次用完。已知第三次比第二次多用了8米,这根铁丝长多少米。[通常解法]把这根铁丝的总长看作“1”,第二次用去总数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想像中,如果是同一个教师上同样的课,那么第二次上的效果一定会比第一次上的效果好。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教学经验,第二次自然会更加得心应手。然而,调查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认为第二次上的效果比第一次上的效果好,还有一些教师的意见恰恰相反,而更多的教师则认为“很难说,要看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舒曼的话] 这次介绍给你们的是一本充满幻想,情节曲折,能带给你许多阅读新体验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叫阿喜,他是一个从一降生就充满传奇色彩的孩子。出生的第七天,他才像正常婴儿一样发出了第一声啼哭。随着他的哭声,“隐约的雷声挟着闪电,不一会儿,便哗哗啦啦变成了瓢泼大雨”。从此,人们都喜欢称他为“雨人阿喜”。10岁那年,阿喜在奇幻智者的带领下,转学到了神秘的呼拉山。在山上的“不快乐学校”和“快乐学校”,阿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由一个先天体弱、迟钝的“怪孩子”成长起来,打开了自己的潜能,获得了巨大的宇宙能量,和快乐学校的教师同学们挫败了“不快乐学校”的种种毁灭性的阴谋。读读阿喜的故事,张开幻想的翅膀,并把惊险、刺激而又浪漫美妙的秘密告诉你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8.
经验与激情     
在我的想像中,如果是同一个教师上同样的课,那么第二次上的效果一定会比第一次上的效果好。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教学经验,第二次自然会更加得心应手。然而,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认为第二次效果比第一次好,还有一些教师的意见恰恰相反,更多的教师则认为“很难说,要看具体情况”。相对来说,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面对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学生的反应是未知的,教学效果也是难以预料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教师带来了新鲜感和挑战自我的冲动,使他们更加富有激情。同样一节课第二次上的时候,教师的情绪就有些“再而衰”了,朦胧的…  相似文献   

19.
洋洋在圣·劳伦斯上学的第一个月我被老师请去了三次,因为打架。从洋洋上幼儿园起,被老师叫到学校去挨训对于我们已是家常便饭了。但这么短时间里去三回还是第一次。别看他个子和英国孩子比起来又小又瘦,但打起架来却从不吃亏,短时间就在学校打出了名气。起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诸如“玩具该谁玩”、“该轮到谁了”一类,而且大部分是在课间同学之间玩时发生的。起初我以为是洋洋身上带的中国“独生子女综合症”发作,后来发现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多少次战争     
《小读者》2006,(2)
老师问:“西班牙在15世纪时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小学生回答得很快:“六次。”“哪六次?”老师又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小学生回答得更快。多少次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