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象声词,就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由于它“摹写听觉”,所以陈望道先生称它为“摹声格”。(《修辞学发凡》第95页)象声词究竟有哪些修辞作用呢?笔者以教学《小英雄雨来》为例,谈谈它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作品《檀香刑》里的“声音”独具特色,摹声词是小说的“声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摹声绘音,修辞效果十分明显。不同语言间的摹声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葛浩文在对《檀香刑》进行译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力求从拟声的角度去再现原文的风采,达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拟声词虽然是摹仿自然的声音,但却有很大的主观性。自然界的声音无限,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辨别,再由自己语言的音位系统模拟,这样的摹拟必会失真。因此,它和口技的声音摹仿有所不同。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维吾尔语摹拟词的研究滞后于其他词类研究,甚至于相当一部分语法教材回避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在实词和虚词之外另立一类,并未给予应有的语法地位。鉴于此,本文从共时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事实描写的方法从摹拟词的语法功能,摹拟词与形容词、副词、感叹词的分析与比较等多角度地探讨摹拟词的词类归属,以期为将维吾尔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帮助学维吾尔语的非维吾尔族学生掌握摹拟词。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先生在《鸡鸭名家》中根据文本表达的需要精妙地运用了多种叠音词和摹声词,为塑造人物形象,描绘自然景物,加强人物动态感及环境气氛的渲染起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欣赏《鸡鸭名家》中叠音修辞现象,学习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解读原著,作为今天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摹声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有独特的形式和修辞功能。从形式特点上讲,幼儿文学作品的摹声主要采用单音节A式、双音节AB式、三音节重叠AAA式,常与反复、曲释、谐音双关等辞格综合运用。从修辞功能上讲,摹声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吸引幼儿进入文学迷宫;可以增添作品的儿童情趣,帮助传达幼儿情感;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特征;可以渲染作品气氛,帮助激活幼儿游戏心理。  相似文献   

7.
摹声     
摹声是指利用象声词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如“她扑哧笑了一声”,“扑哧”摹拟人的笑声。“我听见‘嘀嘀哒哒’的号声,不一会传来‘刷刷刷刷’的脚步声”,“嘀嘀哒哒”摹拟军号声,“刷刷刷刷”摹拟脚步声。“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呼啦啦”摹拟风吹毛竹发出的声响。  相似文献   

8.
《孔子家语》中的叠音词共33个,出现46次。其中AABB式较少,多为AA式,且多为形容词、名词。这些叠音词在展现情感、刻画人物、摹景拟物、深化意蕴上具有独特的修辞功效。对《孔子家语》中叠音词的研究对研究上古汉语双音节词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修辞手法,叫“摹声”。它是“摹绘”修辞格中的一个小类(其它还有“摹状、摹形、摹色”)。摹声的语言载体是拟声词(过去称“象声词”)。运用摹声手法,主要是为了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给读者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其修辞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渲染环境气氛①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小音乐家扬科》)②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草地夜行》)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先生在《大淖记事》中精妙地选择和运用叠音词和摹声词等修辞方式,不仅凸显了故乡高邮的地域色彩,而且在刻画人物、表现习俗、描绘情景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欣赏《大淖记事》中语音非常鲜明的修辞现象,学习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解读原著,作为今天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摹声     
摹声是指利用象声词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如"她扑哧笑了一声","扑哧"摹拟人的笑声。"我听见‘嘀嘀哒哒'的号声,不一会传来‘刷刷刷刷'的脚步声","嘀嘀哒哒"摹拟军号声,"刷刷刷刷"摹拟脚步声。"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中象声词的产生是相当早的,而且极其丰富,用处较多.从语法方面来看,它可以做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各种句子成分;从修辞方面来看,它可以造成摹声、通感、对偶等多种修辞格式.象声词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摹声、传情、映衬环境和增强语言音乐美、形成感觉移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象声词,又名拟声词、摹声词,顾名思义,它乃是一种模仿、描绘人或事物声音的词。有的语法书,在谈词的分类时,未涉及它;有的语法书,如《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将它列入叹词,而安师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将“拟声词”作为一类,称它为特殊的虚词,并把它分为“摹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叹词,“摹拟事物声音的拟声词”——象声词。看来,也是将象声词(拟声词)归入叹词。  相似文献   

14.
叠字是一种汉语修辞形式,古代诗词作家更是常常用叠字来抒情、叙事、状物、摹声。诗词中的叠字有名词叠字、动词叠字、形容词叠字和副词叠字。叠字的英译方法有:叠字叠译、语义对等翻译、语用对等翻译、压韵体翻译。  相似文献   

15.
摹声对于写景状物、拟态传神有着十分突出的修辞作用。这种修辞手段常与叠字兼用,故而在表达上兼有形象性和音乐性两种效果。分析和探讨古诗文摹声规律,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余华是中国先锋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极具特色,其中以摹状格的运用最出彩。本文主要从摹形、摹声、摹色三个角度探究余华小说中摹绘修辞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象声词的产生是相当早的,而且极其丰富,用处较多。从语法方面来看,它可以做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各种句子成分;从修辞方面来看,它可以造成摹声、通感、对偶等多种修辞格式。象声词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摹声、传情、映衬环境和增强语言音乐美、形成感觉移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莫言在他的代表作《生死疲劳》中运用了形形色色的摹声词以绘声传情,作品中的摹声词不仅数量和类型上占有优势,在偏离运用上也做了新的探索。这些词语的积极运用将从语音角度刺激读者的感官,由内而外地激发读者的联想力,从而为文章的语言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周捷 《语文知识》2011,(2):62-65
潘向黎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变异修辞的恰当运用。在语音层面上表现为谐音变异和摹声变异;在词汇层面上表现为词语分拆、词语序换、抽换语素、曲解词义、语体变异、色彩变异、语域变异、超常组词;在语法层面上表现为词性变异、超常搭配、结构成分位序变异、语法成分配置变异。变异修辞让潘向黎的文学语言异彩纷呈,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从词性角度看,《世说新语》重言词有形容词、副词和名词,其中形容词占多数;从形式上看,重言词有AA式和AABB式两种形式,其中AA式重言词又有叠字和叠词两种;这些重言词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定语和主语;少数重言词还具有比喻和双关两种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