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有趣的是许多“避题诗”其实可以把它看为“谜语诗”。我们不妨将其诗句看作“谜面”,诗题就是“谜底”。路迢迢而非远,石迭迭而无山,雷轰轰而未雨,雪飘飘而不寒。这是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写的一首题为《咏石磨》的“避题诗”。每一句写的都是农家常用的“石磨”,然而…  相似文献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有趣的是许多“避题诗”其实可以把它看为“谜语诗”。你看,我们不妨将其诗句看作“谜面”,诗题不就是“谜底”,是不是挺像呢?  相似文献   

3.
这幅《墨竹图》,是郑板桥在潍县当七品芝麻官时画赠一位与他思想、志趣相投的巡抚的。 画中挺然而立的几竿疏朗墨竹,表现一种怎样的意境,右下方的那首题诗可说是点睛之笔:“衙斋卧听萧萧竹,疑足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可见,他画竹题诗所要表达和抒发的是他时刻把“民间疾苦”放在心上的深沉动人的情感和心愿。  相似文献   

4.
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诗人顾况在洛阳,一次与三位诗友在上阳宫附近游玩,无意中见到从上阳宫流出的御沟水中,有一片大梧桐叶,上面隐隐约约有字,顾捞起细看,原来桐叶上题了一首五绝《题洛苑梧叶上》(天宝宫人):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诗意:我自从进入幽深的皇宫以后,年复一年,都见不到春天(实指姑娘爱情的春天)。无可奈何只有题诗在这片梧桐叶上,寄给世间有情的人。顾况看见此诗,同情宫人的不幸遭遇,便也拾一片桐叶题了一首充满同情心的七绝《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去》: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里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  相似文献   

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诗”的国度,又是“画”盛之邦。在山水、人物、花鸟等画上题诗(简称“题画诗”)既是我国绘画艺术独具的特色,又是中华民族的美学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题画诗”发端于唐末,兴盛于宋代文人画崛起时期。大唐以前虽时有诗人题画之作,往往另写别纸,而非直接题在画上。现在所见的唐代或唐代以前的画面题诗,多为后代收藏家或诗人所作。  相似文献   

7.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关于这个成语还有这样一个典故呢 :明朝梅之涣在《题李白墓》一诗里 ,用“来来往往一首诗 ,鲁班门前弄大斧”来讥讽当时在李白墓上乱题诗的游人。所以  相似文献   

8.
读完孙绍义老师的《浅谈“推敲”二字的意境》(见《中学语文》2000年第11期)后,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然而新则新矣,文中却有几处明显的缺憾。首先,孙文说“僧人访客归来”,将作者的原意完全曲解了。“敲”字出自贾岛的五律《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云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从内容上看,贾岛在一个月夜去拜访友人李凝,因主人外出,所以题诗一首示之。并非访客归来回到自己的住处。孙文又说“在那样深,那样静的夜晚,再冒出一个人来,《题》诗中仅贾岛一人,又能从何处“再冒一人”  相似文献   

9.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唐代诗人罗隐的《蜂》一诗。我们可以根据这四句诗所描绘的内容猜出作者所咏之物是“蜂”。这种有意避开题目中的字(不犯题)的诗叫避题诗。这种避题诗差不多等于谜语,诗句是谜面,题目是谜底,人们读了诗句就能猜出题目。这种诗读起来非常有趣,它能开发人的智力,让人  相似文献   

11.
“一题多解”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但为什么要“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后怎么办,似乎更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祜的《题润州金山寺》是镇江金山寺众多题诗中知名度很高的一首,然对该诗历来褒贬不一。实际上它虽然存在一些瑕疵,但总体上仍超越其它金山寺题诗,不失为"金山绝唱"。  相似文献   

13.
张祜的《题润州金山寺》是镇江金山寺众多题诗中知名度很高的一首,然对该诗历来褒贬不一。实际上它虽然存在一些瑕疵,但总体上仍超越其它金山寺题诗,不失为"金山绝唱"。  相似文献   

14.
谐诗题画     
晓秋 《现代语文》2005,(10):44-44
作画题诗,是文人学士之雅好。一幅画配上 几句诗,恰如画龙点睛,妙趣自在其中。据考 证,古代最早的题画诗出现在南朝时期。梁代简 文帝箫纲就是个好手,在一幅美人图上,他题诗 曰:“殿上图神女,宫里出佳人。可怜俱是画, 谁能辨伪真。分明净眉眼,一种细腰身。所可持 为异。长有好精神。”是人是画分不清,画得逼 真,故有谐趣。这类题诗纯是咏物的。又如清人 郑板桥,他喜好画兰竹石。题诗有“一竹一兰一 石,有节有香有骨”。  相似文献   

15.
【导读语】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登黄鹤楼时,见到同时代的诗人崔灏题写在墙上的诗后打心底佩服,由衷地赞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崔灏当年登临黄鹤楼题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课文《题西林壁》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第一次游庐山时写下的一首哲理诗。《题西林壁》的“题”是书写的意思,作题诗解。“西林”,即西林寺,是庐山上的一座庙宇。“题西林壁”,即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全诗四行共两句。第一行:“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即正面看,“岭”,不很高的山,形状长而平;“峰”,山的尖端,形状尖而高。这行诗的意思是:正面看庐山是一座座巍然屹立的大岭,侧面看庐山却成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陡峭高峰。第二行:“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行诗的意思是:随着视线的转移,从远近及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陈之佛遗作展览”展出了画家各个时期一百几十幅瑰丽多姿的花鸟画,给我们以丰富的艺术享受。许多画幅上有作者或他人的题诗,诗情画意,互相辉映,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其中一幅《寒梅栖雀》上郭沫若同志的题诗,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寒梅栖雀》是一幅纸本淡墨小轴(高五八公分,宽四七公分),描绘了一株梅树的局部。画面上老干横斜,疏枝错落,几朵着花,几朵含苞,一雀栖息枝上,缩颈藏头。笔墨简洁,气氛沉寂。左下款署“雪翁”二字,下钤“雪翁”白文印。右上款题云:  相似文献   

18.
钟瑛 《语文知识》2003,(3):36-37
《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2日第1版有篇《棒杀浮躁,惟诚信是》的时评。题中“惟诚信是”该作何解,实难揣摩。费解之处在一“是”字。“是”的意义和用法一般有三种:①代词,义为“这”“此”等;②形容词,义为“对的”“正  相似文献   

19.
张国学 《语文知识》2006,(10):16-16
传统戏曲《马前泼水》说的是朱买臣做了高官后,其前妻崔氏女因为贪图富贵。前来请求再续情缘,朱买臣马前泼水。崔氏因覆水不可收而羞愧难当。最终撞死于马前。朱买臣念夫妻一场,便收其尸骨埋于池边,题其墓为“羞墓”。并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20.
抓住 “题眼”文章的题目,不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题眼”还可以反映文章体裁,交代写作背景,点明表现手法,突出主要人物或事件。因此,抓住“题眼”而领会全文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